分享

中医“五脏之气”

 自我清理 2023-01-31 发布于河南

昨天我们说了阴阳,后面还有更复杂的“五气” —— 也就是“五脏之气”。

当然这个“气”不是空气的气,“五脏”也不一定就是解剖学意义上的心肝脾胃肾,它们代表的是五种势力。人体要健康,这五种势力必须相处融洽 —— 特别是要能够顺畅地流动。如果五气的流动受到阻碍,那就如同交通堵塞或者血栓一样,必定导致生病。

请注意,阴阳也好,五气也好,都是抽象的、哲学层面的概念。你不能说白血球就是阴红血球就是阳,更不能说五气受阻的表现就一定是脑血栓,你不能用西医的概念解释中医。

但是这个核心理念是容易理解的:健康来自体内各个势力的和谐和通畅。那么养生之道就在于协调:该补的就补一补,该泄的就泄一泄;不和谐的就尽量解决纠纷让它们和谐,不通畅的就想办法给通一通。如果人体是一台机器,这台机器运行起来应该特别平稳、没有阻力,而不能一边震动一边发出咣咣的噪声。

明白吧?这就是养生之道。《严氏济生方》说:「夫人一身,不外阴阳气血,与流通焉耳,如阴阳得其平,则疾不生。」

而协调的要点则在于一切都别走极端,要中正,才能平和。宋代养生家周守中在《养生类纂》中说:「摄生之道莫若守中,守中则无过与不及之害。经曰: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用之过耗,是以病生。」

大喜大悲也是走极端,会导致阴阳和五气的失调,所以人得控制自己的情绪。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 》中说:「莫大愁优,莫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只要你能保持中和,就能得到很长的寿命。你说这多好,心平气和地享受长寿。

我们明天接着聊。

明天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