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为客户中心的管理者,还能为员工做什么?

 二八0y2nkds3vi 2023-01-31 发布于江西

提及客户中心,瞬间可以想到坐在电脑前努力工作的他,百问千答,始终如一地让客户从不满意到满意再到感动,员工的工作体验感直接关系到员工传递给用户的感受,那我们还能为员工做些什么呢?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体验,什么是员工体验?听到这些词语会觉得熟悉且陌生,熟悉的是我们天天在说要注重体验(无论是用户体验还是员工体验),陌生的是员工对体验并不买单。

作为管理者,一上班看到的是各项指标,每个中心少则十几个指标,多则几十个指标,每个指标的目标值看似相同,但是背后的逻辑又不一样,这些指标、考核、核算、逻辑的背后都是每一位客户中心的一线产出,员工一直在被要求中,除了可以得到高绩效、晋升、职业的成长外,我们还可以为员工做些什么呢?

01
认知拉齐

最近我在看《认知觉醒》这本书,作者说道:我们对自己看起来就像“睡着的醒着的人”,看到“睡着”“醒着”本是矛盾的,但是员工的认知确是如此,客户中心是人员密集型的行业,员工的类型和层次均不同,为什么有幸运的人,别人看到了他的升职、加薪,其实不过是他们睁开了眼睛,不再睡着,他们跳出舒适圈,和企业、部门的认知一致,不再去等着被理解,而是主动去理解每一个指标、每一个决策背后的理念,抛开抱怨去拥抱变化,让自己的认知和企业同频。

1.信息透明

每个信息同步时均需要先了解背景、调研现状、重视员工的反馈,让问题从触达到中间收集,再到最后的结论形成,整个过程中有员工参与,信息更透明地去铺盖至员工,远比只看数据,被数据组分析后给出的TO DO更贴切。

2.可沟通

任何问题均有反馈的渠道及信息的传达,问题不被积攒,而是随时可以沟通给出结论,即便是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让员工感受到被关注和重视,在沟通中才有可能被拉齐认知、被感化、被共情。

3.传达无壁垒

越大的团队越关注小组的动态,越关注层级的反馈及传递,其实越大的团队,管理者越难听到真实的消息,时间长了员工会认为信息有壁垒,不再去传达和反馈,疫情后线上办公的频次加大,见面的机会更少,沟通的障碍更大,但线上办公也提高了传达信息的便捷性,每个月一次全员大会,就是打破壁垒的关键因素。

4.被动变主动

主动与员工进行探寻和讨论,将企业的认知和初衷进行传递,主动地将认知拉齐,员工是很容易被满足的,管理人员、中后台只要放下“自己”,员工感知将会变得简单。

02
意愿公开

说到意愿,其实可以想一下,团队内多久没有做员工访谈,访谈时员工说的是真话吗?访谈出来的问题是否被逐一解决,其实这些都是员工意愿是否被公开的结论,也取决于团队对于员工的意愿是否公开,当大家把自己的意愿公开地讲,其实是在释放自己的目标,更容易让管理人员提前规划和思考。

1.参与度

例如:每个客户中心均会有各式各样的活动,活动的初衷都是提升员工满意度及参与度,从而提升团队凝聚力,那么有多少活动是活动管理员策划和传播的,有多少是员工策划和传播的呢,可能数据有很明确的对比,员工如何能参与进来取决于活动的360°的策划,班时、类型、受众群体、最近热度、消耗的能量等等,如果是员工自行策划,这些问题可能会被迎刃而解,员工的参与度也可以得到提升,从中也可以看出,接下来谁更愿意投入到活动中来,得到了意愿的收集。

2.认可度

认可是意愿最直白的折射,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和结论,让员工认可首先要把认知拉齐,一致地在做一件事情,同时愿意公开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想法,让自己的想法可以得到升华,那么员工对这件事情的认可度自然提升。

3.价值观

短期内对员工谈价值观有些虚无,如果企业文化渗透不是很强的团队,对价值观可能会生疏,可以将意愿的公开引导至贴近价值观的案例,同时赋能给一些有想法的伙伴协助做调研和过程动作,从而将价值观渗透,让大家知道案例来源于团队或身边,而不仅仅是牢记公司给的指导书。

4.责任心

很多情况下大家都在说“只要是不做我的本职工作,做别的我都非常感兴趣”出现该信号的背后是我们对其他感兴趣的工作不作为第一交付人,只是兴趣,如何确定责任心,是意愿公开后,可以第一时间识别到的信息,并且有效地将意愿提升为体验和感知。

03
能力达标

能力其实是匹配岗位最低技能的权衡工具,根据不同岗位,来制定不同的最低技能要求,让达标的人员可以进行晋升,也是员工体验的折射。

1.岗位关键点

所属岗位的关键要求是什么?所有员工是否清楚?在晋升时需要什么技能和要求?员工是否掌握?只有让员工清楚标准、掌握技能、才能立足岗位并发挥最大价值,同时培训是否到位、授权和赋能是否符合要求,更是管理人员给员工的输入,在耕耘深度的时候如何拓宽广度是我们提升员工体验的重要节点。

2.基础技能词条

员工在很多时间内对自己的发展、晋升非常迷茫,甚至出现认为别人不如他的情况,但是别人已经得到更好发展的通道。这种情况下,一旦形成了负面反馈,团队将有负面情绪,甚至出现恶劣的影响,那么我们需要给员工的基础词条来定义,例如:在某个周期内的词条是:游刃有余(再加上释义,让员工更清楚游刃有余的要求),例如最高周期的词条是:炉火纯青(也加上释义),这样员工对不同时期的定义和目标就更加清晰,便于员工自我识别和认知,同时也是管理人员给员工更好的体验,不仅仅只让员工做绩效、做业绩,而是多维度地定义。

3.跃迁重要信息

“跃迁”这个词语对于OD团队来说应该会很熟悉,就不同技能和职级要求不同的关键词和标语,但是对于员工来说他可能知道的就是定义,跃迁中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或是通过什么渠道可以吻合跃迁,需要管理者给出重要的引导和清晰的规范,跃迁时员工不迷茫,且会更有目标感。

管理者还能为员工做哪些更好的体验,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通过文化、知识、氛围、价值观等进行约束和引导。我们团队用:认知、意愿、能力的递进关系来进行不同时期的要求和输入,每个节点有很清晰的定义和要求,员工会牢牢围绕标准和要求执行,如果出现偏离轨迹的,我们会通过认知是否一致,意愿是否透明、能力是否达标等(反之:管理人员给了什么输入和赋能)来进行纠正。

正是因为体验的感观性很强,不同群体和层次的伙伴对体验的标准不一致,为了拉齐,我们需要做的并不是我们想的,而是员工更愿意要的。

文 | 田波

来源 | 《客户观察》2022年12月刊P148-P15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