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役揭秘——第一次世界大战,多国矛盾挑起的非正义战争(下)

 新用户15472188 2023-01-31 发布于广东

书接上回,意大利这货投降了协约国,至于为什么,是因为意大利希望得到特伦提诺地区,在亚德里亚海获得优势地区,还要求得到阿尔巴尼亚的发罗拉地区,而英法正愁自己没有盟友,所以爽快地答应了意呆利,英国满足了意大利的绝大多数要求,双方在1915年4月签订了《伦敦秘密条约》。意军在一九一五年六月开始向奥匈军队发动进攻。自七月至十一月间,意大利军队在伊松佐河和戈里查一带连续发动几次进攻,不过意大利的军队是真的没法看,奥匈帝国啥事没有,意大利反而损失了近三十万人,虽然牵制了奥匈帝国一部分兵力,但是意大利基本相当于没参战,所以协约国此时心情一定很崩溃,给了这么多条件,就换来这么个战绩。

卡松佐河战役

意大利参战后,军队迅速在边境沿线征集了数量超过40万的人口。但是就意呆利这水平,他的部队训练水平比奥匈帝国差远了,意军统帅部计划在北部交通不便的阿尔卑斯山区实施防御,而在距塞尔维亚较近且利于进攻的东部边境向伊松佐河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而奥匈帝国由于与俄国打得焦头烂额,防备意军的兵力不足,便把防御主力放在了伊松佐河地区,意大利总参谋长路易吉·卡多尔纳看到防御的奥匈军队只有十万人,决定亲自率领二十万军队一举击溃奥匈军队,但是这位兄弟似乎忘了他手下的是以爱投降著称的意大利军队,而且奥匈帝国的军事实力可比意大利强多了,奥匈还占据了地理优势,胜负未见已分。面对奥军的交叉火力防御的情况下,意大利人寸步难行,在高地的奥军成功守住防线。

文章图片1

卡松佐河战役

但是在第二次对伊松佐河的进攻中意大利占据了优势,但是奥匈帝国的战斗意志可不像意军一样,几个奥匈军旅级部队组成的Richter战斗群在此进行了一次自杀性的反击,愣是把战线推了回去,但意军还是值得表扬的,他们十分执着,在1915年10月18日至11月3日又对Sei Busi山附近奥匈军第106师发起了进攻,结果是被击退数次,而且得到增援的奥匈军队对意军发动反击,意军高层实在看不下去了,命令暂停进攻,不过意军倒是攻陷了克戈里齐亚,不过这根本对不起他们的伤亡。

从12月1日到中旬,大规模的战斗转为小型的地域性的军事行动,然后由于冬天的到来,战斗开始平息。在尚蒂伊的一次会议上,法国元帅霞飞要求意大利和俄国在各自战线上发起进攻以减轻西线的压力。协约国允诺给意军运送更多的重炮弹。由于需要等待新武器和炮弹的到来和分发,进一步的攻势被延后了。奥匈帝国也在计划向意大利发起攻势,但是这一次得到了弹药支援的意大利战胜了奥匈,而且俄国人发起的布鲁西洛夫突破大获成功,俄军直逼奥匈帝国都城维也纳。

文章图片2

卡松佐河战役

迫使奥军最高指挥官弗兰茨·康拉德·冯·赫岑多夫不得不停止特伦蒂诺攻势,把部队调往遥远的加利西亚。意军随后反攻重新夺回了阿夏戈高原。但是在进攻据守在圣米凯勒山和圣马尔蒂诺的意大利第4军时奥匈军队使用了窒息类毒气从而快速突破了一些意军阵地,并使意军伤亡惨重。几天之内,意军死亡,受伤和中毒的士兵就高达4,600人。

在战斗失利后,意大利又把军队调回了伊松佐河地区,看来意大利是陷入死胡同了,不过意大利并不会放弃,他们决定再一次发起进攻,但是之前怎么样现在未必会好到哪去,而意大利已经付出了巨大伤亡,但是协约国已经给了大量支援,必须展示展示。但是意大利此前接连失利,恐怕很难取胜了。

文章图片3

卡松佐河战役

在多次失利后,路易吉·卡多尔纳决定合兵一处进攻奥匈帝国的戈里齐亚,8月8日,意大利第12师的部队率先攻入戈里齐亚。付出重大伤亡后,得到军火补充的意大利军队终于攻占了圣米凯勒山和Sei Busi山。但是意大利军也遭遇了奥匈帝国的顽强抵抗,死伤惨重。军连续发起第7、第8和第9次战役,因兵力不足,作战行动仅限于戈里齐亚以东和以南地区,加之天气恶劣和火炮不足,结果得不偿失。意军伤亡7万人,奥匈军伤亡5.2万人。

意大利死心不息,又接连发动了三次进攻。

“既然一直打不下来,那就给我用人头堆!”

意大利发动了疯狂进攻,准备突破奥匈防线。

第二集团军的目标是北部巴音西察高原和南部卡尔索高原之间的豁口处一片靠河的森林。第七次进攻期间,意军占领了朗勃山,但后被迫撤退。军队损失惨重。这些迫使卡多尔纳暂停进攻直到10月份才恢复。第二集团军最大的战果是在11月份间夺取了戈里齐亚后方圣马可山 附近的171高地。第三集团军在卡尔索高原把战线向东推进了六英里。9月份,意军推进了约一英里后遇到奥匈军极为顽强的抵抗,伤亡太大不得不停下来休整。接下来一个月进展非常有限。

1917年10月,卡波雷托战役爆发,由于意大利先前乱搞,导致兵力损耗极为严重,但仍然组织了百万大军。

“我百万大军在此,奥匈帝国怎么敢和我干!”

奥匈:“哥,我快顶不住了,你派点人支援我一下!”

德国:“兄弟,7个师够不够!”

奥军虽重创意军,但寡不敌众,战线后移,被迫向德军求援。德军7个师火速驰援,并与奥军8个师合编为第14集团军,虽然山地地形和兵力上的优势有利于第2集团军进行防御,但其第一梯队只有4个师,因而对敌的抵抗很不得力,而且意大利军队战斗力是真的拉,意大利直接溃败,防御正面很快被突破。

文章图片4

卡松佐河战役

意大利根本挡不住德奥联军的进攻,只能战略撤退,意第3集团军背后也遭到敌方的突击。意军总司令卡多纳将军担心意军被包围歼灭,遂于10月27日命令右翼所有部队撤退。奥匈帝国第10集团军的进攻和退后,第11集团军的进攻迫使意军卡尔尼集群和第4集团军退后,不过我觉得这估计是打不过了想开溜,不撤不要紧,这一撤意大利就丧失主动权了,估计是溜号太快,为了追求速度,士兵丢掉重型武器、火炮和军用物资撤往后方。但是你连重武器都不要了,你凭借步枪能阻击敌人吗

“兄弟们,这堆重武器不要了,这波进攻咱顶不住,快撤!”

卡多纳试图在塔利亚门托河畔组织防御,不但毫无成效,反使意第2和第3集团军彻底溃败。11月2日夜间,德奥联军渡过塔利亚门托河,迫使意军残部撤向皮亚韦河。11月9日,意军最后一批部队渡过该河。意军的失败和溃退引起英法联合指挥部的极度恐慌。

英国:“是我的锅!我不该把意大利整过来!我咋就有了这么一个队友!这也太菜了!”

法国:“别抱怨了,赶紧支援支援吧!别回来意大利废了!”

法国于是向意大利派遣了11个师(英军5个师、法军6个师)。在英法联军的支援下,意军遏制了德奥联军在皮亚韦河畔的进攻。

意大利打得很艰难,让我们把目光在此转回西线战场。

日德兰海战

在海上,英国实行海上封锁政策,准备将波罗的海的德国舰队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德国为扭转不利形势,迫切需要突破海上封锁,企图主动出击,寻机与对方决战。1916年5月31日下午,英德舰队在日德兰半岛。西北海面上遭遇,发生战斗,这就是日德兰海战。

德国的海军力量一直比大英帝国弱,虽然德意志帝国在不断努力,但是始终赶不上英国水师。在1916年德国公海舰队只有18艘战列舰,而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有33艘,加上在战争行进之下,德国不能增加更多战列舰,所以德国公海舰队难以与皇家海军本土舰队进行大规模舰队决战。

此时摆在德意志帝国面前只有两个选择,一是集中力量一举击败英国水军,但是这个难度很大。二是保存实力,避免英国封锁港口,但是这会导致英国水军一直在英吉利海峡横行。

德意志帝国选择了第一种,他们决定集合兵力击败英军。

德国舰队共99艘战舰——16艘战列舰,5艘战列巡洋舰,6艘前无畏舰,11艘轻巡洋舰,61艘雷击舰,分为两个编队,由南向北行驶。英国舰队共151艘——战舰28艘战列舰,9艘战列巡洋舰,8艘装甲巡洋舰,26艘轻巡洋舰,78艘驱逐舰,1艘布雷艇,1艘水上飞机母舰。双方实力十分悬殊。但是德意志帝国已经决定拼死一搏。

英国将领贝蒂率领的舰队和德国将领希佩尔率领的舰队相距50海里,两舰队处于并行态势,但由于双方对预定位置的测算均出现误差,并未发现对方。就在一场大战即将擦肩而过的时候,恰巧有一艘不定期驶过的丹麦蒸汽轮“海峡”号从两支舰队前锋之间的海域穿过,这艘船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引起一场大战,这艘船估计是想早点完成任务,于是加速行驶,冒出异常多的蒸汽,引起了双方的警觉。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蒸汽,这么多的蒸汽不是军舰是什么!看来敌人就在附近,全体警戒,准备作战!”

希佩尔命令“埃尔平”号轻巡洋舰与两艘鱼雷艇前往侦察,同样贝蒂也派出轻巡洋舰“加拉蒂亚”号前去查看。于是就查出了英国海军,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最终德军以损失6艘的代价,击沉英军14艘,虽然德军在战斗中取得胜利,但是英军封锁了德军港口,取得了战略上的最终胜利。

文章图片5

日德兰海战

文章图片6

日德兰海战

文章图片7

日德兰海战

“英国水师太强了,我们改用潜艇炸!”

自此,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不再以海军与协约国正面交锋,只能以潜水艇击沉舰艇,其后发展至无限制潜艇战。

所谓无限制潜艇战,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警告,而任意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其目的是要对英国进行封锁。但德国怎么也不会想到,无限制潜艇战虽然能够遏制住英国水军,但这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因为,在英国水域不只有英国船。提醒一下,还有一个中立国的船。(不在欧洲)

美国参战

这个国家就是美利坚合众国。

“最近我们怎么这么多的商船被击沉了!为什么德国要这么做!”

“听说好像是因为他们和英国打仗,搞了个什么'无限制潜艇战’,我们很多船被误伤了!”

德意志帝国的无限制潜艇战让美国人愤怒无比,而且更作死的是德意志帝国居然让墨西哥向美国宣战,并且答应帮助墨西哥夺回之前在美墨战争中丢失的领土,顺便提一嘴,在美墨战争中,墨西哥割让德克萨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亚。美国通过这场战争,夺取了墨西哥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跃成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国;美国从此获得在美洲的主宰地位,从此墨西哥和美国就结下了梁子。

但是墨西哥不傻,知道德意志帝国是想利用它来牵制美国好方便自己打赢欧洲战争。

不过墨西哥身为美国的世仇,想要挽回点颜面,于是向美国宣战。

“当年美国入侵了我们这么多领土,我们不能忘记国仇家恨!打倒美帝国主义!”

“打倒美帝国主义!”

不过墨西哥只是喊喊口号罢了,压根没出一兵一卒。

美国愤怒无比,决定对德意志帝国宣战,不过德意志帝国不慌,因为俄罗斯帝国发生了一件事。

革命的前奏

1917年1月,俄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罢工示威,纪念1905年的“流血星期日”。首都彼得格勒工人响应布尔什维克的号召,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打倒战争!”、“面包与和平!”的口号。1917年3月8日,彼得格勒50家工厂约13万男女工人举行罢工和游行,拉开了二月革命的序幕。第二天,参加罢工示威的群众增加到20万。

这一看就是要出事儿的节奏,我们先看看俄罗斯帝国之前的战绩。

我们先聊聊俄罗斯帝国内部情况

俄罗斯帝国特别的穷,这个国家虽然已经废除了农奴制,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农奴制根深蒂固,很难改变。在战场上,俄军有时候是3个士兵合用一把步枪,他们趴在战壕三个人一人开一枪,这是在战壕里,而他们乌拉冲锋时他们不能全上,他们冲锋的人数是总人数除以三,如果全上的话就会想《登陆之日》里的小日子俘虏冲击德军的场景一样,这样他们的火力会大打折扣。

据1911年统计全国只有铁犁420万把,铁耙不到50万个,几乎没有什么农业机械,而仍以1000万把木犁和2500万个木耙为主要农具。而在我国,春秋时期铁器就已经大量普及了。这说明了俄罗斯帝国生产力有多么落后。

一战打响后,沙俄虽然在跟德国的战斗中,没有取得多少胜利。但是沙俄胜在人多,战争动员能力强,军费占比高。沙皇政府先后把1500万青壮男儿赶到前线打仗,充当炮灰。

正如前文所说,人好搞,俄罗斯身为战斗民族,士气足,但你生产力落后,三人一把枪,而且你的人用木器,犁地犁几下就废了,粮食也是个大问题。所以俄罗斯帝国什么都缺,但是给哥萨克骑兵用的马刀是不缺的。

这种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

但是俄罗斯帝国还打了一个大胜仗。

布鲁西洛夫攻势

1916年,尼古拉二世把总参谋长布鲁西洛夫派到前线,兼任实力最强的俄国西南方面军的司令。布鲁西洛夫决定不向实力强劲德军进攻,而是集中兵力打击德国盟友奥匈帝国。

布鲁西洛夫的四个集团军拥有40个步兵师和15个骑兵师,共有步兵57万人,骑兵6万人,火炮1938门;对面的奥军则拥有39个步兵师及10个骑兵师,共有步兵45万人,骑兵3万人,火炮1846门。

虽然俄罗斯帝国占据了人数优势,但是平均下来,俄军是每294名步兵有一门炮,奥匈帝国军队则是每243人就有一门炮。按照奥匈帝国将领斐迪南的想法,俄军只会对一处发动冲锋,所以他觉得俄军不可能突破防线。但是布鲁西洛夫是一位优秀的将领,他决定对奥匈帝国多处发起进攻。

前面说过,俄罗斯帝国给哥萨克骑兵用的马刀是不缺的,所以布鲁西洛夫决定用哥萨克骑兵实施突破。

6月4日,俄军沿着322千米的战线展开全面进攻,他们取消了长时间的炮火准备,仅在一轮炮火急袭后就发起冲锋。令奥军意想不到的是,俄军几乎在所有方向上都发起进攻,当奥军司令斐迪南大公慌忙投入预备队封堵缺口时,负责主攻的俄国第8集团军却打垮了奥军第7集团军,继而由北向南迂回包抄了奥军第4集团军的后方。

奥匈帝国被打懵了,仅仅两天的功夫,俄军便全面突破了奥军第一道防御工事,奥匈帝国3个集团军被完全击溃,奥军士兵抛下武器,成群结队地向西溃逃。

这一溃退就不可收拾了,在俄军的进攻下奥匈帝国接连败退。此时奥匈帝国根本来不及调集重兵。

当俄军进攻势头在6月底停止时,俄军已占领了从乌克兰到罗马尼亚的大片土地,其前锋部队已经可以望见喀尔巴阡山口,一旦突破那里,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将唾手可得。

但是奥匈帝国一点也不慌,因为他们十分清楚俄罗斯帝国糟糕的后勤补给,他们连像样的铁器都没有,更何况是支持大规模攻势。

所以俄罗斯帝国炮弹供应不足,但是身为战斗民族的俄罗斯人居然直接手撕奥匈帝国的铁网,而且俄罗斯内部十分不团结,布鲁西洛夫的计划不错,可是其他人不这么想。由于布鲁西洛夫的进攻计划没有获得俄军其他高级将领的认同,友邻的俄国西、北两大方面军处于观望状态,令西南方面军呈现孤军深入的态势。

而奥匈帝国的重兵很快就会过来,如果俄军还能赶来支援的话占据奥匈帝国多个重镇的布鲁西洛夫军还能撑住,而俄军赢面会很大。不过嘛……

“这货咋这么厉害,这让我们这些高层的脸往哪搁!我们不能支援他!按兵不动!”

本来紧张的不行的奥匈帝国总参谋长赫岑多夫这下轻松了。

“快向德国求援,并且赶紧动员军队!”

德军25个师火速驰援奥匈帝国,与奥匈18个师合兵一处,发动反击。

文章图片8

布鲁西洛夫攻势

布鲁西洛夫改变策略,他要求部队在新一轮的进攻中保存有生力量。但是难得打一次胜仗,俄军不想这么停下,于是一群俄军对德奥联军发动疯狂进攻。不过他们似乎忘记了他们不是所有人都有枪。

于是在德奥联军的猛烈攻势下俄军逐渐丧失战斗力。

虽然俄军失败了,但是奥匈帝国也遭到了重创,而德军也被牵制导致在凡尔登功败垂成。

文章图片9

布鲁西洛夫

加上此前两年的伤亡,俄军已损失了500万官兵,国家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你看看,明明快赢了结果一败涂地,这是要革命的节奏啊!

之前说到,俄罗斯帝国各地爆发了游行示威,俄国政府肯定不愿意。

二月革命

革命风暴吓坏了沙皇尼古拉二世,这家伙治国不行,镇压倒还是有一手的。他下令不惜采取任何措施,迅速恢复首都秩序。于是俄罗斯帝国政府拼命逮捕革命者,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委员会的各领导人和其他一百多名革命积极分子被逮捕,这激起了群众的极大愤怒。他们上街游行,抗议政府暴行,但遭到更野蛮的镇压。于是领导罢工的维堡区党委决定将总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推翻沙皇政府。

沙皇军队连夜逮捕了布尔什维克党彼得格勒委员会委员5人,在彼得格勒市中心和交通要道上布满了军警,在屋顶和角楼里架起了机关枪。但是有一句话叫“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俄国民众怒不可遏,军队参加起义越来越多。据统计,军队参加起义的也越来越多,12日早晨增加到10200人,中午增加到25700人,晚上达66700人。俄罗斯帝国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不久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临时政府成立,建立了俄罗斯共和国,但是这个共和国并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

3月1日,工人和起义士兵占领了克里姆林宫、兵工厂、火车站、市政府、警察局、电报局等,从监狱里放出政治犯。农民也欢迎革命,推翻沙皇制度已经给他们带来政治上的解放。他们开始夺取地主的土地,争取经济上的解放。

但是彼得格勒苏维埃希望结束战争,或者说结束兼并主义战争,但是临时政府却在4月20日向协约国表示俄国会继续这场战争。自此,双方的分歧彻底表现出来了。

文章图片10

二月革命

文章图片11

二月革命

“虽然沙皇被我们推翻了,但是我们俄罗斯和同盟国的仇恨不共戴天,我们依旧要与同盟国作战!”

“我天!还打呀!我们都成这个熊样了你能不能消停几天。”

俄国陆海军部长克伦斯基决定在东线发动一场新的攻势,借此一方面转移国内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向协约国方面表明,俄国会继续作战。1917年7月初,俄罗斯共和国开始了他的反击战。德军没想到俄罗斯共和国依旧参战,在北部的反击战中,俄军于开战初期就力挫德军的锐气,并且俘虏了近4000名战俘,但是就俄国这水平,除了换了个国名还是一样。

“最近咱生活有啥变化吗?”

“没有,不过我听说好像咱改了个国名,叫'俄罗斯共和国’”

而第二场革命很快将会抵达俄国,此时美利坚合众国也参加了战斗,德意志帝国能打赢吗?而俄国将会被谁统治?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