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观评说袁大头

 张效雄 2023-02-01 发布于湖南

客观评说袁大头

袁世凯是清末民初一位重要政治人物。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颇有争议,多以反面人物为主。我年轻时读书不多,痛恨其复 辟帝制的行径,痛贬他的所作所为,以为其窃国大盗、开历史倒车的形象,是不可推翻的定论。

近年来读了一些书,对袁世凯的认识立体化了,觉得他也不是一无是处。我认为,好人未必不做坏事,坏人也未必没有做过一件好事,应该客观评说才是。

作为清末民初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袁世凯对近代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展现出历史的进步性和阻碍性的双重特性。他被后人指责最多的是复辟称帝的问题,倒行逆施,以至于民怨沸腾。短命的洪宪王朝在舆论压力和各种势力的打击下,仅闹了83天就消失了。历史无情地嘲弄了袁世凯。他本来要追求世袭的绝对独 裁权力,结果却使他的一切既得权力都丧失殆尽。

袁世凯(1859-1916),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河南项城人,世称袁宫保、袁项城,袁大总统、也有蔑称袁大头。袁世凯是满清末期重臣,北洋军阀首领,在辛亥革命后任中华民 国第一任大总统,此前孙中山的南京政府,是为临时大总统,任期很短。袁世凯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捍卫国土,维护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他还创立了近代司法和教育制度,修改《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 国约法》并修改《大总统选 举法》等。由此可见,袁世凯并不是毫无历史贡献的。

关于袁世凯,争议的是戊戌告密事件,与日签署“二十一条”,洪宪帝制等,被人称为“卖国贼”。却少有人提及他在结束帝制、建立共和这个重大转折中的作用。

我粗浅地认为,袁氏宦海生涯中,国运关键时刻的几件大事,他起了关键作用。

对袁氏在关键时期的关键作用,如何圈点?我就四件大事评说几句。

拥兵自重。

1882年朝鲜发生军乱,作为大清藩属国的朝鲜政府,请求清廷出兵平  乱,袁世凯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袁世凯率领一支清军配合行动,杀死了几十名参与者。兵 变很快平定,袁世凯则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进驻朝鲜。1884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袁世凯平定了这起政变,打退了日本的渗透势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袁世凯也因这一事件受到李鸿章等人的重视,被封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位同三品道员,左右朝鲜政局,成为朝鲜的“太上皇”。

朝鲜爆发东学党起 义后,袁世凯回国,李鸿章等保荐袁世凯督练新军。1895年,袁世凯开始在天津与塘沾之间的小站练兵,军务处大臣荣禄、李鸿章等奏派袁世凯扩练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这股军队后来发展成为北洋六镇,即北洋新军,是一支现代化军队,民国初年的北洋系军阀多源自清末新军。

袁世凯在奉命训练北洋新军时,完全按照私家军的思路运作。他为这支军队所选用的军官骨干,主要以他的个人亲信、重金结交的旧部,以及从底层干起、得到他提拔重用的人为主。经袁世凯选拔的这些军官骨干,既能够消除满清皇族对于他的疑心,又能够让北洋新军中遍布自己的得力干将,这就让他轻易控制出了北洋新军的军权。袁世凯利用中 央财力的支持,为这支军队拟建好了军营制饷章上奏朝廷,这让北洋新军的军饷得到了极大保障。这些士兵们能够拿到手中的薪水银、公费银远高于其他旧军军官。袁世凯为了避免有些军官克扣军饷,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发放军饷制度。如此一来,让新军士兵对于袁世凯感恩戴德,下级军官就将袁世凯视为衣食父母,对他马首是瞻、唯命是从。

经过多年经营,袁世凯将这支军队变成了他的私家军,训练操典和检阅时,士兵高呼“吃袁大帅的饭,穿袁大帅的衣,为袁大帅效力”这样的口号,由此可见一斑。这与他的前辈湘军首领曾国藩自我裁撤军队完全不同,其高调势不可挡,其实力足以震撼清廷。

一个汉人领导下的小站,竟然可以把控满清的政权兴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但开了近代拥兵自重的先河。军队本是国有,他却把国家的军队据为己有,变成了自己政治上筹码。这种以枪杆子左右政治的做法,为后来军阀混战、内战频发埋下了极不好的伏笔。这种枪杆子说了算的状态,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的政治氛围背道而驰,是专 制政治的基础和根基。

戊戌告密。

1898年6月,袁世凯升任工部右侍郎。1898年戊戌政变前,帝党人物寄望于袁世凯的新军,支持维新变革。谭嗣同曾亲赴小站,面劝袁世凯出兵围攻慈禧太后所居之颐和园。袁世凯出卖维新派,并未派兵围攻慈禧太后,导致戊戌变法失败,也使光绪帝失去政权并遭到软禁。相传袁世凯听人说康有为已被革职待参,惧怕谭嗣同劝其出兵围攻慈禧太后一事暴露,牵连自己,遂向荣禄告密。西太后闻之大怒,下令逮捕康、梁诸人,并诛杀了六君子。

在朝廷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袁世凯以个人利益为取舍标准,从答应出兵到坐视不动,再到出卖朋友谭嗣同等人,可见袁世凯是一个见风使舵的投机者,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

辛亥逼宫。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 义,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 立。此时的清朝风雨飘摇,北洋新军成为清室唯一抵抗革命的力量。清廷不得不起用袁世凯,任其为内阁总理大臣,带领新军决一死战。袁世凯一面以武力压迫南方革命,一面与革命党人谈判。12月29日,南方17省选出孙中山担任中华民 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中华民 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但这个临时政府内忧外患,力不能支。当时革命党节节败退,袁世凯的北洋军攻下武汉三镇中的两镇。1月16日,袁世凯回家路上,在东华门丁字街,遭到同盟会京津分会组织的暗 杀,炸死袁的卫队长等10人,袁世凯幸免于难。为了早日结束南北对立,1月25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2月12日,袁世凯逼清帝退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朝对中国的统治终止,两千多年的帝制自然解体。

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都是以残酷战争、血腥屠杀为代价的。不以武力继续战争而逼迫清廷退位,避免了生灵涂炭而改朝换代,这在中国历史上的唯一。这有袁世凯的个人算盘,也体现了袁世凯的实力和政治手腕,不得不说这是前无古人大大好事。辛亥革命成功,同盟会人集十二次武装起 义为基础,以武昌首义成功为号角,但结束帝制的最终关键,乃袁世凯力挽狂澜之举。无逼宫两全之策,中国将面临混战局面,外人借机牟利,可能导致四分五裂。

就凭这一点,袁世凯在中国历史上地位非同小可,遗憾的是教科书上常常一笔带过,这是不公平的。

二十一条。

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晋见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要求袁政府“绝对保密,尽速答复”。“二十一条”共分五大项:第一,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第二,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第三,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第四,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第五,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等等。

“二十一条”要求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袁世凯不敢表示接受。消息一经传开,反日舆论沸腾。欧美列强也表示日本损害了他们在华的侵略权益,而纷纷抨击日本这一行为。袁世凯以中国无力抵御外侮为理由,签订了所谓“中日条约”和“换文”。“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以吞并中国为目的而强加于中国的单方面“条约”,袁政府事后也不得不声明此项条约是由于日本最后通牒而被迫同意的。此后历届中国政府均未承认其为有效条约。

在袁氏执政生涯中,这是他最大的败笔。

称帝复 辟。

袁世凯与历史开了个大玩笑。1915年12月,结束帝制的袁世凯恢复君主制,建立了洪宪帝国,行君主立宪政体,把总统府改为新华宫。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贵州、广西相继响应。不到三个月,袁世凯被迫宣布退位,恢复“中华民 国”年号。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忧愤成疾,因病不治而亡。

分析复辟帝制的各种因素,主要是袁世凯自己的原因。他毕竟是旧时代的人物,不可能有新思维、国民意识,以为自己是天命之人,是救世主,希望袁家天下可以传世百代。其家人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各方面“劝进”,将袁世凯冲昏了头脑,误以为天下人拥戴其为帝王。以杨度等人组成的筹安会,起了推波助澜的坏作用。他们一方面疯狂劝进,另一方面办一张《顺天时报》假造民声。这几个坏人。办一张纸只印刷一份,专给袁世凯本人阅读的报纸,满载国人的拥戴劝进的正面宣传内容,使袁世凯痴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

好在袁世凯还是自己结束了“洪宪复辟”的闹剧,临死之前还有点自知之明。网上流传他自我检讨“读书太少”的言论,虽然未必可信,但道出了核心所在。只是天命不可违,袁世凯天数已尽,没时间继续检讨错误、改正错误,戚戚然撒手西去了。所谓悔之晚矣,用到这里再恰当不过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