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三餐中的筷子文化

 文化生活有创意 2023-02-01 发布于贵州

一日三餐中的筷子文化


     摘要:筷子是中华饮食文化的象征,在中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筷子的起源传说、祈颂、禁忌三个方面,结合日常生活细节,总结了我国筷子文化,阐述了筷子的使用礼仪。

    出自儒家经典《礼记》的“夫礼之初,始诸饮食”道出了中华民族自古崇尚礼仪的传统,并认为礼制的发端是饮食活动中的行为规范。

中国人的通达和智慧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饮一豚都有信仰和理念。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深信用餐礼仪体现了一个人的家庭教养、文化修养和礼仪素质。

     筷子是中餐中最重要的进餐用具,小小一双筷子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筷子的国家,现有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商代。《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箸”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筷历史了。

1筷子起源的民间传说

关于筷子的起源,有三个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

姜子牙与筷子流传于四川等地的,说的是姜子牙发达之前十分穷困。他老婆实在无法跟他辽苦日子,就想用毒肉害死他另嫁他人。结果被神鸟指引用竹枝试出,知道任何毒物都能用竹枝验出来,从此每餐都用其进餐。后来效仿的人越来越多,用筷吃饭的习俗也就一代代传了下来。姐已与筷子流传于江苏一带。说的是姐己侍奉喜怒无常的商纣,为讨得纣王的欢心,用头上长长玉簪给商纣王夹菜喂饭,这就是玉筷的雏形。以后这种夹菜的方式传到了民间,便产生了筷子。

大禹与筷子流传于东北地区。说的是尧舜时代,洪水泛滥成灾,舜命禹去治理水患。大禹受命后,为节约时间,总是以树枝、细竹从沸滚的热锅中捞食,以省出时间来制服洪水。人们纷纷效仿,就这样渐渐形成了筷子的雏形。

促成筷子诞生,最主要的契机应是熟食烫手,古民就地取材。上述传说是将数千年百姓逐渐摸索到的制筷过程,集中到几个典型历史人物身上。其实,筷箸的诞生,应是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并非某一人的功劳。

中国人的筷子文化还包含祈颂和禁忌两部分。

2祈颂

且不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筷子上面印刻的那些吉祥如意的图案和画面,单说筷子的名称就体现了人们的祈颂。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答”。筷子古时被称为“等”,明清时期运河上的船夫因为忌讳其与“停住”和“虫蛀”谐音,而取名“筷”以表达希望船行快速之意,经过几百年的时间在全国普及。

在易经文化中,两根筷子的组合成为一个太极,主动的一根为阳,从动的那根为阴,两根筷子可以互换,此为阴阳可变。筷子一头方一头圆。方的象征着地属坤卦,圆的象征着天为乾卦。手拿筷柄,用筷头夹菜,坤在上而乾在下,这就是《地天泰》卦,和顺畅达。

中国传统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的七情六欲,每餐拿起一双筷子时意念上是控制七情六欲,阴阳相济,即为养生。

筷子是成双成对的,所以才有古时婚礼聘礼中有筷子的习俗,同时也是取“快生孩子”的谐音。随着社会的发展筷子文化中还衍生出带有现代特色的一些言行,比如跟不小心打碎餐具大家会说“碎碎平安“一样,筷子落地可以齐说:“快快乐乐”—“筷落”的谐音。

3忌讳

3.1摆筷

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餐前发放筷子时,要把筷子一双双理顺,距离较远时,可以请人递过去,不能随手掷在桌上。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意为“三长两短”。古时人死后还没有盖棺材盖的时候棺材的组成部分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共三块长木板,五块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长两短,所以说这是极为不吉利的事情。用餐的过程中,在暂时不需要用筷子兼食物的时候,将筷子整齐地平放在桌上,最好放在“筷子架”上或搁在自己的碟、盘边上.

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地竖向摆放在饭碗口的正中,切不可把筷子分置餐具左右,那就破坏了成双成对之意。也不可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因为在我们传统习惯中,批错题或枪决犯人才打叉号。

3.2执筷

正确的方法讲究得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三分之一处,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执筷部位过低容易夹取不灵活,显得笨拙;执筷部位过高古有远嫁之说,又有自视甚高之嫌。不要反拿筷子,给人饥不择食的感觉。

3.3用筷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从远古流传下来, 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讲究的,切忌以下的用筷方式。

敲击筷:即在等待就餐时,不能手拿筷子随意敲打餐桌、碗盏或茶杯。

插香筷:在用餐中途因故需暂时离开时,要把筷子轻轻搁在桌子上或餐碟边,不能插在饭碗里。

挥舞筷:在夹菜时,不能用筷子在菜盘里挥来挥去,上下乱翻;遇到别人也来夹菜时,要有意避让,谨防“筷子打架”,也不要在请别人用菜时,把筷子戳到别人面前,这样做是失礼的。迷离筷:拿着筷子犹豫不决夹哪道菜。

滴水筷:在夹汤汁多的菜肴时用筷子抖掉汤汁。

多塞筷:一次性夹着多种菜肴塞到口中,这样的做法显得非常狼狈。空回筷:已经用筷子夹起了食物,但是不吃又放回去。

曝舔筷: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着食物,用舌头去舔筷子。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喂,并不时的发出咝咝声响,

借力筷:用筷子将碗挪到自己面前。

指挥筷:和人交谈时,一边说话一边像指挥棒似地挥舞着筷子,甚至用筷子指着别人,而不将筷子暂时放下。

拍打筷:放筷或说话时随便将筷子在桌上拍响,这是一种缺少教养的表现。

敬酒筷:端杯敬酒时,筷子还夹在手中,好像不拿着筷子敬完酒后就吃不到东西。这是对被敬酒的人不尊重。

先锋筷:在别人或主人动筷之前, 自己的筷子就伴随着搜索的眼光先开工。

连续筷:当用筷子夹取不易夹取的食物,连续几次不成功还在继续。嫌取食物,特别是花生、蚕豆、黄豆……..这些颗粒状的食品,连续不停地夹吃,旁若无人。一般来说,连续夹食不超过三次。

牙签筷:用筷子当牙签剔牙,是极不文明、极不卫生的举动。

生活在礼仪之邦,了解小小的一双筷子中蕴含的深意,正确运用筷子,能够映射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让我们在享用现代的一日三餐同时也细细体味祖先留下的人生智慧。

让每一个独立而丰富的灵魂都有处可栖


寄语互动

文化 | 旅游 

创意 设计 

艺术 | 教育 

资料文献|关注可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