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一路明十三陵,感一朝百年沧桑(下)

 海棠海平_行者 2023-02-01 发布于北京

明十三陵开放的只有神道、明成祖长陵、万历定陵和隆庆昭陵,2021年又开放了武宗康陵。长眠在天寿山麓的另外九位大明皇帝,不管生前有没有作为,不管是不是奇葩,身后的安宁都有了。越是大门紧闭,越是好奇,越是想进去看看。我也是14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获准进入宪宗茂陵、世宗永陵和熹宗德陵一探究竟。发几张当时的照片,让大家窥探神秘一角。

点击回顾:

走一路明十三陵,感一朝百年沧桑(上)

上文介绍了神道长陵,本文先带大家看“世遗宝藏 大明风华”明十三陵历史文化陈列展,再走进定陵茂陵永陵德陵

至此,包括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长陵、永陵和定陵在内的5座皇陵便悉数曝光。

世遗宝藏里的大明风华

癸卯将至,金玉满堂,先来看一件来自大明王朝的金环镶宝石玉兔捣药耳坠。这是一对做工精美绝伦,寓意吉祥如意,造型可可爱爱的耳坠。她的主人是明孝靖皇后。

耳坠整体长度仅8厘米。纯金打造的圆形耳钩如明月。耳钩下方坠着一颗晶莹剔透的红宝石。羊脂白玉雕琢的玉兔呈两腿站立状,上面两只小手正抱着一根杵子认真地捣药,活灵活现。仔细观察,还能看到玉兔身上用细腻刀工雕刻出的玉兔的白色绒毛,惟妙惟肖,十分逼真。玉兔红红的眼睛,恰好和上面的红宝石遥相呼应。玉兔脚下踏着一团镶嵌彩色宝石的金色祥云,用黄金打造的祥云造型,镂空部分,镶嵌着珍珠、碧玺和红玛瑙,彩色宝石点缀在金色的祥云上,显得雍容华贵,金玉满堂。

“世遗宝藏 大明风华”明十三陵历史文化陈列展展示金银器、丝织品、石构件、玉件和首饰等出土文物珍品60套105件,其中一级文物15件、二级文物8件、三级文物2件,其中有20余件文物首次与大众见面。

万历皇帝的金丝翼善冠,是我国考古界首次,也是迄今唯一主动发掘的帝王陵—定陵的出土文物。金丝翼善冠有前屋、后山、角三个部分,通体是由518根极细的0.2毫米的金丝编结堆垒焊接而成,孔眼匀称,外表不露任何接头痕迹,看不到任何断丝,充分反映了明代金银细工的高超技术。

万历皇帝用的大碌带,定陵出土的唯一一条。束带是明代制服上的重要服饰。大碌带上的祖母绿宝石块相当大,有20块左右,在当时,这样的祖母绿价值也在上万两白银。祖母绿周边镶嵌有红色的红石榴紫宝石和白色的珍珠。

金爵杯是定陵出土的金器中含金量最高的一件。满身饰以金龙,并放在二龙戏珠的托盘内,周围镶有珍珠宝石制成的花钗。它的三足、立柱、把和器身均是分别制成后焊接在一起,设计构思十分巧妙。

万历款金箸、鎏金素杯、鎏金花蝶匙

金簪

石构件

看着这一件件跨越时光的明代物件,仿佛能亲手触碰到明代历史的沧桑脉搏,感受宏阔壮丽的大明风华,穿越回大明王朝。 

定陵,唯一一座主动挖掘的皇陵

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以及他的两个皇后孝端皇后和孝靖太后的合葬陵。

朱翊钧(1563―1620年),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的第三子,隆庆二年(1568 年)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次年改年号为“万历”。登基初期,面临内忧外患,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万历朝新政。

明代中后期的皇帝很多耽于享乐,不理朝政,神宗皇帝就是典型代表。他亲政初期,勤于政务。但后期不理朝政,荒淫残暴,肆意挥霍,终日与妃嫔饮酒作乐,过着糜烂的生活。全国上下民怨沸腾,民不聊生。偏偏他占据着皇位长达48年之久,明朝江山在他手里,迅速没落。

国事可以不理,陵墓却一点儿也不能马虎。万历十一年(1583年)朱诩钧趁祭陵之便,带领文武官员、术士、钦天监等在天寿山亲自选定陵址,确定建陵规制。据传说,定陵建成后万历皇帝非常高兴,竟带领后妃和群臣来到陵园,一时兴起,竟在地下宫殿饮酒作乐。明神宗朱翊钧在位48年,是明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死于弘德殿。他为自己修建的定陵,虽不敢与长陵争锋,却也是十三陵陵墓群中较大的了。

孝端(1564―1620年),万历六年(1578年)册立为皇后。她性情温和,不得宠,也不争宠,故能正位中宫长达42年。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病故。

孝靖(1565―1611年)13 岁时被选入宫,为朱翊钧之母李太后的仕女。三年后,被朱翊钧青睐临幸有孕,生下了皇长子朱常洛,就是后来的明光宗泰昌皇帝。万历十年(1582年)封恭妃,万历三十四年进封皇贵妃,万历三十九年去世。因明制非皇后不得入陵,故未葬定陵,而葬在天寿山东井左侧的平岗地。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万历皇帝朱翊钧卒,38岁的长子朱常洛继位,是为光宗,母以子贵,朱常洛追谥母亲王氏为皇太后,但仪礼未成,自己先崩,由此还闹出一场沸沸扬扬的“红丸案”。是年 9 月,朱常洛之子熹宗朱由校继位,才为孝靖王氏上尊谥为“孝靖温懿 敬让贞慈 参天胤圣 皇太后”,迁葬定陵。

定陵位于昌平大峪山东麓,面对山峰浑圆的蟒山,在长陵西南方。始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花费800多万两银子,用了六年时间和无数人力、物力,修建而成。

定陵地面建筑的总布局呈前方后圆形,含有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前有宽阔院落三进,后有高大宝城一座,占地18.2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是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

定陵正门前方是汉白玉石桥,单孔,三座。

过了桥是螭首龟趺形制的神功圣德碑,原有碑亭,现仅存台基和无字石碑。亭周围原有祠祭署、宰牲亭、明定陵监等建筑物。

再往北是陵门,为单檐歇山顶式,制如外罗城门,黄瓦、朱扉,设券门三道,其左右各设有随墙式掖门一道。

庞大的祾恩门、祾恩殿以及两旁廊庑,都已在清兵入关时灰飞烟灭,只留下空荡荡的台基。就连清朝时在原址上重建的缩小了的殿宇,也未能逃脱沦为废墟的命运。

陵恩门遗址面阔五间,进深二间,下承一层须弥座式台基。台基之上龙凤望柱头式的石栏杆,前后还各设有三出踏跺式台阶。

陵恩殿初建时面阔7间,进深5间,重檐顶,规制宏阔。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为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所焚。清睿亲王多尔衮率兵入关又进行了拆除。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修葺时重建,改制为面阔5间,进深3间。民国初年,隆恩殿又遭火焚,仅存须弥座式台基。台基周围雕栏玉砌,龙凤石柱栩栩如生,各种花纹尤为精致。台基前后还各设有三出踏跺式台阶。台基前后各有一块丹陛石,雕刻龙凤戏珠图案的御路石雕,为整块的汉白玉石雕刻而成,雕工精湛。

穿过祾恩殿遗址,道路两边是定陵地宫出土的文物展览厅。这里展有明代皇家物品、明代的金银珠宝等,虽然大都是仿制品,但有些东西是在别的地方根本看不到的。

中国帝王生与死所享有的奢华和富有让你无法想象。如果对历史和文物感兴趣,在这里一定会大开眼界。

绕过棂星门和石五供,穿过明楼下方门洞,登上宝城城墙,来到明楼。

明楼为黄琉璃筒瓦,重檐歇山顶,四角及台阶都用巨石拼砌而成,枋、椽、斗拱也用石雕,加饰彩画,坚实美观。

明楼内的石碑,碑额篆书“大明”二字,碑身刻“神宗显皇帝之陵”。

宝城在明楼后面,是一道用城砖垒起的圆形大墙,墙上有垛口,城墙高 7.5 米,上厚下薄,周长约800 米。

围绕中间的大土丘,便是定陵的坟头,叫做宝顶,宝顶下是地宫。

定陵是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

沿林间小路前行,来到地宫。

走下七层楼梯,到达地下三十余米的深处,眼前豁然开朗,巨大条石整整齐齐码放着,构筑起高大的圆拱形地宫,如迷一般呈现出来,这其实只是左配殿。

穿过一条窄长通道,才到达地宫的中室。

墓室建筑平面布局仿明皇宫内廷建筑,由前、中、后、左、右五座殿室组成。前、中、后三室,象征帝后生前所居住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左右侧室象征妃嫔所居的东六宫和西六宫。

定陵地宫的建筑是按照外朝和内廷两部分的建筑规划设计的。

地宫的规制为“五室三隧”,“五室”,即玄宫的殿室共有五座组合而成;“三隧”,是指玄宫共设有三条隧道。

玄宫室顶均取双弧相交的锅底券形制,室间有雕刻精美的石门。

帝后梓宫及随葬物置于后室内。前室前有砖石隧道,系帝后梓宫入葬的墓道。整个地宫完全由石条砌成,石顶为弧形。

后室是玄宫的主室,室内设有棺床,上面停放着万历皇帝朱翊钧、孝瑞皇后、孝靖皇后的梓宫。皇帝朱翊钧的居中,孝瑞皇后的居左,孝靖皇后的居右。

梓宫之间散放玉料,帝后的随葬品储放在梓宫两侧26只楠木箱内。如今,摆放在玄宫后室的三口巨大的棺椁并不是原物,而是复制品。

玄宫的中室设有三座汉白玉石雕成的宝座,分属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宝座前有黄色琉璃五供,即一个香炉,两个烛台,两个花瓶。五供前各有一口青花云龙大瓷缸,缸里装有香油、铜瓢、灯芯,这就是当时所称的“长明灯”,亦称“万年灯”,但是由于关门后玄宫缺氧,所以长明灯并没有长明。

明定陵是我国主动挖掘的唯一一座皇陵,曲折的发掘过程与丰硕的考古成果曾经轰动世界,但后来,大量珍贵文物因保护不当而受到损坏,红漆棺椁被无端遗弃,帝后尸骨遭人为焚毁……

即使相隔了半个多世纪,这场中国考古学史上的沉痛教训仍然让无数考古学人为之叹息。

作为大明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万历的经历实在是多事,不论生前还是身后都遇上一大堆看了就头疼的事儿,实属悲哀!

一代枭雄,雄风不再,辉煌已成旧梦。从当初选址,到 300 多年后被发掘,定陵确有太多的谜团。从地下宫殿出来,仿佛与时光逆向而行,走出陵门,回望明楼,恍惚如隔世……

茂陵,少有的“一帝三后”合葬陵寝

茂陵,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和三位皇后王氏、纪氏、邵氏的合葬墓,是少有的“一帝三后”合葬陵寝。

根据昭穆制度,宪宗朱见深的陵寝应选在景陵之东,但由于景陵之东相当范围之内缺少“吉壤”,故最后选在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实行了“子随父葬”的原则。

明宪宗朱见深,英宗长子,正统十四年(1449年)立为皇太子。景泰三年(1452年)废为沂王。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之后复立为太子,改名见深。天顺八年(1464年)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成化。朱见深充分吸取了父亲朱祁镇冤杀贤臣,制造多起冤狱的教训,在朝廷大力提倡团结氛围,平反了包括于谦在内的众多大臣的冤案,恢复了被自己父亲废掉皇帝身份的景泰皇帝朱祁钰代宗的帝号,重新修缮了代宗的陵寝。宪宗即位之初,朝廷内部的压抑气氛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明朝的元气得到了恢复。在任期间,朱见深重用贤臣,政治一片清明。通过宽免赋税、减省刑罚,社会经济渐渐复苏,明朝又重新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但不久他就沉溺于声色犬马、神仙佛道之中,朝政比其父英宗时期还要腐败。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朱见深病逝,享年41岁,谥“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同年12月17日葬茂陵。茂陵始建于1487年9月,同年12月玄宫建成,葬入宪宗皇帝和皇后纪氏。1488年4月,陵寝建成,历时八个月。

孝贞皇后王氏,性情平和,宪宗死后,孝宗尊她为皇太后。武宗朝尊她为太皇太后。正德十三年(1518年)二月去世,六月葬茂陵。

宪宗一直宠爱比自己年长17岁的贵妃万氏。万氏宠冠后宫,权倾内外。万氏生一子,不幸夭折,从此后宫嫔妃凡是怀孕者,无不受到万氏暗算,宪宗为此也差点绝了后。万氏在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暴卒。宪宗一反仁、宣以来祖宗成法,在天寿山陵区西南部苏山脚下为万氏修建了园寝(当地人称万娘坟), 开创了明成祖以后在天寿山区为妃嫔另建园寝的先例。

孝穆皇后纪氏,是广西少数民族官员的女儿。成化初年南征俘入宫中,管理典籍。宪宗见她面貌清秀,对答如意,便私幸了她,从此身怀有孕。躲避过万氏的暗害,产下婴儿(孝宗皇帝)。万氏又命门官张敏将孩子抱出溺死,张敏瞒着万氏的耳目,暗中将孩子抚养至6岁。成化十一年,宪宗得知实情悲喜交集,迎接回自己的儿子。并颁诏天下,移纪氏于永寿宫。没几个月,纪氏又被万氏用毒酒害死。小皇子因受宪宗保护,才免遭毒手。纪氏死后,溢为"淑妃"葬京西金山。孝宗即位后,追溢为太后,迁葬茂陵。

孝惠后邵氏,既非皇后,又非皇帝生母,被葬入茂陵,另有关系。小时家贫,被卖给杭州镇守太监,送入皇宫,很快得到宪宗的宠爱,被册为贵妃,生兴王朱祐樘及岐、雍二王。武宗死后无子,根据明代兄终弟及的成法,召远在湖北的兴王世子朱厚總入承大统。邵氏死后,明世宗嘉靖皇帝将自己的亲奶奶奉为太后,葬入茂陵。一个贵妃,因孙子入继大统而奉为太后,从而葬入帝陵的,有明一代,惟此一人。

茂陵陵园的形制大体与裕陵相同,但规模略大。

宝城内琉璃照壁后面设有左右两个方向的踏跺,这一点与其他各陵不同。

至清朝末年,茂陵祾恩门因年久失修倒塌,民国年间祾恩殿也被拆毁,形成了残缺而落寞的景象。

尤其是明楼已经呈现半坍塌状态,野生的松树在城墙缝隙内扎根,年复一年,粗大的根部竟然将城墙挤歪,大片的城砖散落在地。

茂陵抢修工程从2009年7月启动,2011年终于完成自乾隆五十二年以来的第一次大修,残垣断壁的茂陵重现红墙黄瓦的辉煌景象。

永陵,规模仅次于明成祖的长陵

永陵,位于天寿山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朱厚熜的年号“嘉靖”,史称嘉靖皇帝,在位时间45年(1521-1566年),是明朝皇帝在位时间最长者之一,仅次于神宗皇帝朱翊钧的在位时间48年。嘉靖皇帝特别重视他的陵墓,由于在位时间长,所以永陵的修建规模仅次于明成祖的长陵,花费巨大,迄今保护较好。

嘉靖帝早期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后期崇信道教并痴迷于炼丹,昏庸无能,曾因百般残害宫女,发生了宫女差点勒死他的“壬寅宫变”。嘉靖十八年(1539年)之后的20年不再理政,怠政养奸。他留给后人的一大败笔是疏于或放弃东北的管辖,为后来的明亡,埋下了一颗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的隐患。

永陵因可能有《永乐大典》陪葬而闻名于世。《永乐大典》是嘉靖帝的酷爱,置于枕边常翻不倦。为了不使之遭火毁,他建起了一座专藏皇家典籍的全石垒砌的无梁殿皇史宬,把永乐大典放在里面。他还不放心,又命人历时四年抄录了一个副本。今天所见永乐大典之不全卷均为副本,而原本下落不明,有说毁于一场大火,有说被人偷偷从宫中带出。最为靠谱的说法是嘉靖帝将永乐大典当作了自己珍爱的随葬品置于地宫中。不过此谜团仍待解,这也成了明朝一大悬案。

嘉靖的第一任皇后在怀孕6个月时被他一脚踢死,年仅21岁,原因仅仅是皇后看见他与宫女调情而产生了不满。他的第三任皇后死于宫中火灾,是因为皇后几年前处死了他的爱妃,他便在火起时阻止宦官们前去营救,致使皇后被活活烧死。

永陵建筑独特、规模宏大。从远处看,宫门上方,就能够看到永陵后面的靠山阳翠岭。嘉靖皇帝之所以把永陵修在这里,就是看中了这里的风水,“主峰高耸,离宫天柱,主圣寿”。事实证明,嘉靖皇帝在位45年,活了60岁,那也是大明皇帝中的佼佼者了。

永陵是西南—东北走向。陵门,门开三洞,斑驳的围墙略显沧桑。

从中轴线上看,依次是祾恩门、祾恩殿、棂星门、石五供、明楼、宝城。神道中间御路墁砌条石,两侧为砖墁路面。

因祾恩门和祾恩殿早已损毁坍塌,只剩下了台基残迹,所以一眼就能看见宝城上的明楼。

祾恩门台基上还有一棵大白皮松孤零零地立着,颇醒目。

嘉靖帝不但修了自己的陵墓,又将自己的亲奶奶奉为太后,葬入茂陵,还在湖北钟祥按帝陵规制给他爸爸修了显陵。因为嘉靖帝原来是明宪宗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的儿子。正德皇帝薨后无子,他堂兄弟嘉靖帝便继承了皇位。这嘉靖帝登基后不甘心,就追封他父亲为恭睿献皇帝。所以,2000年明显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德陵,明朝建立的最后一座帝陵

德陵,是明朝建立的最后一座帝陵,它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墓,在天寿山陵域潭峪岭西麓。

大明传到朱由校的时候,已经到了按下葫芦浮起瓢、内有忧外有患的地步。除非朱元璋、朱棣再世,否则很难揽狂澜于既倒,更何况是一个16岁少年。

他爸,光宗朱常洛,是他爷爷万历一时兴起的产物,一直不被万历重视。万历喜欢的是郑贵妃所生的朱常洵,一直拖着不立朱常洛为太子,直到不能再拖了。对于儿子都不重视,对于孙子又能有多少关爱呢!

据说,朱由校都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做木匠活,如果生长在一个普通人家,他可能是一个出色的工匠。可惜,晚明的情况太复杂,一个“六级木匠”的水平是明显不足够的。

明熹宗朱由校在位七年(1620-1627年),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落水生病的朱由校服用“仙药”无效身亡,终年23岁。崇桢元年三月,葬于德陵。

崇桢十七年(1644年)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入北京,德宗元配懿安皇后张氏自缢而死。顺治元年(1644年),清廷将她葬入德陵。

德陵是明朝营建的最后一座帝陵,太难为他的继任者崇祯了,在近乎无米之炊的情况下勉强修建起帝陵。

建成后的德陵又历经磨难,明末被努尔哈赤的儿子阿济格带兵毁过一次地上建筑;崇祯抽空进行了重建;乾隆朝做了拆大改小的修复。

民国时期陵门、陵恩门、陵恩殿均毁;解放后被雷电击中,明楼、宝城及其它附属建筑残坏较为严重。

2002年-2005年庆陵进行了全面修缮。 

逝者如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今安在否?明思宗勤俭为政,却也不能挽救国运危亡,最终自缢于景山,其悲剧性的结局,令人倍感无奈叹息。

历史漫长悠久,王朝兴衰更迭,昔日王朝皆已被碾作泡沫,唯有山间清风,天之明日,今之陵墓,无休无止,见证永恒。

·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