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繁星 | 生命的镜子

 xxjjsdt 2023-01-31 发布于江苏
离开师范学堂已经25年了,今年年底,到了她120岁的生日。她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也是中国师范教育的三大源头之一。
25年,那是相当久远的一个年份了。那年初秋,学堂枣红色木质大门的门闩缓缓拉开——面朝古刹,一进五堂,深深庭院,古色古香。一面高大的正衣镜,静静地侧立着。父母小心地拽着我,对着镜子,小碎步谦恭地退着自己的身体,欣喜、自豪、期待、不安乃至焦灼——一一印刻进了这面镜子里。那一刻,我穿着父亲一直舍不得“上身”的那件蓝灰带双“表袋”的中山装,挂着一支双色笔,俨然一个小“先生”。
25年,一代人,世事变迁,白驹过隙,忽然之间。
我拉着我的孩子,形同双亲当年,又来到这面镜前,我不断地靠近,小碎步地靠近,我想它一定记得眼前25年前这个孩子,在它前面走过多年的脚步声,它一定是记得的——这个孩子竟这么大了?胖了,甚至都有些老了。
这面高大的镜子,一定住着整个母校的来来往往,25年前,25年后。
我们成了当年的父母,当年的老师,孩子成了当年的我们。校园里的老石榴结满了果子,石砖路爬满着青苔,笑貌里扎上了皱纹。年逾古稀的老师叮嘱着要蹲下来“爱戴”自己的学生;满头白发的班主任还是那般的慈祥:身体啊,第一还是要将身体练好;哲学先生谆谆教诲:人至不惑,知命顺命不去拼命;学堂的掌门看着他们的“莘莘学子”,动情地传递着25年的不易与收成……熟悉,再熟悉不过了。我仿佛又回到儿时,无数次听着父母年终盘点着,稻子欠收了,小麦种多了,孩子你好好努力,父亲还要出去几年打打工……温润着,听到这些,我什么都不怕,有了依靠,也有了向往;我要听父母的话,也让他们开心一些。
这是回家吗?
我几乎从未这样呼过她。她却很实诚地一直呆在我的心里。
在这里的数年,她千教万教,我们千学万学,奇怪的,似乎学到一种定理——在乎的,从来不会大声去说。奇妙般,我恢复了“敏捷”地记忆,可以一口气“数落”出每个同窗的学号与绰号,可以朗朗上口地背诵出学堂的学风与校风。这个磁场,是不是藏着一种生命的本能?它吸引着曾经过往的生命气息,在某一个生命阶段,它像一面凹镜,汇聚故人;它又像一面凸镜,彼此照耀,放大岁月;你在异地,不在现场,并不重要,这种汇聚的能量也一定可以让你听到曾经的那位老牌班长并不纯正、并不浑厚的“起立——立正”。前方,一席讲堂,我们的眼里还是那可掬的笑容——满头的灰白里,除了岁月,一定还有彼此言辞不多的牵挂。
他一定挥挥手,老了,老了。都坐下,都坐下,好好聊吧——神马也好,浮云也罢。这样的课,多好啊。
我不知道,如何准确定位老师这个角色,他可以是从小就牵引着我们小手的父母;理所当然地是站在讲堂上授我学业的长者;也是那些一起青梅竹马的同窗;还可以是那些教学相长、生活互依着的孩子们。在彼此生命交融中,老师角色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记起一位老师的话,“老师不过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得失、现境,以及未来。我是知道的,自从有了镜子,人类的脊柱挺直了许多,步伐矫健了许多,变化了音容,也变化了气质。
拉开沉沉的门闩,学堂门口那面大镜子,斜斜地立在那里,不炫目,却很持久——从那里,我们寻找,对照,定位,也不断温暖着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