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共决战内幕

 新用户15472188 2023-01-31 发布于广东

国共决战

三大战役

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军152万人,并攻克大批国军重点设防城市,为与国军战略决战创造条件。

文章图片1

蒋于1948年8月上旬召开南京军事会议,决定实行重点防御战略方针,并准备撤出东北,确保华中,企图收缩战线,集中兵力,依托战略要点之坚固阵地坚守防御,同时组成强大兵团机动作战,以攻为守。为此,裁并绥靖区,减少机关,扩大机动兵团,并在大后方加紧二线兵团编组训练。国军不断失败,军事上及政治上信心逐渐动摇,加以金圆券改革不过一月,即又开始贬值,于是败北主义更加盛行于文武百官之间。在战略指导上,蒋以中原战场为全战局之枢纽,为集中兵力确保华中,决定坚决保持三角(即徐州、汉口、西安)、四边(即陇海铁路、兖州以南津浦铁路、郑州以南之平汉铁路及宝鸡至成都公路)、十三点(即开封、郑州、济南、商邱、南阳、襄阳和樊城、确山、信阳、汉中、安康、钟祥、宜昌、合肥),形成东西呼应。

文章图片2

1948年9月16日,解放军集中兵力10余万围攻济南,因国军第八十四师吴化文部叛变,至25日城陷。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兼山东省政府主席王耀武被俘。陈毅、粟裕等部围攻济南,正当战事发展至高潮时,吴化文军在城外阵前哗变投向中国共产党。济南国军所部10余万人全部解甲。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国军主力,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1948年春,东北人民解放军林彪部连续在东北发动七次攻势,2月7日攻克辽阳,2月26日攻克营口,3月14日攻克四平街,3月19日攻克永吉,国军集中兵力坚守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地区,补给全赖空运接济,因运输量有限,三地食粮燃料奇缺,长春每日饿毙者不下百人。

9月中旬,林彪部猛攻锦州及义县,企图切断国军关内外联系。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贻误良机,大为解放军所乘。

文章图片3

10月16日,解放军攻克锦州,东北剿匪副总司令范汉杰、兵团司令卢濬泉及所部数万人,除伤亡外,全部被俘。10月17日,长春守军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率所部投向中国共产党。10月18日蒋飞临沈阳,指示东北作战计划,仍未能迅速挽回颓势。10月23日,解放军攻克长春,东北剿匪副总司令郑洞国被俘。新编第七军军长李鸿等亦率部投降。10月28日,廖耀湘兵团在彰武打虎山被围歼,廖被俘。

11月2日,解放军攻克沈阳,卫立煌先期飞北平,部分国军突围撤至营口,经海运南下,东北尽失,国军先后牺牲精锐达30万人。国军自沈阳、营口撤出东北。沈阳守军周福成,率部投向中国共产党。接着解放军相继开入东北各要津。

文章图片4

先是国军鉴于东北全盘失败,故将关内各战场孤守据点之兵力尽量撤回,以图缩短战线。秋后,郑州至连云港间各孤点尽行放弃,准备退守江南。但中途遭解放军牵制,以致行动暴露。11月,解放军进攻徐州。国府任命刘峙为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指挥,自动放弃郑州、开封等据点,调动40万重兵与之决战。

文章图片5

11月初,粟裕及刘伯承两向徐蚌地区发动攻势。双方大战展开,因国军彼此缺乏联络,未能尽量发挥作战功效。黄百韬兵团原定11月5日开拔,向大运河以西撤退。11月8日,第三绥靖区司令何基沣、张克侠率部哗变。遂致国军在徐州北部防线开了一个缺口,由山东南部地区南下之解放军粟裕部,便轻易迅速通过缺口,于11月9日直插到徐州东侧,挡住黄维兵团退路。伙同原在南面之陈毅主力,对黄百韬兵团两面夹击。11月14日,东线黄百韬兵团被解放军粟裕部包围于碾庄附近。11月22日,江苏邳县之碾庄失守,司令官黄百韬自杀殉职。

当碾庄战役恶化时,国府急调华中黄维兵团(约15万人)赶往支援。黄维部行至宿迁双堆集。11月24日起,杜聿明指挥邱清泉、孙元良两兵团,由徐州出动,连续几天向南攻击,由于解放军凭借工事,顽强抵抗,进展缓慢。由固镇北攻之李延年兵团,情形也一样。12月1日,蒋召见第十二兵团副司令胡琏,令其立即飞赴双堆集,协助黄维指挥。

11月27日,南线黄维兵团被解放军刘伯承部包围于蒙城、浍河、涡河之间双堆集,至12月6日所部瓦解,黄维被俘,副司令官胡琏突围以出。12月15日,除胡琏率领一部突围抵蚌埠外,黄维兵团全部被歼。

文章图片6

11月30日,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及徐州机关和部分青年共30万人向徐州西南方向撤退。12月1日,徐州剿匪副总司令杜聿明率孙元良、李弥及邱清泉等兵团向西转进。徐州国军为避免包围,于12月2日自动弃城南撤,至永城东北之青龙集、陈官庄间地区,遭粟裕麾下解放军30余万要击,伤亡极众。

12月6日当晚,孙元良兵团全部被打垮。孙元良和两个师长突围而出,两个军长、师长被俘,部队大部溃散,勉强收容几千人,编成一个师,拨归邱兵团第七十二军。自12月19日起大雪纷飞,一直下了十多天,空投大受影响。时值天气严寒,连日雨雪,加以国军掩护大批随行难民,接济困难,遂感不支。

1949年1月6日,解放军看见招降无效,就发动猛烈总攻。苦持至1月10日,解放军挟大规模兵力进攻,国军阵地卒被突破,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杜聿明被俘,兵团司令邱清泉身亡,李弥、孙元良等突围以出。解放军使用运动战进攻突破国军人海战术阵地,李弥、孙元良全军覆没仅以身免。国军所部连机关眷属共40万人,除战斗身亡外,全部解甲。此役,双方参战人员共100多万人;经2个月以上之激战,国军所有精锐部队,损失殆尽。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自此以后国军陷入于绝对劣势中。解放军乘势往南攻陷蚌埠、临淮等地,进而威胁南京。

文章图片7

1948年底,林彪所部数十万精锐进入关内,合聂荣臻、贺龙等部解放军,以近百万之众对北平、天津采取大包围形势。1949年1月7日,解放军开始猛攻天津,国军警备司令陈长捷部奋力抵抗,至15日攻克天津城,解放军死伤在万人以上。

时傅作义以所部精锐损失重大,又鉴于淮海战役失利,故信心开始动摇,战事演变至此,已有孤城落日之象。天津归入解放军之手。

文章图片8

继天津失陷之后,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多方游说下,率所部30余万人并将北平、察哈尔和绥远地区,先后交予中国共产党。1月22日,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北平局部和平”,解放军无阻进入北平,除少数学人事先由国府派飞机接运至南京外,国府官员多未能及时撤出。于是长江以北,除武汉一隅外,完全易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