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论语】述而篇第二十三则

 liuhuirong 2023-01-31 发布于湖北

弘丹参考的是钱穆的《论语新解》以及傅佩荣的《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


今天学习《论语》述而篇第二十三则。

1、原文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2、译文

钱穆白话试译

先生说:“诸位以为我对你们有所隐匿吗?吾对诸位,没有什么隐匿呀!我哪一行为不是和诸位在一起?那就是我了呀!”

本章孔子提醒学者勿尽在言语上求高远,当从行事上求真实。有真实,始有高远。而孔子之身与道合,行与学化。其平日之一举一动,笃实光辉,表里一体,既非言辨思议所能尽,而言辨思议亦无以超其外。此孔子之学所以为圣学。孔子曰:“默而识之”,其义可思矣。

傅佩荣注解

孔子说:“你们几位学生以为我有所隐藏吗?我对你们没有任何隐藏。我的一切作为都呈现在你们眼前,那就是我的作风啊。”

“隐”即隐藏,是指另外有进德修业的秘诀。孔子的学生可能觉得自己进步有限,想要尽快有所成就,所以提出这样的疑问。孔子知道之后,就说自己的一切作为都呈现在学生眼前了,无所隐瞒。其中包括读书的态度,像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7.19】)、“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15.3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11】)。

孔子以“行”来响应,表示任何高深的道理都必须落实在人生中。

孔子的学生年龄不同,出身不同,可谓情况不一。孔子同样的一句话,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年轻学生就无法理解其意义。人到中年的学生,人生经验丰富,就获益匪浅。其实并非孔子有所隐瞒,只是各人资质不同,领悟不同,所以学习的成果也就不一样。

3、绿窗幽梦学习心得

弟子们与孔子朝夕相处,见圣人日常起居坐卧也十分平常,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不一样的地方。弟子们想要学习更高深的天道,所以以为孔子可能还有什么隐藏的、不表露的重要法门。孔子说这样的话就是为了消除弟子们的疑虑,他并没有什么隐藏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向弟子们表露和显现的。其实圣人虽然已经得到天道,但为了让大家都有一心向道的勇气和信心,并没有将天道用高深莫测的方式显现,而是融化于平常的动静语默之间。这样的方式,让资质庸常者不会觉得望而生畏、难以理解,也让聪明智慧者不会觉得可以有别的激进走捷径的方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的天道就体现于最平常的事情当中,我们都要细细领会,用长久的时间去体悟。

4、弘丹学习心得

孔子的学问和修行都很高,他的学生可能觉得自己跟着孔子学习,但进步有限,与孔子的差距很大,所以提出这样的疑问,以为是老师有什么秘诀,还没有告诉他们。孔子回答他的一言一行,学生们都是可以看到的,自己并没有任何隐瞒。

孔子的好学,他的学习态度,讲起来很容易,比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但是“知”和“行”是两码事。就像我们现在常说的“知道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此生。”有一些道理,非自己亲身实践不可。每个人的自身条件不同,一些基于经验之谈的道理是不好迁移的。就像小马过河,小松鼠和牛伯伯都是根据自身的经验给小马建议,而他们的建议差别很大。如果小马自己不实践,他也是无法知道河到底是多深。

还有一些道理,对个人是很有帮助,但是你不去实践,是没有用的。很多人以为自己懂得了,就是习得了,殊不知最关键的是实践。这就是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要做到知行合一是很难的,尤其是“行”这部分。

就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现在在练习“搜狗双拼”,口诀我已经背诵地滚瓜烂熟了,但我要做到自如地打字需要经过不断地练习,需要经历一个从笨拙到熟练,再到自动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达到一定的练习时间,才能迈向下一个阶段。

学生们看到孔子的学识和德行,觉得难以企及,以为是老师隐瞒了学习秘诀,其实并非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