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跨省交流】共享农庄社区化运营探讨

 乐康居 2023-01-31 发布于福建
图片

为探究岛外共享农庄发展状况,探索各地共享农庄相互促进的路径。830午,海南共享农庄联盟线上举办了共享农庄社区化运营研讨会,多地企业家和专家就海南、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共享农庄的建设、平台资源转化、社区化运营、数字化运营、联手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与探讨。

01
参会嘉宾

图片本次分享交流会由联盟联手南繁家园--海南大学共享农庄发展实践调研团共同发起,受邀嘉宾有苏州村上长漾里共享农庄创始人、村上创始人储海晋,上海朱泾模式创始人、享莱乐董事长王红梅教授,浙江联众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余学飞,昆山思尔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金华村共享农庄负责人罗娟,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Dr. Bruno Ferreira(布鲁诺.法雷拉博士)美国哈姆林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博士、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公共管理专业老师、南繁家园共享农庄发展调研项目指导老师杨红莲教授,海南共享农庄联盟陈学军秘书长担任会议主持人。

图片
02
秘书长发言

会议伊始,由海南共享农庄联盟陈学军秘书长对出席本次交流会的全体嘉宾表示欢迎与感谢。陈秘书长介绍了海南共享农庄联盟的组织架构及主要工作内容,并对嘉宾进行了简单介绍。陈秘书长指出开展本次视频交流会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搭建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促进各地共享农庄、各企业单位和各领域专家之间的交流与分享,为大家拓展思路,帮助大家更好地发展共享农庄事业,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村振兴。

图片
03
嘉宾分享

01
海大南繁家园实践调研团

图片

首先分享的是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南繁家园--共享农庄发展实践调研团队,他们分享的主题是以苏皖共享农庄品牌创新模式为例探究海南省共享农庄可持续发展路径,主要分三个部分分享。第一部分是苏皖共享农庄品牌创新发展情况,由团队章隽宜同学分享,他从农庄基本概况和运营模式两方面分别介绍苏皖共享农庄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是由林宝儿同学分享的海南省共享农庄发展的基本情况,她介绍了海南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共享农庄(海口市芳园国际艺术村、海口市三角梅共享农庄、澄迈保良古村、龙浩一亩时光共享农庄),对四个农庄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并总结海南省共享农庄农庄目前所存在的困境。第三部分是马越洋同学分享的海南省共享农庄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他们团队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比较海南省共享农庄和苏皖共享农庄的发展类型,从数字化、社区化、品牌化、人才、政府等方面提出海南共享农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三位同学的分享,让专家们对苏皖琼三省共享农庄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图片

02

苏州村上长漾里共享农庄创始人、村上创始人储海晋

图片

第二位分享的是苏州村上长漾里共享农庄创始人、村上创始人储海晋,储总以《产品创新村上·长漾里》为主题,从文旅品牌、内容的开发与运营、文化赋能、共创共建、人才孵化、农庄流量等方面分享了经验。储总首先介绍了村上长漾里的五种业态、文化核心和特色产品体系等。他提到企业是内容提供商和运营商的角色,企业如何给乡村创造内容、挖掘内容、生产内容,如何把一个真正的村落运营起来一直是他们思考的问题。

内容规划应先于设计美学,要把内容考虑在前,内容跟运营是紧密相关的,农庄的产品、品牌都离不开内容的挖掘,并融入到场景设计当中。储总主张要去深入的理解乡村,和本土紧密结合,与村民打交道,村民才是真正的专家和行家,还强调村落要呈现一个多元的状态,把乡村打造成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最后,储总表示城市与乡村是一种共融共建共生的关系,希望能把城市的优质资源与乡村进行连接,并反哺到乡村。

03

上海朱泾模式创始人

享莱乐董事长王红梅教授

图片

第三位分享的是上海朱泾模式创始人、享莱乐董事长王红梅教授,王教授以《享莱乐—新生活文化社区》为主题,从乡村现状思考、享莱乐模式介绍、享莱乐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新老居民融合等方面进行了分享。王教授提到乡村目前存在的两大瓶颈,第一是缺人才,第二是缺人数(空心村),并且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在城市而不在乡村,怎样解决城市的问题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乡村振兴的享莱乐模式是以翻新农村闲置资产为载体、以产业导入为引擎,享莱乐模式是个产业园,打造的是满足全龄人群生活、精神、文化需求的田园综合体。享莱乐通过与村民合作、支付村民保底收入的方式,将原有的房屋进行数字化装修、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运营,为村民提供工作岗位,让村民做房屋的管家。通过尊重融合共生,打造一个新型的合作社体系,带动整个乡村产业发展。最后,王教授表示希望能够通过产业的植入,带动农民一起致富,实现城里人的田园梦、村里人的致富梦,希望大家手拉手一起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04

昆山市思尔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金华村共享农庄项目负责人罗娟

第四位分享的是昆山市思尔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金华村共享农庄项目负责人罗娟,罗总从产业基金、数字化精准运营、政府合作、村民融合等方面与大家分享了经验,指出共享农庄要组建自己专业的运营团队,与政府建立协同关系,整合资源。金华村在运营乡村振兴项目时,前期需要处理好企业与政府、企业与村民、企业与投资方的关系,以基金+运营的模式进行项目发展,专业运营团队进行运营,投资端是多方社会资本进入,搭建产业基金。他们的团队是“自营+联营+招商”的方式,多元化的同时将园区进行整合处理,园区还会采用招投标的形式,优选供应商来做采购链,目的是搭建共同互利的机制。最后,罗总提到在企业与村民融合方面,目前金华村搭建了乡村物业管理平台,并进行标准化运营。

05

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Dr. Bruno Ferreira(布鲁诺·法雷拉博士)

图片

第五位分享的是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Dr. Bruno Ferreira(布鲁诺·法雷拉博士),他的研究方向是可持续社区发展、永续旅游

首先,Bruno 博士分享了他研究旅游的学习经历,还向大家介绍了农村旅游(agritourism)的定义、种类,以及为什么要进行农村旅游,并从当地农民、供应商和游客的视角向大家分析了农业旅游应当考虑的因素。Bruno博士表示发展哪种类型的农业旅游取决于具体情况和目标,不要急于求成,可以慢慢尝试。

Bruno博士提出了他对农业旅游的看法:农业旅游并非适合所有人,农民,供应商和游客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性格(personality)、目标(goal)、资源(resources)以及潜力(potential)。最后,他也向大家抛出了思考:村庄是否具备接待外来游客的条件?发展农业旅游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当地农户是否对发展农业旅游的某一种感兴趣?发展农业旅游有哪些机会?海南城市居民是否对到附近的农庄旅游感兴趣?带着这些问题,大家对农业旅游有了新的认识。

图片

06

美国哈姆林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博士、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公共管理专业老师、南繁家园共享农庄发展调研项目指导老师杨红莲教授

最后分享的是美国哈姆林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博士、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公共管理专业老师、南繁家园共享农庄发展调研项目指导老师杨红莲教授,杨教授以《将社区发展理念融入乡村》为主题,从社区发展理念、社会资本、集体合作制、社区价值观、社区沟通等方面和大家进行了分享,并介绍了国外乡镇社区发展情况,指出乡村振兴让工业反哺农村是错误的理念。

杨教授还提到了社会资本的概念,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学家提出,是指考察一个社区是否有共荣共富共生的机制和元素,可以从leadership(领导层面)participation(农民的参与度与参与方式)partnership(企业、合作商)value(文化底蕴、归属感,新老居民关系)communication(交易、分红是否透明,村民、游客互动)等因素去评估。最后。杨教授提到城市里的退休群体可以给乡村带来很多社会效益,希望未来海南能将养老模式学习起来,带动乡村振兴发展。

05
总结

会议最后,由联盟秘书长作总结发言。通过本次共享农庄社区化运营研讨会,各企业家和专家分享了经验,碰撞了思维,对共享农庄社区化运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往后的共享农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对乡村振兴充满信心!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