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枪李书文和形意圣手郭云深谁更厉害

 山峰云绕 2023-02-01 发布于贵州

https://m.toutiao.com/is/B2P2sJb/ 


说到中华武林的实战泰斗,大家肯定第一位就会想到孙禄堂。其实,近代武林还有俩人出手比孙禄堂更狠、更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俩比起孙禄堂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位就是有“刚拳无二打,神枪李书文”美誉的八极拳大师李书文;另一位便是孙禄堂的恩师,被孙认为唯一不及的人,形意圣手郭云深

李书文出生于河北沧州盐山。受沧州人世代喜武的习俗,李书文从小就嗜武如命。

神枪李书文

他的启蒙师傅叫张景星,是沧州有名的八极拳师。经过几年苦练,张景星见李书文孺子可教、天赋异禀,便把他送到比自己功夫更高的师兄黄四海门下,练习八极大枪。

黄四海是八极拳大师,尤以八极大枪闻名于世,黄四海的师傅李大忠也是大枪高手,当时还在世。

师祖和师父见李书文练武天赋超出常人,天生力大惊人,又肯下苦功夫,所以对他倾心栽培。

在师祖和师父的合力教授下,李书文的八极功夫和大枪技艺日臻完善,为他以后的神枪李书文大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李书文练功的痴迷程度已达到了疯狂的境界。他每天凌晨4点起床,赶往10里外的师傅家练功,直到晚饭后回家。

在往返的途中,他不是像平常人那样正常走路。而是一边走路,一边打拳;有时一边走路,一边拿着大枪挥舞,练习挑、刺、扎的功夫。

李书文练武异常刻苦。家门口的枣树、槐树都成为他练功的器物,多年地练习,他把门口的枣树、槐树全部用拳脚震死了。

他练功的沙袋,最大的达到300公斤。被他用拳打、掌击、腿踢,不知打烂了多少袋。

他为了练习大枪技艺,用枪尖扎铜钱的孔;扎香火头,香火头灭而香不折;还扎枣树上的枣,一枪一枣,百发百中。

后来练到只要大枪一抖,枪头闪电般划出直径一米多的圆圈。速度之快,力道之猛,精准度之高,达到了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境界。

经过多年的寒暑苦练,李书文已集师祖李大忠,师父黄四海、张景星技艺于一身,成为八极门中的集大成者。

《沧县志》上对于李书文有一段文字记载:李公长得短小瘠瘦而精悍逼人。在室内排掌击空,离窗五尺,穿纸震荡有声;用大枪刺壁之蝇,蝇落而壁无痕。铁锥入壁,力拔甚难,他以大枪搅之,锥即出。

他的家乡亲人也经常讲到李书文神奇而惊人的功力:李书文帮乡亲收粮时,背站在大马车前,用脚勾起80斤重的粮袋,一下就举过头顶,把粮袋甩到了马车上。他帮乡亲盖房上大梁时,用大枪把檩条一颗一颗挑到房顶上。

他的徒弟刘云樵回忆恩师的功力时说:“师傅用大枪挑重百余斤的花辘辘车轱辘,插在车轴孔中,挑车轮转圈,转如风车,气色如常,这种功夫一般人是练不了的。”

李书文徒弟霍庆云回忆说:“师傅的内功极其深厚,他常年练洗髓易筋经,骨节能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练到后来,牙齿异常坚硬,吃鸡时不吐骨头,总是肉和骨头一同吃下去。

剑仙李景林有一次为了验证李书文的大枪功夫。把一米长的木橛子钉进墙里,让李书文来拔。李拿杆子一滑,木橛子“嘭”的一声瞬间被拔了出来。李景林惊叹不已,大呼:“神枪、神枪。”

关于李书文精深的功夫,神奇的故事民间流传了许多许多。但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比武一生,纵横武林几十年立于不败之地的神话。

李书文出手极重,和人比武非死即伤,让许多武林同道望而生畏,一般人都不敢轻易和他交手。

清光绪十二年春季,李书文去北京探访朋友。路过天桥,看到有一位叫“沙回子”的人设场献艺。他面对围观的群众口出狂言、大话连篇。

李书文当年二十出头,年轻气盛。看到沙回子那股狂妄自大的劲头便想教训教训他。于是,他挤过人群来到沙回子面前,一抱拳指明要和他切磋武艺。

沙回子一看眼前是一位枯小精瘦的小伙子,哪里把他放在眼里。两人决定比试枪法,沙回子哪里想到,刚一动手,李书文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沙回子手中的枪挑飞。

然后又一枪往沙回子衣服上一搅,一用力,就像他挑车轱辘那样,把沙回子扔出丈外跌倒在地。

沙回子当时就昏迷了过去,被人抬了回去。顿时围观的群众齐声叫好,惊呼神枪。这就是武林经常说起的李书文枪挑沙回子的事件。

1895年,袁世凯在天津南郊小站练兵。李书文的师傅黄四海受到袁世凯的邀请,去教士兵们练武术。当年,黄四海年事已高,难当此任,便委派李书文代师赴任。

李书文受师傅之命,来到袁世凯的兵营。袁世凯在兵营演武大厅接见了李书文,当时袁也聘请了几位日本空手道高手做为教官训练士兵。

在场的日本人见李书文长得矮小瘦弱,肩上扛着一杆大枪,都以为他是黄四海的仆人。

李书文自报家门并说明来意后,几个日本人哈哈大笑。笑我中华武林没人了,连这样的人物都来做教练了。李书文勃然大怒,日本教官伊藤太郎当即提出要和李书文一决高下。

李书文二话没说,以极快的速度用枪挑飞了伊藤的帽子。伊藤大怒,挥舞着日本长刀以泰山压顶之势照着李书文头部砍来。

李书文一个箭步迎了上去,一枪把伊藤的长刀震飞。紧跟着第二枪刺中伊藤腹部,用力一甩,把伊藤扔出了厅门。

这一举动,惊呆了其它几位日本教官。他们一齐挥刀向李书文围攻过来。只见李书文不慌不忙、左挑右刺,三下五除二地把几位日本人放倒在地,顿时演武厅成了屠宰场,几位刚才还活生生的日本人顷刻成了一堆死尸。

这事传出后,众人都盛赞李书文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民族气节。从此,神枪李书文的大名威震九州。

李书文和董海川高徒“大枪”刘德宽还有过一次比试。刘德宽武艺高强,名震京城,他以一杆大枪技艺扬名武林。

他早就听闻了神枪李书文的大名,很不服气。很想以自己“大枪刘”会一会他“神枪李”。就专程赶到天津拜访了李书文。

俩人比试开始后,刘德宽用大枪往李书文面前扎去,李书文以一招极快的“劈袖”,就把刘德宽的大枪前把批掉,随之轻轻一拨,刘即腾空转了圈。

李书文随即向刘德宽举枪便刺,刘德宽见败局已定,立刻抱拳认输。神枪李书文枪败大枪刘德宽又被传遍武林。

李书文高徒刘云樵还回忆了一段先师比武打死人的事件:剑仙李景林在任山东省督军时,府上请了许多武林高手在军中任教。

有一次,他从山西请来一位号称铁臂张的高手。并且大摆宴席招待他和各个武术家认识,当时李书文也在场。

酒席之间,李景林过分吹捧铁臂张功夫如何之好。再加上铁臂张持技骄纵、目中无人,让李书文心中很是不悦。

过了几天,李书文便找到铁臂张比试。没想到李书文一招猛虎硬爬山,就把铁臂张打死了。这下自然就得罪了李景林,从此二李便结下了梁子。

才有了后来李景林剑败李书文这样的讹传,其实这都是李景林弟子为了神化李景林而编传出来的事情。

神枪李书文一生挟技闯天下,纵横武林40年未逢对手。和他交手者非死即伤,他以“李狠子”名冠武林。以至到今天,他的大名仍被后辈武人膜拜敬重。

同样以实战著称,并且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美誉的郭云深与李书文到底谁更胜一筹?这个话题一直以来都为武术技击爱好者们津津乐道、谈此不彼。

形意圣手郭云深

有人说论功力俩人差不多,论出手还是李书文更狠。如果这样判断,那就大错特错了。

郭云深先生是形意拳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意能和八卦、太极三足鼎立,成为三大内家拳术之一,完全是靠郭云深打出来的。

郭云深直到晚年,好胜之心不减,和人比武仍能轻取对手。他赖以成名的三大绝技:半步崩拳、丹田气打、大杆子。后来被尚云祥继承,并得以宏扬。

在郭云深生平事迹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清朝光绪年间,河北隆平县知县钱锡采在京城仰慕郭云深的武功。特聘请郭云深到县衙任慕宾,并教他儿子钱砚堂武功。

隆平县有一位土豪叫窦宪钧,人称“土太岁”,拉帮结派、祸害乡里。钱锡采便请郭云深帮忙铲除恶霸。

后来窦宪钧为了报复郭云深,请了一位武功出众的高手刺杀郭云深。没想到,刺杀没成,反被郭云深失手打死。

郭云深误伤人命,自然就触犯了大清刑律,被关进了大牢。他在牢中仍每天坚持练功。由于戴着脚镣,他练崩拳时只能进一步跟半步,经过反复演练,才有了后来名满天下的“半步崩拳”,亦称作鸡形步崩拳。

后来,清光绪帝大婚,朝庭大赦天下。郭云深才得以重获自由。这次的误杀事件,让他以后和人较技比武,格外谨慎。每次比武即能制服对手,又不伤极对方。真正达到了收放自如的境界。

郭云深比武对手中,许多是含金量极高的人物。河北涞水县人李殿英,擅长谭腿和八极拳,以“铁腿”称雄武林,是孙禄堂先生的师傅。

二次比武负于郭云深后,不但自己拜了郭为师,改换门庭学习形意拳。后来,还把徒弟孙禄堂推荐给了郭云深。孙禄堂最终能成为武学的集大成者,郭云深先生是功不可没的。

孙禄堂曾对老师郭云深的功夫赞叹不已,他说:“郭先生虎扑能打三丈,我自己充其量只能打两丈五,前辈之难及,这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据传,郭云深曾和董海川比武,俩人高下难分,最终以平局收场。这场比武真假难辩,难以考证了。

但郭云深和八卦掌第二代宗师程廷华比武确有此事。部分老一辈八卦掌传人亲眼见过郭云深与程廷华比武时,拳击木门框所留下的深深拳印,足见郭云深岀拳之沉重,形意刚猛劲有多强了。

李存义先生和徒弟于传章,曾亲眼见证了郭云深和寺庙少林拳门高僧的比武。称郭云深多次以崩拳击倒高僧,高僧对郭云深的拳术佩服地五体投地,从此俩人成为好友,时常走动交流。

郭云深比武轶事众多,尤以晚年三胜“鬼八卦”大师焦洛夫为美谈。焦洛夫在当时的武林也是一流高手,他曾以一杆大枪轻取董海川高徒,万籁声先生的师祖“大枪”刘德宽而名震武林。

焦洛夫二次负于郭云深后,想到了一个阴招。他把刀绑在手臂上,当郭云深崩拳打来时,他想用手刀挑断郭的手臂。

没想到郭云深此时的功夫已达到了化境,他的阴招丝毫没有伤到郭,反被郭第三次击倒在地。此战是郭云深的收官之作,奠定了他在中华武林实战霸主的地位。

郭云深不仅是一位武学大师,他对《奇门》、《周易》都有深入地研究。他通过《周易》总结出形意的三层道理、三步功夫、三种练法和三层呼吸,是当今研究形意拳的珍贵资料。

郭云深比武对手的知名度要高过李书文的对手,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俩位大师都以不败战绩而完美收官,足以证明他俩在技击实战上以针尖对麦芒,相差甚微。

他俩用一生的行动为武术技击而正名,对武术那种孜孜不倦地探索精神,足以让我们后人敬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