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史 ∣ 为何顾命大臣常被新皇杀掉

 一葉一如来 2023-02-01 发布于广东
所谓顾命大臣,就是皇帝在临终之前,亲自挑选任命、用来辅佐尚不能把持朝政的小皇子的臣子。这些人通常是那些德高望重、出类拔萃、忠心护主的高官。古代被挑选为顾命大臣的官员,领着先皇的遗命,代替小皇帝掌控朝政,在朝廷之中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不是皇帝,但同样一言九鼎,甚至可以决定是否废除幼主。不过,凡事有利自有弊,顾命大臣的无限风光背后也同样伴随着巨大的危险。
以南朝宋武帝刘裕临终前托付的顾命大臣为例。刘裕在临终前任徐羡之、谢晦、傅亮等人为顾命大臣,嘱托他们辅佐少帝义符。刚开始的两年里,少帝年幼,几位顾命大臣还可以对他进行教育指导,可以代为治理朝政。可是随着少帝逐渐长大,几位顾命大臣对他的影响越来越小,于是几人联合废了少帝义符,随后立宋武帝第三个儿子义隆为宋文帝。第二年,这几位顾命大臣奉表归政,文帝亲政。第三年,亲政后的文帝就先后诛杀了这几位顾命大臣。
顾命大臣为什么要废掉先帝所立皇帝,去立一个新的皇帝?为什么被立的皇帝最终又要将把自己扶正的顾命大臣赶尽杀绝?像南朝这样的例子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这其中有多种原因。

图片

顾命大臣本为先帝选出的忠心为国的大臣,多德高望重,为人耿直。由于古代封建思想的灌输,多数少帝在小的时候因为是太子的缘故,很少有人敢管教他们不得当的行为,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他们无法无天的本性,小的时候他们不参政,这样的本性不会影响到国家利益,但随着年龄逐渐变大,其性格中的劣根性自然会影响到国家存亡。顾命大臣这时候出于对国家安危的考虑,就会废旧立新。另外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有些顾命大臣习惯了高高在上的地位后,当小皇子长大要亲政时不想让出手中大权,于是就设计陷害幼帝,再重新立一位年龄小的傀儡皇帝,使自己得以继续把持朝政。
可是为什么被顾命大臣们册立的新皇帝往往都会反过来杀掉他们呢?
新立的皇帝虽然很感谢顾命大臣给了他们当一朝天子的机会,但是,旧帝被废或是被杀的场面在新帝心中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新帝为了防止顾命大臣以同样手段对付自己,就先下手为强,杀了这些权臣,一来可以替曾经受制于顾命大臣的臣子出口气以笼络人心;二来可以杀鸡儆猴,树立威信,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之计。
所以,千百年来的顾命大臣虽然表面上看来风光无限,但背地里要承担的风险更胜。一句“既涉太行险,斯路信难陟”就贴切地概括了顾命大臣的命运,是悲惨还是风光,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

注:本公号所推送的图文如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2434476002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