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梅丸的应用指征

 冰谷骄阳 2023-02-01 发布于河南

一、姜宗瑞经验分享:

1、消渴;

2、胃病(慢性胃病);

3、精神情志病;

4、症状丑时发作;

5、痒(痒为泄风 与风有关);

6、舌颤;

7、久治不愈,只要病史长,久治不愈,往往是寒热错杂,久病必虚,没有纯实、纯热症;

8、各种肿瘤,原发的、放化疗以后的,都有应用的指征;

9、寒热错杂或者上热下寒;

10、最重要的一个,乌梅丸的脉证:右寸内移。

关于乌梅丸脉证是我个人的经验,我的老师、朋友对乌梅丸的脉证也有论及。如顾植山老师说乌梅丸的脉证是脉弦,重按无力;朋友徐汝奇是脉学大家,专门研究脉,他认为乌梅丸的脉证是六脉沉细,六部不等。我总结的右寸内移是有理论依据的,《脉经卷第十·手检图》“前如内者,足厥阴也”,这个前我理解为寸,入内就是往内偏,前如内就是足厥阴,所以我总结出来乌梅丸的脉证是右寸内移。其实这个算是主证,但见一证便是,指的是主证,主证有了,接着兼证可多可少。

二、李士懋应用经验分享

1、脉弦按之减,此即肝馁弱之脉。弦脉亦可兼濡、缓、滑、数、细等,只要弦而按之无力,统为肝之阳气馁弱之脉

2、症见由肝阳虚所引发的症状,只要有一二症即可。

两条具备, 即可用乌梅丸加减治之。

三、刘有余经验分享

中国国务学位委员医学科学评议组成员,北京中医学院教授任应秋的老师刘有余以善用乌梅丸治杂病蜚声一时,任老在一旁待诊时,曾见刘有余老师半日曾四次疏用乌梅丸,一用于肤厥,二用于消渴,三用于腹泻,四用于吐逆。毕诊后问难于老师,他说,凡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诸证都可以随证施用。

四、网友分享

第一,口干、舌干;

第二,有一个上火下寒,或者寒热错杂;

第三,有某一个症状,夜间两三点加重的特征;(第三点尤其的重要,只要临床患者叙述这个症状,出现无论什么问题,是咳嗽憋气喘或者是腿疼,或者是腰疼,或者是等等的,或者心脏病,两三点犯了,我们一定要想到这一点。)

第四,脉沉细或者脉微细。
有这几点,我一般果断地应用乌梅丸。
再说一下两三点钟这个我是怎么发现的?因为一点到三点是厥阴主时,然后临床上反反复复出现了很多这样的患者,都描述在两三点钟加重了,有的人说两三点钟我疼醒了,有的人是两三点钟憋醒了,再一看脉象,厥阴病的脉象绝对是沉的沉细的或者微细的,再一看其他症状都符,一点一点摸索,经过几百个病例,最后我一看有出现这个症状,我就不再考虑其他的了,直接就上手乌梅丸,以后大家可以临床试一下。

一、厥阴证之机制

乌梅丸乃仲景《伤寒论》厥阴证之主方,原文主治蛔厥、久利,属于典型的寒热错杂证。厥阴者,阴之极也,两阴交尽,为阴尽阳出之脏,邪客其经,从阴化寒,从阳化热,故阴阳错杂,寒热混淆。厥阴经在脏为肝,其气应春属木,本寒标火,所以厥阴之治,既不从标,也不从本,而是从中治之,寒热并用,补泻皆施。

李士懋教授认为厥阴寒热错杂之机制为:厥阴篇的实质,是肝阳虚导致寒热错杂,肝为刚脏,内寄相火,阴中有阳,肝中之阳乃春生少阳之气,始萌未盛,故易受戗qiang1伐而肝阳馁弱,形成脏寒,然又内寄相火,相火郁而化热,当肝寒时,阳气羸弱,肝失升发,肝气郁滞,肝中相火不能循于全身,则郁而化热,形成寒热错杂之证。

本证是以肝阳虚为本,在此基础上导致寒热错杂证。正如尤在泾所言“厥阴之上必无浑阳”,“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郁火外犯则肌热;肝阳虚羸,疏土不及,则出现“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则利不止”;阳虚不布则四肢厥羸,躁无脏安时。阳虚阴寒内盛之际,同时存在阳虚不布、郁火炽热之机,致寒热错杂、阴阳交争。

·

二、厥阴证之表现

1.在上

厥阴头痛、眼干、眼痛、眼睛模糊,包括慢性结膜炎、慢性青光眼、牙痛、失眠、口腔溃疡。

2.在中

胃痛胃胀,舌苔黄腻,大多数人选半夏泻心汤,我从病机分析,乌梅丸表现上焦有热,下焦有寒,虚实夹杂错杂;半夏泻心汤主要以中焦偏实为主。关键区别:脉象,半夏泻心汤为濡数,濡主湿,数主热,湿热相搏;乌梅丸为脉弦,可兼缓兼弱,按之无力,无力为虚。

3.在下

小便不适,大便下血,或者便溏,或者少腹疼痛。慢性前列腺炎,局部有热,小便不爽、小便黄,舌苔根部腻,全身怕冷,局部热,全身寒,表现是上热下寒,以乌梅丸加减,脉象以左边关脉沉弱为主。

·

三、心得体会

乌梅丸辨证还是以脉为主,左关为主,左关弦,沉取无力(肝阳虚)。

1.应用指征

(1)左关脉弦弱,一定是沉取无力。

(2)肝阳虚的症状:阳虚以后寒热错杂明显,在上则口干口苦,在中则腹胀胃痛,在下则大便溏稀。全身畏寒怕冷。舌色偏红,苔腻为主。

2.乌梅的特点

酸涩性平,酸入肝,敛肝逆上气,除肝热之烦满,安肝火之犯心。能补肝体而泻肝用。同时可以止痒,皮痒的特点为昼轻夜重。肝属木,木得津润,畅茂条达,一身之壅塞皆除。

乌梅丸重用乌梅300枚,约相当于570g,去核以后乌梅约达200g。如果没有真气脱越之象,乌梅用到30g左右就够了。

3.乌梅丸具体加减

(1)热重:加大黄连、黄柏用量;若上焦热重,可换黄柏为黄芩。

(2)下寒明显:加大附子用量,再加吴茱萸。

(3)气虚:加黄芪。

(4)阴血虚:加白芍。

(5)肾虚明显:加巴戟天、仙灵脾。

乌梅丸中乌梅、黄连、附子这三味药不建议去掉,剂量可以增减。用乌梅丸最关键是脉,脉弦按之无力。弦为阳中之阴脉。弦为拘急之脉,失于条达之象。弦按之乏力,代表里虚,及肝阳衰惫之象。

·

四、临床妙用

1.失眠

主要表现为早醒,入睡没问题,一般在晚12点至凌晨2点醒后再次入睡困难。厥阴经从丑时到寅时。治疗时不用酸枣仁、夜交藤,多用龙骨、牡蛎,寓意潜镇。部分患者夜里12点到凌晨2点感到口渴明显,这个也是乌梅丸证。

2.复发性口腔溃疡

常表现为口内烧灼感、疼痛,有医家用黄连解毒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治疗口腔溃疡我常用三个方。

(1)甘露饮: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枇杷叶、熟地、枳壳、天冬、茵陈、麦冬、石斛、生地、甘草、黄芩。功效:养阴清热,宣肺利湿。主治:牙龈溃烂,出脓血,口臭生疮,咽喉肿痛,舌苔黄腻、脉濡数。这种口腔溃疡,看到舌苔厚腻,脉濡数的,考虑湿热相搏,郁而在里,大胆使用甘露饮,而且生地、熟地要重用,舌苔消退较快,止痛效果明显。

(2)潜阳封髓丹:治疗口腔溃疡常加龙骨、牡蛎、炮姜、琥珀,舌脉为舌淡苔白、脉细弱。

(3)乌梅丸:治疗口腔溃疡主要症状是晚上疼痛明显,烧灼感明显,舌苔可以是黄腻苔,脉象以左关弦细、沉取无力为特点。

3.小儿腹痛

常用一味乌梅治疗小儿腹痛,表现为小儿疼时不安,过一会就好,很多医生认为是由蛔虫引起,用乌梅15g、精肉100g,多次服用2~3日,效果较好。

4.慢性肠炎

见于舌苔比较厚,左边关脉弦或弦数,但沉取无力,常用乌梅丸加金银花30g、白花15g,花类药物具有收敛止泻的作用。若夹脓血便,可加大黄炭10g、黄连6g;大便稀,加肉桂5g、车前子30g。

5.下肢、肛门瘙痒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晚上下肢、肛门瘙痒比较明显,或者为受热后、夜间醒后痒为主。乌梅丸治疗以昼轻夜重为特点。

中医多考虑用荆芥、防风、蝉衣祛风止痒;或者用全蝎、蜈蚣入络搜风、以毒攻毒。在瘙痒性皮肤病中,尤其是慢性期用乌梅丸效果好。

很多瘙痒和肝关系密切,《临证指南医案·卷一·肝风》:“经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故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则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何病之有?”肝为刚脏,体阴用阳,主疏泄。

《辅行诀·辨脏腑主病方》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酸以泄之,适其性而衰之。”这里的办法是缓肝急以息风,所以我们用治疗少阳病诸多方法没有效果时,考虑使用乌梅丸治疗。肛门瘙痒时用乌梅丸少加苦参。乌梅丸治疗皮肤病,重点用乌梅、细辛、川椒,三味药的量适当增加,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6.妇科疾病

真菌性阴道炎症见豆腐渣样带下,宫颈癌症见阴道流秽浊之物,常用乌梅丸合用当归、贝母、苦参等治疗。

寒象比较明显者,就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芍药知母汤还用治胎死腹中、胎已腐烂、手足肢节疼痛,《金匮要略》中用其治类风湿关节炎,有中医外科医师用其治疮痈肿毒、化脓性关节炎,收效良好。

我也会用于外阴癌、宫颈癌的治疗。桂枝芍药知母汤用量注意知母与附子的配伍是2∶1、白芍与桂枝的配伍是2∶1。

7.眼病

治疗眼睛疲劳、慢性结膜炎等。用乌梅丸加石决明、菊花、白蒺藜。

近期一个病例:外伤引起的眼底增生、水肿,先期以吴茱萸汤加车前子、蝉衣,后以乌梅丸为主,效果明显,现水肿消退明显,以膜样增生为主。

8.糖尿病

当消渴病出现上热下寒,表现为口干、口苦、腹胀、大便泄泻,特别是糖尿病伴眼部病变时,大胆用乌梅丸,不仅可以降糖,还可以改变眼部病变,对恢复视力效果不错。但不能完全用这个方治疗糖尿病,可能糖尿病的某一个阶段用这个方效果比较明显。

·

五、典型病案

案1.杨某,男,27岁。

失眠5年余,入睡可,但每于夜里12点左右即醒,后无法再次入睡,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夜里烧灼疼痛感明显,头昏,神疲,脱发,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左关沉取无力。

处方:乌梅(去核)9g,黄柏6g,黄附片5g,细辛3g,肉桂3g,当归10g,红参10g,龙骨30g,牡蛎30g,酸枣仁20g,人中白10g,琥珀5g。

按语:乌梅丸治疗这种失眠与六经时辰有关。夜里12点到凌晨2点,为其特点。

案2.叶某,男,80岁。

因腹泻稀水便1年余就诊。患者糖尿病病史20余年,一直以胰岛素控制,血糖波动在10~20mmol/L之间;天疱疮病史10余年,一直以小剂量激素维持治疗,且经常反复发作。

刻下症:形体消瘦,精神萎靡,口干,口渴,腹胀,无腹痛,大便一日5次,稀水便,舌红少苔,脉浮细数,沉取无力。

处方:红参10g,黄附片20g,龙骨30g,牡蛎30g,干姜10g,甘草20g,黄连9g,乌梅(去核)15g,肉桂5g,赤石脂30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