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军阀(15) 胡汉民

 闹市孤猴 2022-12-10 发布于湖南

胡汉民 国民政府主席、中国国民党主席


  



胡汉民(1879年12月9日-1936年5月12日),幼名衍鹳,后改名衍鸿。字展堂,晚号不匮室主。“汉民”是他在《民报》上发表文章时所用的笔名,还有辨奸、去非、民意等笔名 。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祖籍江西庐陵县延福乡青山村。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国民党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举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赴日本法政大学留学,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加入中国同盟会,任《民报》主编,从此成为孙中山主要助手之一。孙中山逝世后主持编写了《总理全集》。曾先后在南京临时政府中华革命党、广东非常大总统府及南京国民政府中担任要职。曾任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中国国民党主席。著作有《不匮室诗钞》、《胡汉民自传》、《胡汉民自传续篇》等。

  

少年得志


      胡汉民生于光绪五年(1879年)12月9日,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祖籍江西庐陵县延福乡青山村,累世务农,他祖父来粤做官遂落籍番禺(即广州),父亲靠当师爷(县官幕僚)为生。随父亲到过博罗高州等地,八岁那年,全家迁回广州,在仓边街(今仓边路)附近租屋住下。胡汉民天资聪颖,十一二岁时,就已读过《十三经》、《史记》等古籍,且“文俱斐然可观”。十一岁时,其父去世,两年后其母也病逝。
胡汉民从小能文能诗,十三岁时写下种竹诗:“种竹北窗前,潇潇清香发。本以招凉风,反教蔽明月。”可惜在以后的几年里,一个哥哥及两弟一妹也因疾病无钱就医而早逝。这接连而至的不幸,使年幼的胡汉民倍感忧伤,以致成年后一直体弱多病。这一时期,胡汉民的人生观发生很大变化,“从友爱的家庭中心的人生观,一变而为冷酷的厌世观”。为了维持生计,胡汉民十六岁便开始教书生涯。胡汉民边教书边自修,先后肄业于学海堂菊坡、越华、粤秀等书院。认识了史坚如、左斗山等青年朋友,对康有为孙中山有自己的见解,留下“早知康乐非山贼,漫信孙登是水仙”二诗句。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二十岁的胡汉民摒弃了“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知识分子的“正途”,任广州《岭海报》记者,决心投身于改造社会的洪流之中。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好友史坚如的殉难对胡汉民产生了很大的刺激,他以为“非游学,无以与革命党人谋,即个人学业,亦皆不足充所怀之志愿”。这前后,胡汉民的人生观发生了重大转变,从“消极厌世观”变化为“积极的救世观”。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他中了举人。次年与陈融之妹陈淑子结婚,住在德宣东路(今东风东路太华坊莘桂里1号。是年胡汉民为人“操刀”(替人考试),得到六千多两银子。

  

东渡日本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胡汉民与吴稚晖等人东渡日本。由于他当时认为“从教育着手,使学界丕变,为达到目的之唯一法门”,于是入东京宏文学院速成师范科。不久,吴稚晖因保送自费留学生入成城学校一事与清朝公使闹翻,被日本警察驱逐出境。胡汉民亦愤而退学回国。回国后,胡汉民积极实现其教育救国的初衷,先后担任广西梧州中学总教习及梧州师范讲习所所长和香山隆都地方私立学校校长。但由于地方守旧势力的阻挠,他两次从教育入手进行救国活动的尝试都失败了。
光绪三十年(1904年)冬,他再次东渡日本,入日本法政大学速成法政科,系统地研读政治学。同行的有汪精卫朱执信陈融等广州人。期间,他还结识了廖仲恺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时,廖仲恺、胡汉民刚好回国度假,得到消息,他们马上赶回日本,胡汉民夫妇和廖仲恺夫妇同租一屋居住。9月1日晚上,孙中山应邀到他们家,胡汉民第一次见到孙中山,他曾说孙中山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领导的第一次广州起义是“空前奇举”。孙中山对自己学说的解释完全征服了他。于是,胡汉民夫妻加上妹妹,与廖仲恺一同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胡汉民任评议部议员、书记部书记,主持编辑《民报》,批驳保皇立宪思想。主编《民报》第1至5期,根据孙中山口授写成《<民报>发刊词》,先后在《民报》发表《民报之六大主义》、《告非难民生主义者》等文,与康、梁保皇派展开论战,对孙中山思想多所阐发。

  

革命救国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胡汉民追随孙中山,于新加坡河内遍设革命机关,组织中国同盟会于中国华南发动的历次起义中担任筹饷、运械等工作。还参与黄冈镇南关起义。3月,孙中山被日本政府驱逐出境,胡汉民随同孙中山到达越南河内。孙中山化名高达生,胡汉民化名陈同,租用河内甘必达街61号,策划起义。其后,孙中山和黄兴在西南边境发动多次武装起义,胡汉民的主要任务是往返于河内、香港之间,任筹饷运械等工作。云南河口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暂时告一段落。胡汉民又把注意力转向南洋,在华侨中宣传革命思想。在新加坡,胡汉民以《中兴日报》为阵地向保皇派的《南洋总汇报》展开论战。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至宣统元年(1909年),胡汉民赴新加坡主持《中兴日报》,在《中兴日报》上发表大批文章继续批驳保皇派。先后任中国同盟会南洋支部长、南方支部长。在此期间,共撰写了20余篇文章斥责保皇派。驳斥保皇党人的“革命召瓜分说”,指出革命后“民族奋兴,中国以振则列强之窥伺为之寝灭,故曰革命可以弭瓜分之祸”。胡还连续写了《驳总汇报论国会之趋势》、《呜呼!满清所谓宪法大纲》等文,揭露清政府立宪的实质为“葆其专制之实”,其结果必然“使吾民如水益深如火益热而已”。经过新加坡论战后,革命思想在南洋华侨中迅速传播,中国同盟会组织也得到迅速发展,各埠分会已有20余处,同志达3000余人。为了便于联络,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秋在新加坡设立了同盟会南洋支部,胡任支部长。

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中国同盟会南方支部在香港成立,胡任支部长,与黄兴、赵声等策划在广州新军中发动起义。宣统二年(1909年),还是革命党人的汪精卫暗杀摄政王载沣失败入狱,胡汉民为营救筹资,进了澳门赌博场,结果血本无归

  

宣统三年(1911年),广州三二九起义前夕,胡汉民夫妇将女儿胡木兰托付给一位老人照料,考虑到随时有牺牲的可能,在一块布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籍贯,缝在胡木兰的衣服上,表示了置生死于度外的勇气。四月参与黄花岗起义,为统筹部负责人之一。后来筹备广州起义,失败后回香港。11月,广州独立。11月9日,广东独立后三天,胡汉民出任广东军政府大都督。12月,随孙中山至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府秘书长。期间,胡汉民坚决贯彻孙中山历来的革命精神,他制订了低薪制,规定总统府自秘书长以至录事,每人月薪30元,宿食由政府供给,不分官级,一律平等,一扫清政府贵族官僚的腐败习气和等级特权。胡汉民在后勤等方面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得到了孙中山的充分肯定。民国元年(1912年),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让给袁世凯后,4月底,孙、胡重回广东,孙向临时省议会建议让胡尽快重任粤都督。中国同盟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后任中国国民党广东支部长。
民国二年(1913年)6月,胡汉民被袁世凯免职,他两次任广东都督计一年零两个多月。9月,孙中山开始在日本筹组中华革命党。对入党必须附从孙中山及每人加按指模等问题,国民党内意见分歧很大,胡汉民则处于反对和赞成之间,持一种调和态度。民国三年(1914年)5月1日,胡汉民亲书誓约,加入中华革命党,在党内编号是450。不久,《民国》杂志在东京创刊,胡汉民任总编辑。在发刊词中,胡汉民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问题。指出中国近代一般国民的心理弱点是“保守而具惰性”,于是易为野心家所利用。为了救济国民的惰性,“必须急图民智、民德、民力的进步,务使国民对于锢蔽民智、败坏民德、摧毁民力者,知有所择而不致惘从”。此外,胡汉民还以“去非”为笔名发表《亡国之外债》《强有力之政府辩》等文,揭发袁世凯欲建帝制的野心。7月,中华革命党正式成立后,胡汉民任政治部长,致力于反袁的宣传工作。

民国五年(1916年)4月,胡汉民化名陈同荣从日本回到上海,协助陈其美领导上海的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胡汉民与廖仲恺往来于京沪间,代表孙中山与黎元洪段祺瑞进行政治谈判,并谋划扩充北方党务会议和联络国会议员。

  

广东时期

民国六年(1917年)9月,护法军政府广州成立,胡汉民任交通总长,协调与桂系的关系。后因受西南军阀和政学会政客的排斥,孙中山于民国七年(1918年)5月辞去大元帅职,胡汉民也随孙离开广东前往上海。
民国八年(1919年)2月,胡汉民代表孙中山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南北和会”。在和会上,胡汉民秉承孙中山的意旨,坚持恢复旧国会和北京政府必须取消中日间一切密约。5月,五四运动爆发后,胡汉民按孙中山的指示辞去代表职务。7月,致电南北议和代表,指出所谓“南北一致”不啻为“一致卖国”,所谓“南北分治”实等于“武力分赃”。8月,任《建设》杂志主编,同情学生爱国运动及新文化运动;发表《唯物史观批评之批评》等文,对唯物史观作些介绍。
民国十年(1921年)任中华民国政府总参议兼文官长、政治部长。陈炯明叛变后,协助孙中山进行讨陈工作。民国十二年(1923年)任办理和平统一事宜全权代表。6月,任陆军大元帅大本营总参议。赞成孙改组中国国民党的决策,参与《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起草与审查。

民国十三年(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胡汉民被孙中山任命为五人大会主席团之一,并获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后主持上海执行部。5月,奉命回粤,代理大本营事务,兼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这次大会确定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9月,孙中山离广州到韶关建立北伐大本营,任胡汉民代行大元帅留守广州。10月,兼任广东省长。对商团叛乱始主妥协,后执行孙中山的命令参与领导平定商团叛乱。

  

反共反蒋

民国十三年(1924年)以后,胡汉民日渐主张反共。民国十四年(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此后中国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人是汪精卫、胡汉民和廖仲恺。同年8月,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暗杀。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组成特别委员会,以控制局势和处理廖案。在审理廖案过程中,作为国民党右派领袖的胡汉民被认为嫌疑最大,曾一度被拘留,后被派往苏联考察。

      民国十五年(1926年)2月17日到3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六次扩大全会召开,胡汉民以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粤军总司令的身份在会上致贺辞。大会选举蒋介石为共产国际执委会名誉委员,正式接纳中国国民党为共产国际的同情党。会议前后,胡汉民还和托洛茨基斯大林等人有过几次私下会见,讨论中国国民党正式加入共产国际的问题。当时的共产国际主席季诺维也夫对此表示赞同,仅因斯大林认为条件不成熟、容易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而未果。

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吴稚晖李石曾等来访,约胡去南京参加会议,并出示“查办共产党案”。早已有反共之心的胡汉民见到该案后,一拍即合,胡汉民与蒋介石合作反共。8月,蒋介石被迫下野,胡汉民也随即辞职。次年初,蒋回南京复职,电邀胡入京。此后胡汉民专心致力于“三民主义之阐扬” ,完成了《三民主义的连环性》一书,将“三民主义连环性”的理论加以系统整理,使之与国民党当时的政治需要相适应,因此被称为“国民党新生的理论基础” 。民国十七年(1928年),胡汉民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长等职。民国十九年(1930年)主持编成《总理全集》。

  

惨遭软禁

民国二十年(1931年),胡汉民的势力越来越大。同年2月26日,立法院长胡汉民应蒋介石的邀请到陆海空总司令部“晚餐”,刚一抵达,马上被一群荷枪实弹的士兵押入会客室,两天后的晚上,胡汉民才见到逮捕他的蒋介石,被软禁南京小汤山的事实。

胡汉民被软禁一事,举国舆论顿时哗然,特别是遭两广籍人士古应芬孙科陈济棠李宗仁等强烈反对。民国二十年(1931年)5月27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成为第二中心,发表了反蒋宣言。汪精卫得知胡汉民被软禁一事即兴奋起来,他立即发表了一篇《为胡汉民被囚重要宣言》,指责蒋介石。并表示与胡汉民尽弃前嫌,合作反蒋。桂系的李宗仁、西山会议派等也加入反蒋的联合阵营中,至此两广反蒋局面形成。蒋介石对广州政府采用分化瓦解的策略,闹得宁粤兵戎相见。正当双方不可开交之际,九一八事变爆发,形势急转直下,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蒋介石在国难当头之际不得不释放了软禁近八个月的胡汉民,以求和解。此时的胡汉民对国事甚为忧虑。

  

胡汉民致电广州汪精卫、孙科、唐绍仪,请他们来沪参加和平会议,他在电文中说:“弟亦容或为过误中之一人,然平日自检,担负以往过误则较轻,而今日盼望吾辈纠正过去之心最切。”10月18日,汪精卫首先率百人代表团到沪与胡汉民会晤。22日,胡汉民与蒋介石在上海见面(这也是两人生前最后一次会面),又一次争论不休。获释后至广州,成为南方实力派领袖,晚年标榜抗日、剿共、反蒋三大政治主张,并将蒋介石称为“新军阀”。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创办《三民主义月刊》。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月,胡汉民赴欧考察,停止了对蒋介石的抨击。12月,尚在法国的胡汉民被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选为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

  

突然离世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月,胡汉民自欧洲返国,留在广州。5月9日,胡汉民与其妻兄、西南政务委员会秘书长陈融在广州下围棋,因构思过度,突患溢血,于5月12日晚上7时40分逝世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