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叙文之散文答题技巧详解和模板公式

 下雪的温柔q6ls 2023-02-01 发布于山东

考点一、把握主要内容

命题热点: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归纳文章主题。(2)理清文章思路,找出文章线索。(3)筛选主要信息,填写部分情节。

解题技巧:

1.概括主要内容:

1)提炼要素法:通读全文,提炼概括文章的六要素,然后进行合理组织,语言要简洁凝练。

2)题目扩展法:对题目进行扩展充实。

3)摘录、增删语句法:引用、整理或增删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点题句、关键句、主旨句、重点段落中心句、议论抒情句。

4)概括法:(何时)某人(何地)做某事,产生怎样的影响(结果)

5)叠加法:分别概括几个段落的主要内容,组合成句。

6)取主舍次法:抓住重点段落、主要事件内容进行概括。

2.筛选整合信息

(1)审题。确定题目的要求,梳理并分析关键词。

(2)定位。找到题目中提示词句的位置或意义覆盖的范国。

(3)分析筛选。分析筛选信息时要注意:根据题目分析要点,找出解答的有效信息。要找准相关句段中的概括性词语,若没有概括性的词语,则要根据相关内容进行概括。除重复的、次要的、无效的信息,根据题目的要求筛选出有效信息。按分值答题。

(4)组合要点,连成向段,要做到简洁通顺、完整规范。

考点二、把握主旨情感

1.从分析散文类型入手。不同散文表达中心的方法不同,借此可以帮助我们确立归纳的着眼点和归结点。叙事散文应看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精神人格;写景状物散文应分析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议论性散文主要分析阐发了什么观点或哲理;咏物散文最鲜明的就是托物言志,主要分析所托之物被赋予了哪些象征意义。

2.抓住中心句。中心句往往点明了全文或段落叙述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心句就抓住了内容要点;

3.分析文章的标题。标题常常能作某些交代,或暗示、提示文章体裁,或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暗示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意图,对把握文章的主旨有一定的帮助;

4.分析文章的抒情、议论成分。在散文中,作者往往通过议论句或抒情句来表明自己的观点与态度,抓住了这个观点、态度,就能够把握文章的中心;

5.从反复出现的词句或暗示主题的关键词语入手,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6.从作者对人物、事件或事物的情感态度入手。

7.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段。文章的主旨一般位于段首或段尾。

考点三、分析文章线索

(一)确定文章的线索

1.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为线索。如《我的母亲》以母亲为线索,记叙了母亲对影响较大的几件事;(3)以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散步》以散步为线索,展现一家人无限温馨的画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

6)以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如《荔枝蜜》以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提示: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如《藤野先生》,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本文还有一条内在的线索,就是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变化;

2.关注文章标题。有的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的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3.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这些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是为了突出、强调文章的主题,同时也显示了文章的脉络层次;

4.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因为散文中的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二)分析线索的作用

线索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结构安排: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严谨。

叙述条理:彰显行文脉络,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主题表达:使文章主题的表达更充分,更集中。

考点四、赏析表现手法

命题热点:

1)辨识表现手法,分析其作用。(2)分析人物形象。

解题技巧:

表现手法。广义的表现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作用具体如下:

1)小中见大:本文从我们所熟知的……入题,抓住…………特点,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或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

2)对比:本文巧用对比,把…………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出……

3)象征:本文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地描写刻画,更好地达到了表现……的目的。

4)巧合:本文巧妙地运用了巧合,……,既在读者的意料之外,却又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很好地表现了主题,令人读后不免颔首称许。

5)先抑后扬:本文运用了抑扬之法,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使所表现的对象更丰满,更鲜明。

6)衬托:本文运用了衬托之法,用的……衬托…………,使作者对表现对象的表达意图更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7)烘托:本文大量运用环境烘托,把表现对象的……心理,放在一个……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8)托物言志: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或人生观或生活态度或精神品质)

9)卒章显志:本文运用了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点明了……的主旨,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

10)悬念: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悬念的表现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并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

11)首尾呼应:文章首尾呼应,使结构、内容更……,中心更……,从而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共鸣。

1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描写……的情景,烘托了一种……的气氛(或者渲染了一种……的氛围),表达了人物……的感情(心理)

13)虚实结合: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考点五、人称作用

1.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真实的感受,便于直抒胸臆。作者所见所闻的事情能够真实地表现出来。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

2.第二人称:表情达意方面,运用第二人称往往便于直抒胸臆,有明确的倾诉对象。可用拟人手法,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

3.第三人称: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便于客观描述,但缺少真实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考点六、分析人物形象

1. 抓住主要事件。根据事件提炼人物的感情、性格、品质。

2. 分析描写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具体描写中归纳人物心态。

3. 关注侧面烘托。在对其他人物及环境描写中,常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这为主要人物的定位起重要作用。

4. 关注人物的年龄、身份和职业等要素。各类人物通常有固定性格基因。如孩子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农民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5. 从原文中找关键词句。文本中通常含有明示或暗示人物感情、性格的词句。

概括人物形象常用的词语有:

寡言少语、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郁郁寡欢、洒脱、循规蹈矩、狡猾、豪放、泼辣、热心、胆小、老实、圆滑、暴躁、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执着、势利……

【答题格式】

句子(段落)运用了……的描写方法,描写了……(内容),刻画(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精神)

考点七、理解标题含义或作用

命题热点:

1)理解标题含义,分析标题作用。(2)根据文意拟写标题。(3)辨析段落作用。

解题技巧:

1.理解标题含义。

1)分析标题的关键字词。就是从理解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2)分析标题的指代义。标题的指代内容一定在文中。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人物特点、作者情感、文章主旨等,提取整合分散在各段的有用信息,归纳为一个短语或一句话。

3)分析标题的修辞义。有些文章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这就要先将标题运用的修辞还原后再作分析,从而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4)分析标题的双关义。标题含义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

5)分析标题的象征义。

2.分析标题作用。

1)交代文章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点明或突出文章主旨;(3)交代行文线索,文章的情节都围绕此展开;(4)运用修辞,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5)揭示比喻义、象征义;(6)奠定感情基调;(7)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8)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

3.拟写标题。

要求:新颖、简洁、凝练、概括、个性,能吸引人的眼球。(有字数限制)

1)找文章线索,以线索为题;(2)明确中心,以点明中心的短语为题;(3)反复研读开头和结尾,用其关键短语为题;(4)关注反复出现的句子,选择重要短语为题;(5)抓住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事物,以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事物为题;(6)把握作者情感,用表达作者情感的短语为题。

考点八、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题模板】

解释加点词语的原意+加点词语的在这儿的意思(这个词语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表达了)……的情感(性格)。

考点九、赏析语句

1.从修辞角度赏析。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深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能特别突出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某一特征。

答题三步:

(1)判断采用什么修辞手法;(2)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3)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含义。(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答题格式】

这句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表现了、描写了)……,表现了(人或事物) ……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某某事物的……的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从用词的角度赏析。

词语的选用:动词、形容词、短语。

【答题格式】“xx”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情态、过程),表现了……的心理,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

(1)议论句:揭示……的道理,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

(2)抒情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引起读者共鸣。

(3)描写句: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从xx(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4.从句式角度赏析。

(1)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2)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3)反问句:加强语气。(4)感叹句:抒发强烈的感情。

考点十、分析语言特色

1.赏析语言特色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词语的选用:动词、形容词、短语。

句式的选用:长短句的交错使用,疑问句、感叹句的恰当表达。

标点的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的巧妙运用。

修辞的使用:比喻、比拟等可以增强文字表现力。

2.常见的散文语言特色,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生动形象:语言风趣活波,表达生动传神,感染力强。

朴实自然:语言平实质朴,清新自然,有真情实感。

含蓄深刻: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富含哲理。

音韵和谐:语言节奏明快,音节和谐,富有韵律。

【答题格式】

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xx(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xx”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上面词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考点十一、观点表达

散文阅读的开放性考题可分为:(1)根据文本对描写对象谈自己的感受;(2)根据文本对人物情感谈自己的感受;(3)品味文本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1.谈看法。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2)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3)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2.谈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

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1)指出本文蕴含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2)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3)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做。


关注小编,给您好看
图片

部编本中学语文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