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汉民之女胡木兰:名媛奇葩替父伸冤

 冬不拉拉 2023-02-01 发布于安徽
图片
图片

导读

她出生于革命的烽火之中,成长于政坛的沉浮之间。她不惜背负“雄老虎”的骂名,和蒋介石对着干,只为了解救被软禁的老父亲。她就是胡木兰,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的独生女儿,一个嫉恶如仇的奇女子。

01

能文能武,与辛亥革命共命运

1905年的中国面临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胡木兰就出生在这个如火如荼的时期。

1907年,胡木兰出生于一个革命之家。父亲胡汉民是追随孙中山的最早的一批同盟会创始者。母亲陈淑子则是同为同盟会元老的陈融的妹妹。胡氏夫妇感情甚笃,官至国民党主席的胡汉民一生都没有纳妾,只有胡木兰一个亲生女儿。胡汉民的儿子胡弘达过继自其兄胡清瑞,另一个女儿胡琦霞则是收养的。

图片

民国“十大标准女人”之一的胡木兰。

1911年春,广州的“三二九”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起义前夕,胡汉民夫妇将年仅四岁的女儿胡木兰托付给一位老人照料。胡汉民在一块布上写下了自己和妻子的名字和籍贯,随后,陈淑子将其缝在女儿的衣服上。他们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起义失败后,胡汉民前往香港。同盟会并没有气馁,终于在同年的10月10日迎来了武昌起义的成功。11月,广州独立,胡汉民出任广东军政府大都督。一个月后,他随孙中山前往南京,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府秘书长。1912年,中国同盟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胡汉民任广东支部的支部长。

因为胡汉民是国民党元老级人物,所以,胡木兰打从记事起,就跟着父亲东奔西跑。从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到维护共和的“护法运动”,耳濡目染了家中革命氛围的她,逐步成长为一个能文能武、勇敢泼辣的女子。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共产党向国民党抛出橄榄枝,希望能够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开始。胡木兰就是在这一年的春天开始协助父亲整理文件的。

当时,胡汉民奉孙中山之命代行大元帅职权,所以有别于其他十八岁的闺中女子,胡木兰有机会了解许多国家大事。到了1920年代后期,她自己也在广州当上了妇女联和会的副会长,表现出果敢的领袖气质和卓越的管理才能。

02

名媛奇葩,替父伸冤

胡木兰之所以会北上南京随侍胡汉民从政,与蒋介石大有关系。这也是后来她被誉为“孝女”的缘由。

图片
胡汉民与胡木兰(左)、义女钟慧中(右)在莫斯科。

1927年,距离孙中山逝世才两年,蒋介石就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定都南京。蒋介石意识到共产党的存在对他而言是个威胁,所以想拉拢胡汉民一起商议“查办共产党”事宜。

但事情可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8月,蒋介石被迫下野,胡汉民只能辞职。政治风云瞬息万变,次年初,蒋介石便回南京官复原职,坐稳了国民党的头把交椅。接着,他再次邀请胡汉民回南京致力于“三民主义之阐扬”。胡汉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然而,此时已经20岁的胡木兰却心生疑虑。她担心父亲被蒋介石利用,就辞去了在广州的妇联职务,北上南京,随侍父亲左右,当了侍从秘书。

到南京后,胡木兰协助父亲处理公文信函,并参与接待各方政要,所见所闻更广,甚至还跟随父亲去苏联考察过。然而,她首次引起国民党高层关注却并不是因为业务能力,而是作为“孝女”的身份。那天,胡木兰戏剧性地变成了替父申冤的“花木兰”,成为了政界名媛圈里的一朵奇葩。

胡汉民为人极其认真,坚持原则。这在独断专行者眼中,成了犯上,不忠诚,叛逆,不给面子。于是,老是和蒋介石辩论唱反调的胡汉民,迎来了其政治生涯的一次危机。

1931年2月26日,时任立法院长的胡汉民应蒋介石的邀请,到位于南京汤山的陆海空总司令部共进晚餐。胡木兰一直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这就是一场“鸿门宴”。

胡汉民一进门,就被一群荷枪实弹的士兵押入会客室囚禁起来。两天后的晚上,胡汉民才见到下令逮捕自己的蒋介石。由于没有答应蒋介石提出的条件,他被软禁了起来,胡木兰也被监视在了自己家里。

胡汉民已经年过五旬,患有高血压,胃也不大好,于是,胡木兰想带着陈慎斋和张栋梁两位名医去汤山探望父亲。哪知负责看守的吴鼎昌一口拒绝了她,说那里有医疗小组,每天都会定时为胡汉民检查身体。

胡木兰根本就不信。父亲少年时代是在贫困和忧劳中度过的,所以习惯于清苦的生活——穿朴素衣服,吃粗茶淡饭。他肠胃不好,身体也羸弱。如今父亲被软禁,三餐肯定不符合日常习惯。

胡木兰又气又急,站在吴鼎昌办公处的门口,破口大骂了起来。普通话、广东话、南京官话夹杂在一起,发射出威力强大的唇枪舌弹。

实业家出身的吴鼎昌一时竟不知所措,赶紧派手下去搬救兵。在吴铁城、古应芬和吕超三人的软言相劝下,胡木兰总算被劝回了家。但她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去中统本部直接找陈果夫和徐恩曾讨说法。接到消息后,陈果夫他们命卫兵把好大门,不准胡木兰进门。随即又叮嘱说,不要动粗,任她骂,骂累了自然会离开。果然,胡木兰在中统总部门口喝骂了一阵,见没有人理睬,也就自己离开了。

03

一骂成就“孝女”名

事实上,胡汉民被软禁作为重大政治事件,在胡公馆之外,也早已闹得沸沸扬扬,各大地方报刊相继对蒋介石的专制作为提出批评,而《中央日报》则全力为蒋介石辩护。

《中央日报》直接隶属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由陈立夫、张道藩(时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等带头维护蒋介石的绝对权威。然而,地方报刊这次却不买账,发动各地方派系的国民党军政首脑联合起来谴责南京当局。于是,《中央日报》只能接招打笔仗,两个月内刊发长短文章30余篇。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堂堂中央党报居然请来写手化名攻击胡木兰,说“雌虎之见戾之气”“不知教养为何物”等,此举明显是避重就轻,试图将大众的注意力转移到“雌老虎发威”之类的小消息上。

图片

胡木兰(中)、胡沪生(左)、胡绮霞(右),摄于1935年。

聪明的胡木兰将计就计,托友人出重金买下《南京人报》小半个版面刊出自己撰写的反驳文章,斥骂对方为“令斯文扫地之衣冠丑类,只知仰窥风向即出口乱咬,以求承欢于主人膝下”。陈立夫和张道藩大为恼火,派人去警告《南京人报》等小报负责人,如再刊登胡木兰的文章,将被停刊。哪知此举反而使得社会上同情胡汉民父女的人越来越多。

此时,与胡汉民同为两广籍的古应芬、孙科、陈济棠、李宗仁等人瞧准时机,率先提出了强烈抗议,将斗争从打笔仗升级为正式的反蒋运动。何香凝、陈树人等两广派元老也开始发话,支持释放胡汉民的要求。5月27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并发表了反蒋宣言。汪精卫也趁机发表了一篇名为《为胡汉民被囚重要宣言》的文章,表示愿意于胡汉民尽弃前嫌,合作反蒋。随后,桂系的李宗仁、西山会议派等也加入反蒋的联合阵营中。国民党内部矛盾激化,南京和两广势不两立。

就在此时,“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国难当头,已经被软禁近八个月的胡汉民得以重归政坛。

令人意外的是,胡木兰因为这次替父申冤的行动,居然变成了民国新女性竞相追捧的偶像。1934年底,时尚文娱杂志《良友》评选出“民国十大标准女性”,胡木兰以“孝女”身份,与当时的第一夫人宋美龄、宋母倪桂珍、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地产大王哈同夫人罗伽陵、电影皇后胡蝶、女作家丁玲、女运动员杨秀琼、女飞行员林鹏侠等人,一起入选。

父亲的去世是胡木兰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胡汉民夫妇一直住在香港的干德道,后来又搬到了广州。此时,胡木兰也辞去了南京妇幼养济院的职务,回到广州与家人团聚。(注:1932年,年仅26岁的胡木兰出任南京妇幼养济院院长。)

1936年,年仅57岁的胡汉民因脑血管破裂不治而去世。1942年,胡木兰的母亲陈淑子在重庆罹患痢疾去世。抗战胜利后,胡木兰和胡弘达共同主持祭礼,将母亲陈淑子葬于父亲胡汉民墓园之北约一百米处,后又请蒋介石拨款修缮胡汉民墓园。

1968年,年过花甲的胡木兰独自从香港移居台湾。1992年,胡木兰在台湾去世,享年86岁。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