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父临终遗言说:脂肪瘤就是尿憋出的鼓包!通尿就能解决!

 geoallan 2023-02-01 发布于四川
多年后我才明白:当手术盛行时,患者将再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救治!

因为我从小便跟着师父一同学医,所以我和师父的感情十分深厚。记得师父当时在弥留之际时,我立马买票回去看他。而当我赶到时,师父刚经历过短暂的抢救,而这一次他的状态格外的好,像是没生病一样,但我却控制眼泪不让留出来。

因为在学医人看来,这就是弥留之际了,大部分人在弥留之际的状态都会比生病时的状态好很多,也被现在称为'回光返照’。而我在师父病床前守着他时,他从枕头下拿出一张黄黄的纸给我,让我细细研究。

我打开一看,上面竟然写着'脂肪瘤就是尿憋出的鼓包!通尿就可以解决!’正当我发出疑问时,师父却去了。

于是我便开始每天都在研究这幅方子到底是什么含义?毕竟尿?脂肪瘤?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能联系到一起就像是天方夜谭一样。

后来随着临床经验的增多,我才明白这其中到底有何含义!而脂肪瘤做手术就像是割韭菜,割了一茬又长出一茬,于是就会形成割-长-割-长……反反复复,只有彻底把根部除掉,那么韭菜自然就不会生长,而脂肪瘤自然就会彻底消失了!

我的一位患者,她来找我时,把诊室的门关上,然后就开始挽起裤腿、撸起袖子,说:医生,能不能给我看看脂肪瘤?我之前只是胳膊上有几个,做过一次手术,把这些脂肪瘤切除了。

可是还没到3年时间,你看看我这胳膊、腿上全是,有的摸起来还能够移动。

我一看这他这全身上下的脂肪瘤加起来,起码有30个多,小的如花生,大的如鸡蛋。刻诊,见他舌苔白腻,脉滑。

了解情况后,我便给她开方:陈皮、茯苓、灸甘草、浮萍、蝼蛄、橘红、白芥子。并嘱咐他多喝水,有尿不要憋,尽快上厕所。

结果,用药3剂,上厕所次数增加;用药10剂,身上的脂肪瘤开始出现缩小的趋势,最终用药1个月,脂肪瘤基本上消失,就剩下一些花生大小,于是再开方10剂,脂肪瘤消失。随访5年,未见复发!

这究竟是为何呢?

首先,脂肪瘤在中医看来就是痰核。而痰核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痰湿。

可这个痰湿从何来的呢?

中医讲,脾主运化,可以代谢水湿,使之不至于成痰,同时气能输布津液,可以维系津液的正常输布,使之不结成痰湿。而当脾虚气弱,运化和输布失常,人当然有痰浊聚集在体内了。

痰湿这时就会聚集体内,像是一个水盆一样,水越来越多,慢慢的就会溢出。于是地面就脏了,同理皮肤就出现一个又一个的脂肪瘤了。

而《黄帝内经》曰:'阴阳气道不通,四海闭塞,津液不化,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则下焦胀,水溢则为水胀,此津液五别之逆顺也’。

在人体而言,膀胱就是水府,为众水所归之处,如果水湿不下归膀胱,还往上逆窜。这时就会来到皮肤,在皮肤上形成鼓包。也就是脂肪瘤。

而这些水湿本应该通过下焦的膀胱排泄出去,但是因为现在的人喜欢憋尿,熬夜,纵欲,这就会导致膀胱出现问题,膀胱有问题了,自然水湿尿液就不能正常的代谢出去,于是堆积在体内。

日久生热,就会化为痰湿,痰湿凝聚,凝聚成一块一块的,于是脂肪瘤就是一个又一个。所以说,只要膀胱好了,尿包包裹住了,水液能够正常流走,那么脂肪瘤自然就消失不见了啊!

这副方子则是:

1. 健脾益气——陈皮、茯苓、灸甘草

陈皮既能化痰,又能行气,还能健脾。茯苓治湿,湿生痰,湿是痰的母亲,也就是说,痰是在湿的基础上一点一点形成的,所以治痰先治湿是有一定道理的。

最后再用点炙甘草来顾护一下脾胃。

2. 补膀胱经——浮萍、蝼蛄

浮萍、蝼蛄补益膀胱,促进体内水液的流通,让多余的水湿流走。

3. 化痰散结——橘红、白芥子

橘红,理气化痰,白芥子,去皮里膜外之痰,专门搜刮胁肋部的顽痰,就相当于在中间把痰给剔除出来。

普通的痰瘀属于散兵游勇,而痰核这种痰瘀已经成了气候,等于敌人在此安营扎寨了,力量强大了。这个时候,必须要选择一些气锐力猛,能过关斩将的药物,白芥子就可以。

就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只有我这一个医生懂?

现在的社会,人心太浮躁了,总想着赚钱。而赚钱这件事本身就没错,错就错在了医者拿着患者的病痛,一次又一次的赚取钱财!

患者来到医院能多做几个检查就多做几个,能拍x光就拍,能吃开点药就多吃……就连药店也是如此。我总是在感慨:当手术盛行时,患者将再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救治!医者则享受无穷无尽的钱财!

我很痛心这种做法,将患者当做利益来源的工具,丝毫不记得当初从医的初衷,只想着怎样敛财。但我却无法改变,所以我只能坚守自己的本心,不愿被同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