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草学园 | 周锦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各种感染的常用药对

 甘草学园 2023-02-01 发布于浙江

更多优质文章、名老中医免费直播、中医临床验案、书方药学习库,尽在“甘草学园”——纯粹、专业、平等、开放的中医学习交流社区,与中医同道共成长。

文章来源:甘草学园

原文链接:https://www./aq

作者:李航

周锦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各种感染的常用药对

1.1 呼吸道感染

(1)桔梗+前胡

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喉肿痛,失音,肺痈吐脓。还可宣开肺气而通二便,用治癃闭、便秘。本品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十二指肠溃疡者慎服。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珍珠囊药性赋》:“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前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肺经。降气化痰,疏散风热。用于痰热咳喘,风热咳嗽。《药义明辨》:“其功先在散结,结散则气下,而痰亦降,所以为痰气要药”。药理学证实其有较好的祛痰作用,其效力与桔梗相当。

从药性升降沉浮来看,桔梗升气、前胡降气,一升一降,则肺气得复。从功效来看,两者均可化痰。慢性肾病患者正气不足,外邪易犯。周老常二者合用,用于治疗慢性肾病合并外感,咳嗽咳痰初起阶段。

(2)款冬、紫菀、百部

款冬:性温,味辛,入肺经。可润肺下气,化痰止咳。用于治疗咳逆喘息、喉痹。本品治咳喘无论寒热虚实,皆可随证配伍。紫菀:性温,味苦、辛,归肺经。润肺下气,化痰止咳。用于治疗痰多喘咳、久咳、劳嗽咳血。《本草从新》:“专治血痰,为血劳圣药,又能通利小肠。”现代药理认为其具有祛痰作用。百部:味甘、苦,性微温。归肺经。润肺止咳,兼杀虫。《药性论》:“治肺家热、上气咳逆,主润益肺。”现代药理发现其能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

三药皆入肺经,具有清肺止咳化痰功效。相配温而不燥,即可化痰又能润肺。周老三者合用,治疗各种咳嗽,尤其外感日久,咳嗽延绵不断时,加用三者止咳润肺。

(3)黄芪、防风

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肺、脾、肝、肾经。为补中益气要药。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等。

防风:性微温,味辛、甘,归肺、脾、肝、膀胱经。为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功效。防风质松而润,祛风力强,为“风药之润剂”、“治风之通用药”。本品甘缓微温不峻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风湿、风热表证均可。辛温发散,能祛风止痒,可治疗风邪所致的瘾疹瘙痒。能祛风散寒,胜湿止痛,可治疗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除辛散外风,还能息内风止痉。用于破伤风证。此外,其性升清燥湿,可用脾虚湿盛、清阳不升之泄泻。腹痛泄泻、肠风下血、、风疹瘙痒、疮疡初起等证。

《医方发挥》:“防风配黄芪,一散表,一固表,两药合用,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邪而不伤正。”唐代以前,黄芪、防风合用,多用于外科疮疡后期气血不足、余邪未净。唐代以后,二者合用,具有提升固摄之功。如治疗表虚自汗的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治疗脾胃虚弱、清阳下陷的升阳益胃汤、升阳除湿汤。现代药理学证明该药对具有抗氧化、抗疲劳、促进机体代谢、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慢性肾病患者蛋白、红细胞等属于精血范畴的物质随尿排出,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气血亏虚。疾病日久则正虚不固,易反复外感,而外感反过来又会导致肾病病情波动。黄芪本身为周老治疗慢性肾病要药,以益气利水,减少蛋白尿。而黄芪、防风二者合用,周老常用来治疗慢性肾病患者卫气不固、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者。以益气固表、提升正气,防御风湿之邪内扰。

(4)白鲜皮、地肤子、徐长卿

白鲜皮,味苦、性寒,归脾、胃、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治疗湿热疮毒、湿疹、疥癣,也可治疗湿热黄疸、风湿热痹。《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廯赤烂……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现代药理学对各种治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地肤子,味辛、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功效利尿通淋、清热利湿,止痒。用于治疗淋证、阴痒带下,风疹、湿疹,能清皮肤中湿热与风邪而止痒。徐长卿,味辛、性温,归心、脾经。用于祛风止痛、温经通络、解读消肿。

三者合用,相须为用,为治疗以咽痒作咳为主症的“风咳”和皮肤湿痒之常用药物。周老常用来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各种原因导致的咽痒作咳或皮肤瘙痒,根据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三药祛风止咳、止痒。

(整理:朱勤)

1.2 胃肠道感染

周师认为,慢性肾脏病患者多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致使胃肠黏膜免疫清除和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因此合并胃肠道感染的几率较大。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陈以平教授曾发现:临床若遇经“常法”治疗无效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可再次详问病史以了解其是否合并如: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胆囊炎等可能诱发本病产生和加重的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并采用中医药为主治疗后,部分患者蛋白尿、血尿可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周师临证治疗难治性慢性肾脏病,运用上法确有一定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关于其机制可能为:上述疾病均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而后者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相关性。

(1)黄连、广木香、杭白芍

该组角药由“香连丸”+“芍药甘草汤”去:甘草组成,乃周师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因饮食不节或饮食不洁而感受外邪时常出现的湿热蕴结、气血不利型泄泻腹痛、便黄而黏、泄后不爽等的常用药组,且常见于伴脾运失健的脾肾气虚证患者。周师认为:此类患者较易发生急性肠、胃炎,临证常取“土得木而达之”之意,加:杭白芍、佛手片柔肝、疏肝以实脾。

常用量 黄连6g,广木香12g,杭白芍12g。

(2)黄连、吴茱萸

周师常将该组药对用于慢性肾衰竭合并尿毒症性胃炎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者或因病致郁者出现:右胁肋胀痛、口苦呕吐、中脘痞闷不舒、嘈杂吐酸、嗳气等肝火犯胃表现。两药制方相反相成,周师临证凡遇各种疾病导致的肝胃郁热证时多喜用之,然强调其取效关键在于两药的配伍比例以及加味药的选择,如:若实热不甚或泛呕不显时常以苏梗代吴茱萸;若湿热甚者可酌加黄芩、蒲公英。

常用量 黄连6-12g,吴茱萸3-5g。

(3)黄连、苏叶

周师常将该组药对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进展期时因湿浊瘀毒日久,郁而化火、气机上逆所致的食欲不振、恶心欲吐、食入即吐等症状,且强调此时标实证较本虚证更为突出,适用于标实为主的虚实夹杂证。周师临证善予黄连配苏叶,两药合用以降浊、止逆、和胃,每获良效。

常用量 黄连6g,苏叶12-15g。

(4) 黄连、姜半夏、炮姜

周师临床发现,来源于半夏泻心汤的该组角药对各种慢性肾脏病患者因脾胃虚弱、外邪侵袭或内生热邪而致寒热错杂、气机升降失调、清浊混淆的肠胃不和者疗效甚佳,同时患者血尿、蛋白尿、水肿亦可随之部分缓解。她强调本组角药是否取效以区分寒、热之主次为前提,关键在于三种药的剂量及其与加减药的配伍。另外,近年来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探讨慢性肾脏病治疗新方法已成研究热点,故多位现代中医也以此为靶点研究多种中药的干预机制,如:占永立团队发现,半夏泻心汤加减可能通过干预IgA肾病患者肠道黏膜免疫相关功能而发挥治疗作用。

常用量 黄连6-12g,姜半夏10-15g,炮姜10-15g。

(整理:李航)

1.3 慢性泌尿道感染

周师认为,湿热内蕴虽为泌尿道感染的根本原因,但在慢性泌尿道感染发生、发展过程中,随着邪正盛衰变化,虚实夹杂证多见,虚证患者复感湿热邪毒而致急性发作者多属本虚标实证,急者可先治标,待标证缓解后转予治本为主或标本兼顾。正如《诸病源候论·诸淋病候》曾云“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提示:虚实夹杂为淋证的基本病机。然自古即有“淋证忌补”之说,丹溪也曾云“最不可补气治淋,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热得补而愈盛”;然周师认为:本病病程日久而呈肝肾阴虚或脾肾两虚证者,自当运用补益之法,不必拘泥,故扶正固本法为慢性泌尿道感染取得远期疗效的关键。但周师指出:本病的扶正固本必当以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为原则。

(1)知母、黄柏、牛膝

该组角药为周师治疗素体肾阴不足或因常用苦寒之药伤及肾阴,复感湿热邪毒所致的慢性泌尿道感染的常用药组。知母性寒质润,具有滋肾阴、泻肾火的特点;黄柏苦寒沉降,不仅泻肾家之火,尚可清下焦湿热。牛膝味苦、酸,配黄柏、苍术、薏苡仁,名四妙丸,具有清热利湿之效;配知母、黄柏则有补益肝肾、引诸药下行于肾之效。同时嘱:若标证缓解而肾阴虚证突出时,可在上方中加生地黄、玄参、石斛类。

常用量 知母10g,黄柏10g,牛膝15g。

(2)萹蓄、瞿麦

该组药对乃周师治疗湿热下注所致小便短赤、淋漓涩痛为主症的泌尿道感染之常用组合。周师指出:两药均味苦性寒,苦寒泄降,皆有清热利湿通淋之效,常相须为用以治热淋病。同时嘱:兼血淋者可加黄柏、白茅根;兼石淋者可加石韦、金钱草、海金沙;对血热兼瘀阻之月经不调者可酌加赤芍、制大黄、当归。

常用量 萹蓄15-20g,瞿麦15-20g。

(3)生黄芪、蒲公英、黄柏

该组角药为周师治疗素体脾肾气虚或因长期、反复运用抗菌药或药性寒凉的中药而伤及脾肾之气,且湿热邪毒未净或复感,而呈正虚邪恋之象的慢性泌尿道感染之常用药组。周师指出:生黄芪不仅可补益肺脾之气,尚具有显著补肾益气作用;临证多在明辨患者标本之缓急、轻重后自小或中剂量用之,且配合蒲公英、黄柏两种苦寒药治疗。其中周师指出:蒲公英对三焦之热毒、湿热证均有良效,临证常以其为君药用于治疗各种部位导致的实热证或虚实夹杂证,且认为其具有燥湿而不伤阴、苦寒而不损气之效。同时嘱:若兼湿热内蕴者多加土茯苓、薏苡仁等。

常用量 生黄芪20-30g,黄柏10-15g,蒲公英30g。

(4)生黄芪、知母、蒲公英

该组角药为周师治疗素体气阴两虚或因中、西药误用而致脾肾气阴两虚,且邪毒未净,而呈正虚邪恋证慢性泌尿道感染的常用药组。《医学衷中参西录》曾记载“黄芪不但能补气,用之得当,又能滋阴”、“黄芪能大补肺气以益肾水之上源,使气旺自能生水,而知母又大能滋肺中津液,俾阴阳不至偏胜,而生水之功益普也”,为临床运用生黄芪伍知母治疗气阴两虚或为防黄芪之药性甘温而化热者有效。

常用量 生黄芪20-30g,知母10-15g,蒲公英30g。

(整理:李航)

1.4 妇科炎症

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慢性肾脏病患者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但终末期肾病的患者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与女性相比,男性患者从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速度更快,死亡风险更大,提示: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和发展存在性别差异,且性激素在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陈以平教授[2]曾发现:临床若遇经“常法”治疗无效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需再次详问病史以了解其是否合并包括妇科炎症在内的上焦(肺)、中焦(脾胃肠肝胆)、下焦(肾、膀胱)形成的风湿、湿热、寒湿、瘀血、水饮等病邪,其易乘肾虚而内陷于肾,导致肾病难治;而上述症状改善后,部分患者蛋白尿、血尿可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同时有研究发现:各种生殖道感染可通过影响女性性激素水平从而改变其妊娠率和妊娠结局。

周师临床上常遇慢性肾脏病女性患者因各种原因合并妇科炎症、月经不规则等,采用中医药治疗后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周师常用治妇科炎症的药组介绍如下。

(1)红藤、败酱草、蒲公英

周师临证常以本组角药治疗热毒瘀滞型慢性肾脏病女性患者合并急性盆腔炎或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阴道炎等。红藤、败酱草两药均属性平味苦之品,且具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功;然两药比较:败酱草兼有消痈排脓、祛瘀通经止痛作用,而红藤尚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另外,两药配合蒲公英以增强清热解毒之效;三药配伍以期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效。加减:若兼夹湿邪可加薏苡仁、土茯苓等;瘀滞明显者可加赤芍、丹皮、丹参、延胡索等;脾肾气虚者可酌情加生黄芪、太子参。

常用量 红藤30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

(2)臭椿皮、鸡冠花、制大黄

本组角药为周师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肾脏病女性患者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等出现白带异味、带下量多、色黄的常用药对。臭椿皮、鸡冠花性甘寒以清热利湿,且均兼收涩之功;周师强调,两药配制大黄其作用有二:其一因湿热日久易致瘀,瘀久亦可致热,故三药合之,以助清利湿热、瘀热;其二以防前药收涩而致诸邪留滞。

常用量 臭椿皮15g,鸡冠花15g,制大黄6-9g。

(3)薏苡仁、败酱草、附子

周师临床发现,来源于仲景“薏苡附子败酱散”的本组角药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肾脏病女性患者合并慢性盆腔炎、老年性阴道炎等妇科炎症性疾病以及月经先期、经期延长、崩漏有效。同时她强调该方临证是否取效的关键在于随症加减,如:热重于寒者加蒲公英、黄柏,寒重于热者加小茴香,寒热错杂夹瘀滞者加制大黄,兼夹气滞血瘀者加金铃子散,兼气血两虚者加当归补血汤,兼血虚肝郁脾弱者加当归芍药散,兼肾阳虚者可酌加巴戟天、炒川断,合并癥瘕者加桂枝茯苓丸。

常用量 薏苡仁30g,败酱草20-30g,炮附子10-12g。

(整理:李航)

I 原创声明

本文为甘草学园论坛医生原创,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

授权后转载请注明:来源甘草学园公众号、作者姓名;

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

I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甘草学园公众号、作者姓名。

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