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冲破不平等的条约关系,你知道有多难?|《近代中外条约关系通史》出版

 星河岁月 2023-01-31 发布于江苏

图片

教科书上有着这样一句话:“新中国成立之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这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其分量难以用言语来描述。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武力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从天朝朝贡体系,被动纳入到近代条约关系中,沦为受压迫、受欺辱的对象。西方列强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攫取了对中国行使“准统治权”的各种特权。由不平等条约构建的近代中外条约关系,如一道道锁链组成的巨大罗网,束缚着中国人民,侵害了中国主权,成为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桎梏。中华人民不屈不挠,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努力,才冲破这一强权政治下的中外不平等关系,打破了这身上的枷锁。
由中外条约关系研究领域的领军学者李育民教授主编,汇聚多名专家学者分卷撰写的7卷本《近代中外条约关系通史》近日出版。该书以近代中外条约关系为核心,将近代中外条约关系分为1689—1860年、1861—1896年、1896—1911年、1912—1927年、1927—1937年、1937—1949年六个时段,全面展示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外条约关系从被动受压到主动改变、从不平等到平等的历史演变轨迹,以及中华民族反抗摆脱不平等条约的艰难曲折历程,是近代国家励志、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

《近代中外条约关系通史》

1

列强侵略,中国被动纳入到条约关系中

1840年,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对华殖民扩张,发动了一场以保护鸦片贸易为名的罪恶战争。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中英两国订立《南京条约》,次年又订立附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随后,美、法、俄等国也纷纷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英国割占中国香港,获得战争赔款,与其他列强一道从中国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片面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自此,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初步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条约关系,开启了充满屈辱与不堪的近代条约关系史。“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图片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现场图

1856—1860年,英、法在俄、美的支持下,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迫使中国同英、法、美、俄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这些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列强在既得特权外,又新增了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内河航行、鸦片贸易、苦力贸易以及传教等特权,基本上囊括了列强在华的主要特权。条约使用范围由沿海几个通商口岸扩展到清帝国的中枢和内陆,具有了全局意义。至此,以不平等为内核的中外条约关系基本形成,中国全方位被纳入到西方列强主导的国际关系之中。
图片
圆明园遗址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战争暨《马关条约》开启了中外条约关系的新阶段。一方面,中国明确放弃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朝贡关系被彻底摧毁,条约关系成为中外国际秩序的唯一格局。另一方面,《马关条约》《通商行船条约》《公立文凭》使中日关系由平等变为不平等,日本获得了西方在华攫取的所有特权,并加以扩大,能够在华设厂,设立专管租界。列强借此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攫取路矿特权。这些由战争暴力产生的新特权,是中外条约关系的重要发展,严重侵害了中国的主权,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利益,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图片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列强的侵略压迫,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激烈反抗,汇聚成声势浩大的义和团反帝运动,中外条约关系面临崩溃的危机。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巩固和强化既有条约关系,列强组织八国联军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图片

清政府代表与各国签署《辛丑条约》

这一条约是“集不平等条约之大成”,是“束缚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总体”。一方面,这一条约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集体与中国订立的条约。另一方面,该条约又是一个严重的片面条约,其内容均是要求清政府单方面承担各种苛刻的义务,却无相应的权利,列强则无丝毫义务而享有种种权利,背离对等原则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它不仅压制中国人民的反帝心理,又加增了有背国际法的新特权,如使馆区制度、驻军特权等,更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限制了中国的自保权,将中国心脏北京置于列强军事控制之下。至此,不平等条约发展到高峰,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条约关系发展到完备的新阶段。

2

从不平等到平等,条约关系的艰难转变

随着条约关系的巩固和强化,清政府完成了从“要盟不信”到“以为信据”的转变,完全接受了列强强加的条约关系,认可了强权政治下的国际关系秩序。随着民族主义意识的觉醒,对世界认识的增多和国际法知识的传入,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以及广大民众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修约要求,并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但遭到列强拒绝。所谓“各国条约已定,断难更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束,为中国挣脱不平等的中外条约关系罗网,提供了一个最初的突破口。1919年,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第一次系统提出全面修改不平等条约的要求,为收回德国在山东的各项条约权益,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之后,中国于华盛顿会议上再次与列强交锋,最终换来的是山东的收回和列强的口头让步,《九国公约》明确宣示各国“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外交以失败而告终,但它是一个转折点,真正启动了政府交涉,拉开废约斗争的序幕,中外条约关系出现了新变化。

图片

巴黎和会

同时期,国内外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苏俄政府主动宣布放弃在华不平条约特权,无条件废除沙俄时期与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这一举动,冲击了以强权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为中国改变中外条约关系提供了某种国际条件,推动了废约斗争的兴起。五四运动揭开了新的历史序幕,中国民众开始普遍产生反帝废约的诉求,废约运动与革命运动融汇在一起,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社会浪潮。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掀起了改订新约运动,经艰难谈判,先后与美、英、德、挪、比、意、丹等一系列西方列强缔结了新的关税条约。新的关税条约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但由于中外双方的经济实力差距过大,中国并不能从外贸中获益,同时中国海关的主要职位仍由外国人控制,新关税的实施也打折扣。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照会各国,要求废除领事裁判权。然而,列强始终不愿全部放弃该项特权,交涉非常艰难,已取得的一些成果,又最终因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而夭折。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九一八”事变前,是中外条约关系的转折时期。经过历届政府的交涉,民众和进步势力的努力,中外条约关系才有了初步改善。然而,国内政治腐败、军阀混战分散了对外力量,列强不愿意放弃在华特权,加之日本的步步紧逼,修约进程戛然而止。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中国的修约带来了转机。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主要列强国家终于放弃了在华主要特权,中外不平等条约关系得以基本结束。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对德、意、日宣战,同时宣布废除与这些国家之间的所有条约。1943年,国民政府与英、美分别签订新约,正式废除了两国在华一切特权。此后,比、挪、加、法、荷等九国也与中国订立新约,废除一切在华特权。同年末,中、美、英三国签署《开罗宣言》,宣布归还日本窃取中国的一切领土。至抗战胜利前后,中国陆续与各国签订了平等新约,一百多年的不平等条约关系,由此基本上得以解除。尽管中国的平等权得到了肯定,但这一关系本身仍存在着不平等的因子,中国仍被强国所歧视,并未享有真正的平等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以及“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彻底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在此基础上同愿意遵守和平民主平等原则的国家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相关协定,表明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坚定立场。得益于“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澳门的主权问题,于1984、1987年最终得以谈判解决。以不平等为内核的近代中外条约关系,终在中华民族的努力奋斗下,发生了根本的转折。新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按照国际法规范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平等的条约关系。
从晚清时期的反帝运动,到民国时期的修约外交,再到新中国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为了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枷锁,冲破不平等条约关系的罗网,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百多年坚忍不拔的长期斗争和不懈努力。中外条约关系从被动受压到主动改变、从不平等到平等的历史演变,以及中华民族反抗摆脱不平等条约的艰难曲折历程,正是近代国家励志、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国家强大了,国家的话语权才会逐步增加。国家实力是国家底气,所以在任何时候,别忘了发展才是硬道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