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外治疗法之穴位敷贴疗法

 遇见我你不后悔 2023-02-01 发布于广西
内病外治,古来有之。中药穴位敷贴疗法为中医外治疗法之一。中医外治法有针灸、艾灸、推拿、拔罐、放血、药熏、穴位贴敷等治疗方法。中药穴位贴敷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方法之一,作为一种中医治疗疾病的手段,同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方法一样,有着自己的理论与方法,为祖国传统医学、传统卫华中的瑰宝,与其他治疗疾病的方法为祖国医学做出了贡献。
中医外治法在许多外国中得到了认可,中医的针灸、推拿、拔罐等外治方法已在许多外国国家中萌芽、生根、生长、枝繁叶茂,成就祖国医学的一片参天大树。中医外治在国内外,撑起了当地医疗、健康保健的一片天地。
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中医外治疗法之一,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深受患者的喜爱,如三伏天三伏灸、三九天三九灸,同样为穴位贴敷疗法应用。
穴位贴敷疗法适用于各科的疾病,不仅仅在外科、骨伤科、皮肤科、五官科、肛肠科等科室疾病的治疗上提现出特色,同样在内科、妇科、儿科疾病同样疗效显著,尤其对老年人、幼儿虚弱体质、攻补难施的时候、不肯服用药物患者,穴位贴敷疗法有着药物内服法所不具有的许多有点。
穴位贴敷疗法在古代医籍中都有记载,历史悠久,早在长沙马王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这许多外敷方剂,治疗创伤疾患。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也记载这穴位贴敷疗法的方剂。宋代王执中明确提出了“天灸”,为天灸疗法奠定基础。到了明清时代,天灸发泡灸使用更为广泛。到了清代,吴尚先著作的《理瀹骈文》的成书,标志着中医穴位贴敷疗法在临床应用达到了较为完善。该书中应用膏、丹、丸、散、饼、栓、泥等多种剂型,在临床实践中,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疾病。随着现代科技发展,穴位贴敷疗法已形成其特色疗法,如敷脐疗法、膏药疗法等。
吴尚先在《理瀹骈文》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上可以发泄造化五行之奥蕴,下亦扶危救急层见叠出而不穷。且治在外则无禁制,无窒碍,无牵掣,无黏滞。世有博通之医,当于此见其才。阐明了中医内治、外治方法在理、方、药方面是一样的,只是在治疗方法上不同而已。
清代的张璐《张氏医通》中记载着冷哮穴位贴敷治疗方,堪称是穴位贴敷疗法的经典。在现今多数医院,应用“冬病夏治”的中药穴位贴敷方药均出自该书。
穴位贴敷疗法因其副作用少、易于接受、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老少皆宜等优点,在现今深得广泛患者的喜爱。随着人们观点的转换,穴位敷贴疗法受到重视,在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下,穴位贴敷疗法在养生保健、疾病防治中起到较好的疗效。

图片

一、穴位敷贴疗法
在古代,此法称为天灸、自灸、冷灸。穴位贴敷疗法是利用中药药物研磨成药粉,贴敷在相应穴位、刺激穴位而起到药效、穴位疗效的双重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中医经络学为理论依据,把中药研磨成粉末,用水、醋、酒、蜂蜜、植物油、药液等调制成糊状、软膏状、丸状、饼状等,再直接贴敷在相应穴位,用来治疗相应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
二、穴位敷贴疗法的功效

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针灸疗法与中药药物调理疗法的有机结合,是经络穴位和药物作用的融合,既有药物本身的作用,又有药物对穴位刺激的作用,通过药物对穴位刺激,激发经气,调动经脉的功能,发挥调五脏、行气血、和阴阳等全面整体的治疗保健作用,选取不同的中药、不同的穴位,起到不同的治疗效果。根据所选药物、穴位的不同,祛邪外出,挫五郁,通营卫、调升降、理阴阳、安五脏,从而达到扶持正气,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因此,穴位敷贴疗法具有扶正祛邪、协调阴阳、升降复常等养生保健功效。

三、穴位贴敷疗法禁忌症与适应症

1、适应症

穴位贴敷疗法适用范围十分广泛,适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骨伤科、神经科、精神科等临床各科疾病的保健治疗,尤其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风湿性疾病的保健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2、禁忌症

穴位贴敷疗法用药比较安全,并无绝对的禁忌症,有下列患者应禁用或慎用。

a.婴儿患者,2周岁以下儿童

b.诊断不清,意识障碍患者

c.对所有药物过敏,有过敏史患者

d.所需贴敷穴位局部有感染,或有较为严重的皮肤病

e.孕妇下腹部、腰骶部等穴位,可能引起子宫收缩作用的穴位贴敷。

四、穴位贴敷疗法操作方法

1、选择适当的体位:根据所选穴位,选择相应适当体位进行贴敷。

2、对选取的穴位进行相应的消毒,可用75%酒精消毒,若患者酒精过敏或儿童,可用清水洗净在进行贴敷。

3、对贴敷的药物进行固定,避免药物移动或掉落。

五、穴位贴敷疗法注意事项

1、贴敷前应询问病史,所选取穴位局部感染、过敏史患者切勿贴敷。

2、每次贴敷时候,选取的穴位不宜过多,应少而精,选取6-8个穴位即可。贴敷选择多组穴位,避免同一穴位贴敷过久,刺激太久,造成皮肤溃烂。

3、颜面、关节、心脏及大血管附近,慎用贴敷疗法。

4、孕妇腹部、腰骶部以及可促进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

5、儿童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太过刺激强度的药物,并且贴敷时间不宜过长。

6、药物贴敷后,注意观察局部,注意防水。贴敷期间减少或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六、贴敷后异常情况处理

1、贴敷后,局部出现红肿严重者,可涂抹烧伤膏等药物。

2、贴敷后,皮肤过敏严重者,可涂抹抗过敏药膏,或口服抗过敏药物。出现全身皮肤过敏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贴敷药物后,局部出现热、凉、麻、痒、轻度疼痛属于正常现象,如果贴敷位置有烧灼、针刺剧痛感,难以忍受,应提前去除药物,中止贴敷。

4、贴敷后,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水疱较大者,可用消毒针刺破排液,消毒、包扎,以防感染。

七、穴位贴敷疗法疾病列举

1、内科疾病

a、感冒:风寒感冒

取穴:大椎、双劳宫

药物:胡椒、丁香、葱白,药物捣烂制成膏状,贴敷在相应穴位上,固定,早晚各一次,每次45-60分钟,连用2-3日,或病愈。

b、咳嗽

取穴:双肺腧、膻中、大椎、双曲池

药物:麻黄、桂枝、石膏、枳实、紫菀、苏叶

c、哮喘

取穴:双大杼、双定喘、双肺腧、天突、膻中

药物:黄芩、大黄、麻黄、细辛、葶苈子、丹参、生姜

e、冠心病心绞痛

取穴:膻中、双内关、双心俞

药物:降香、檀香、田七、胡椒、冰片、麝香、适量白酒。将药物研磨成细末,白酒调制成药饼,贴于上述穴位中,每2天换药1次,5次为1疗程。

f、.单纯性高血压

取穴:双涌泉

药物:桃仁、杏仁、栀子、胡椒、糯米。上药物研磨成细末,加鸡蛋清调成糊状。每晚睡前贴敷涌泉穴,纱布胶布固定,起床后去除。每晚一次,每次贴敷1足,两足交替贴敷,6次为1疗程。3天测量一次血压。

g、头痛(风寒型、血瘀型)

取穴:双太阳

药物:川芎、白芷、细辛、红花、冰片。上述药物研磨成细末,取适量药粉加陈醋调成膏状,做成药饼,贴敷在双太阳穴上,纱布胶带固定或穴位贴固定。每次贴敷24小时,3天贴1次,10次为1疗程,连续贴敷2~3疗程。

h、眩晕(痰湿型)

取穴:神阙穴

药物:法半夏、茯苓。上述药物研磨成细末,加清水调成糊状,外敷于神阙穴(肚脐眼)处,穴位贴固定。每日1次,连用2~3天。

i、呕吐(脾胃虚寒型)

取穴:中脘、膻中、双脾俞、双行间

药物:半夏、黄连、丁香、黄酒。上述药物研磨成细末,去适量药物,黄酒调成糊状,分别贴敷在上述穴位上,穴位贴固定,每日1次,至病痊愈。

j、胃脘痛(胃寒型)

取穴:中脘、双胃俞、双脾俞、双肝俞、双胆俞、双足三里、双内关

药物:吴茱萸、白胡椒、丁香、肉桂、白酒。上述药物研磨成细末,去适量药末,加白酒炒热,贴敷上述穴位,相应穴位交替使用,穴位贴固定。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至病愈。

穴位贴敷疗法在内科疾病适用极广,不单单上述列举的疾病。内科所有的疾病,穴位贴敷疗法均可治疗。

2、妇科疾病

a、痛经(原发性痛经)

取穴:神阙、关元、腰阳关

药物:当归、川芎、延胡索、丹皮、赤芍、香附、丹参、五灵脂、蒲黄、冰片。上述药物研磨成细末,鸡蛋清或红花油调成膏状,贴敷上述穴位,穴位贴固定。从月经第三天开始外敷,24小时换药1次,3天为1疗程,一般用1-2疗程即可。

b、不孕症(肾阳虚型)

穴位:神阙穴

药物:细辛、川椒。上述药物研磨成细末,取适量药末,加生理盐水调成糊状,填塞在神阙穴处,暴露神阙穴,其他位置用毛巾遮盖,用TDP治疗仪照射神阙穴30分钟,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

注:该法适用于肾阳虚型不孕症、输卵管轻度梗阻性不孕症。该法在月经期间停止治疗。

c、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虚证

取穴:双肾俞

药物:党参、酒当归、熟地黄、酒条芹、怀山药、白术、酒川芎、酒白芍、陈皮、苏梗、香附、杜仲、续断、贝母。上述药用麻油熬,黄丹收膏,贴敷双肾俞穴。2日换药1次,1月为1疗程。

3、儿科疾病

a、预防感冒

取穴:双肺俞、大椎、神阙

药物:黄芪、苍术、丁香、冰片。上述药物研磨成细末,取适量药末,藿香正气水调成糊状,贴敷上述穴位,穴位贴固定。每日1次,连用7-10天。

b、流行性腮腺炎

取穴:面部患处

药物:青黛、白矾、蒲公英。将蒲公英、白矾研磨成细末,混入青黛,加入适量鸡蛋清和水调成膏状,贴敷于患处。每日换药3-5次,至病愈。

c、小儿咳嗽

取穴:双涌泉、双肺俞、天突、膻中、定喘

药物:细辛、五味子、白芥子、干姜、半夏、杏仁、百部、麻黄、米醋。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细末,去适量药末,米醋调成糊状。3岁以下患儿贴敷双足涌泉穴;,4岁以上患儿外敷肺俞、定喘、天突、膻中,分两组穴位交替贴敷。每日1次,5次为1疗程,至病愈。

d、小儿哮喘

取穴:双肺俞、双心俞、双膈俞、双定喘、天突、膻中

药物:麝香、白芥子、延胡索、细辛。上述药物研磨成细末,蜂蜜调成膏状,分布贴敷在上述穴位,分两组交替贴敷,可根据症状适当加减穴位。每5~10天贴敷1次,每次贴敷4-6小时,连续贴敷3-4次为1疗程。

注:高热患儿不适用。

e、小儿腹胀、饮食不消化

取穴:神阙穴

药物:酒曲、芒硝、栀子、杏仁、使君子。上述药物研磨成细末,去适量药末浓茶调匀,外敷神阙穴上,穴位贴固定,次日清晨去除,连续敷贴3晚。

f、小儿厌食

取穴:中脘、神阙穴

药物:大黄、白豆蔻、焦三仙、良姜、陈皮。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凡士林调成膏状敷贴上诉穴位。每天1次,每次敷贴8-12小时,10天为1疗程。

g、小儿泄泻(湿热型)

取穴:神阙穴

药物:黄芩、黄连、黄柏、苍术、砂仁、芒硝、醋。上述药物研磨成细末,适量药末,醋调成糊状,贴敷于神阙穴,穴位贴固定。每日1次,至病愈。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效果更佳。

h、小儿夜啼

取穴:神阙穴

药物:远志、合欢皮、醋。上述药物研磨成细末,去适量药末,醋调匀,捏成药饼,贴敷神阙穴,穴位贴固定。每日1次,连续3-5天。

i、小儿疳积

取穴:神阙穴

药物:栀子、芒硝、杏仁、葱白。上述药物研磨成细末,葱白捣烂如泥,加白面、醋调成膏状,贴敷神阙穴,穴位贴固定。

j、小儿遗尿

取穴:中极、关元、双肾俞

药物:附子、五味子、肉桂、醋。上述药物研磨成细末,去适量药末,加适量醋调成药饼,贴敷中极、关元、双肾俞,用穴位贴固定。每日1次,15日为1疗程,至病愈。

4、男科疾病

a、阳痿

取穴:神阙穴

药物:小茴香、炮姜。上述药物研磨成细末,用蜂蜜调成糊状,贴敷神阙穴,穴位贴固定。

b、早泄

取穴:神阙穴

药物:蛇床子、仙灵脾、仙茅、丁桂散、阳起石。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温开水条成糊状,贴敷神阙穴,2日1次,10次为1疗程。

5、骨关节疾病

a、风湿性关节炎

取穴:患处关节

药物:川乌、防风、白芷。上述药物研磨成细末,加开水,趁热调敷患处。

b、痛风性关节炎

取穴:患处关节处

药物:芙蓉叶、大黄、赤小豆。上述药物研磨成细末,加入凡士林,调成膏状,贴敷患处,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上述仅仅列举内科、妇科、儿科、男科的一些疾病,穴位贴敷疗法同样适用于骨关节疾病,如腰椎退行性变、腰椎间盘突出、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骨质增生、颈椎病、颈椎退行性变等。

后语:穴位贴敷疗法适用范围十分广泛,适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骨伤科、神经科、精神科等临床各科疾病的保健治疗,尤其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风湿性疾病的保健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若需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请提前预约。有医保患者,可带上医保卡或医保码,预约就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