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尚贤》

 齐贞俭书法专柜 2023-02-01 发布于北京
书法《尚贤》
     尚贤:是墨子的主张。在《墨子》一书中,有〔尚贤〕三篇。尚的意思即是上的意思。墨子认为:尚贤是为政之本,尚贤也是以贤良才能的人为尚。墨子曾说: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都希望国家富足,人民众多,政治清明。然而国家却未富,反而贫穷,人民不见得众多,反而减少,政治不见清明,反而乱象环生,就是由于为政者不能尚贤事能。如果贤良之士多,则政治必然稳固,贤良之士少,则政治便会薄弱。因此,王公大人的要务就在于使贤能之士增多。


        如何增加贤能之士呢?墨子则以求得善于骑射和驾御的人为例时说:要使之富裕,要给予爵位,要尊敬他们,奖誉他们,然后射御的人才会增多。贤良之士主要在于德行高厚,言谈辩给,道术渊博,才使其得到富贵敬誉,并且以义为前提,不义者不使富,不使贵,不亲不近。使不富不贵不亲不近者,都可因义而得到富贵亲近,而竞相为义,贤士自然就增多了。换句话说,就是国君用人要唯有尚贤这个标准,臣子之所以能得到任用就是由于为义。尚贤为义才是国富民强,政治安定的关键。 

       其实, 墨子相信古代圣王的为政,是列德而尚贤,有能则拔举出来,才予以爵位和俸禄,然后再予以任务,才会令出必行。把爵位、俸禄、事权和政令授予贤人,这里并不是赏赐,而是期望给予他们成功。看品德而安排职位,依职位再赋予权限,依劳绩再给予奖赏,依功勳分配俸禄。常言道:官无常贵。对于那些不符合任用标准的就罢黜,对贤良表现的就拔擢任用。所以说: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举公义、辟私怨”才是圣君的为政之要。

     有个词语叫“崇德尚贤”,不少的人都很喜欢这个词语,笔者也曾接受过对这个词语非常喜欢的私人定制。这个词语主要意思就是推崇有德行有贤能的人。崇敬有道德的人,崇尚有才能的人 。

      宋代诗人汤起岩的《四贤堂》中曾讲:古之为政,崇德尚贤。原文是:猗与四公,棠棣之华。秀韡一时,茂兴两家。宋公联翩,鄂不相鲜。万里风云,上负青天。连公戾契,渊冰澂结。进而蹩躃,砥砺其节。其光晔晔。追惟平生,法兴是仪。邑人之思,右史之词。雨箔风楹,岁环几经,筑此特堂。吾今令君,令君勤民。民燕其德,振滞补弊,此焉居一。于时四公,序集其觞。生气津津,冠佩有光。古之为政,崇德尚贤。居今笃古,令君有焉。君系陇西,绍祖维名。起岩作诗,辑和厥声。敢告典者,毋替其承。四贤是指人们对在某一领域享誉盛名的名人的尊称,按照学术、流派、地域等划分。这里的四贤我理解是指三国钟繇、东汉张芝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为的书中四贤。

         因为“尚贤”是指尊重有才德的人,这也是墨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也是墨家的核心思想之一。墨子他是反对儒家“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的看法的,他主张“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强调的是国家用人应打破等级身份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这样才能让其有职有权,充分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崇德尚贤还提示我们:要堂堂正正做人,要立品为先。常言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中华美德是世代传承。所以要明五礼、知五耻,就是要做到品德修养要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大力提倡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这才是维系社会正常生活和良好风气的丰厚滋养。

相关链接:
《好花半开,美酒微醉》
荀子句《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淡饭粗茶有真味,明窗静几是安居》
《看书对酒乐无事,品茗赏花兴有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