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 就诊科室: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 竺挺医典专家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 本词内容由百度健康医典原创,三审三校日常 概述 指血管内由血液或成分凝集成的固体质块位于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循环系统部位、可见于手术恢复期、创伤或 长期卧床人群。 静脉血栓以药物治疗为主。 应积极治疗,预防血栓发生。
常见高危诱因主要包括肥胖、过量吸烟饮酒、药物滥用、有心血管疾病史或家族史等。 ♥ 指血管内由血液或成分凝集成的固体质块 位于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循环系统部位 可见于手术恢复期、创伤或长期卧床人群 静脉血栓以药物治疗为主 血栓是什么? 血栓是指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 、积聚的白细胞 和红细胞 组成。正常情况下,血液本身具有可凝固性,帮助人体在外伤、流血情况下发挥局部凝固、止血等作用,但凝血过程中若凝血-抗凝机制平衡被破坏,便可导致血栓形成。 血栓可发生于动静脉、毛细血管等整个循环系统部位,患有肿瘤 、动脉粥样硬化 、心力衰竭 、糖尿病 、血管炎 等疾病可增加血栓发生风险,应积极治疗,预防血栓发生。 血栓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 血栓目前无权威流行病学统计数据,但近年来我国深静脉血栓总体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是诊断意识和诊治水平的提高,导致漏诊率和误诊率下降引起。 深静脉血栓多发于肿瘤、创伤 、手术恢复期、长期卧床、分娩患者;脑血栓 多发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 血栓有哪些类型? 血栓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前者又包括深静脉血栓、肺血栓栓塞 、血栓性浅静脉炎,后者包括心房血栓、外周动脉血栓和脑血栓。另外,血栓根据其形态不同还可分为以下几类: 白色血栓 常发生于血流较快的部位,如心脏瓣膜、心房内和动脉内,属陈旧性血栓,镜下显示是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肉眼观察其呈灰白色小结节或赘生物状,表面粗糙、质实,又称为血小板血栓或析出性血栓。 混合血栓 往往是血栓由新鲜向陈旧的延续,见于血栓的体部,其呈现为网状结构,由一层血小板、纤维素和一层纤维素网络大量红细胞交替排列而成。 红色血栓 主要见于静脉内,大都为新鲜血栓。镜下可见纤维蛋白网眼内充满大量红细胞,肉眼呈暗红色,经过一段时间后因血栓内水分被吸收而变得干燥、无弹性、质脆易碎,容易脱落成栓塞。 透明血栓 又称为微血栓,是指发生于微循环的血管内,主要在毛细血管,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由于其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蛋白构成,故又称为纤维素性血栓。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问 脑血栓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答 脑血栓 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 、高血脂 等自身病变使管腔狭窄、闭塞而形成,该病可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缺血、缺氧、软化、坏死,进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 、失语。常见高危诱因主要包括肥胖 、过量吸烟饮酒、药物滥用、有心血管疾病史或家族史等。 问 水蛭素真的能溶解血栓吗? 答 水蛭素可以治疗血栓,但其作用机制并非溶解血栓,而是抑制血栓形成。血栓的形成主要是凝血酶水解蛋白后引起一系列复杂变化,最终引起凝血,出现血栓。 而水蛭素是从中药水蛭中提出来的有效抗凝成分,能够灭活凝血酶的活性,因此具有很强的抗凝血作用,从而抑制血栓形成。该药属于临床用于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的辅助药,也可用于动、静脉血栓性疾病的防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液透析 中的抗凝等,通常以静脉注射为主,而且临床上目前较多使用基因重组水蛭素。 问 脑血栓和脑梗的区别? 答 脑梗死和脑血栓没有明显的差异,脑梗死是正规的医学名词,脑血栓是老百姓的俗称,很多时候两者等同。若从严格程度上讲,脑梗死范围更广,包含脑血栓和脑栓塞。 脑梗死的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临床表现,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血流动力学机制所致的脑梗死三种类型。其中脑血栓多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病,临床症状在发病后数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以偏瘫 、偏身麻木、言语含糊、行走不稳为常见表现,也可出现头晕、头痛、呕吐甚至昏迷等症状,严重时导致死亡。 脑栓塞主要指心源性脑栓塞,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活动中急骤发病,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症状同脑血栓。 第三节:就医 若出现肢体疼痛、肿胀、胸部或上背部疼痛、呼吸急促、头痛、呕吐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一般医生通过询问病史,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可明确诊断,再给予对应的治疗。 血栓去哪个科室就诊? 血栓患者一般到血管外科就诊,若症状比较严重,病情严重危及生命要立即到急诊科就诊。如果伴有心血管症状,可就诊于心血管内科;如果伴有脑血栓 症状可就诊于神经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血栓? 根据患者存在高凝或血栓前状态的基础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妊娠、易栓症、近期做过手术及创伤、长期使用避孕药等,结合有各种血栓形成及栓塞的症状体征,以及血管造影、多普勒血管超声、CT 等影像学检查和血液学检查结果,可以明确诊断。需注意不同的血栓类型诊断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应针对性选择相关项目,科学地进行检查。 血栓要做哪些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时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生命体征是否稳定,有无感觉障碍或反射异常,病变部位是否存在压痛或肿块等。 血栓有哪些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 主要是血液检查,通过测定有关的凝血状态指标,判断血栓形成情况。但需要注意,血液学指标可受生理和药物因素影响,且正常对照值变异也大,故需作多项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及动态观察,方能正确判断高凝状态的意义。包括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测定、凝血四项 以及血流状态等检查。 血管造影检查 可了解血栓的部位、大小、形状,对已形成的血栓有较高诊断价值,但该项目是一种创伤性检查,对早期血栓形成的诊断敏感性差。 多普勒超声检查 该检查简便,属非创伤性,四肢静脉血栓尤其适合,但不能发现小血栓,若动脉壁有钙质沉着或手术瘢痕时,声波传导会受影响。 CT或磁共振检查 是目前诊断动脉及心脏内血栓定位正确率最高的检查,并对血栓的治疗和预后情况判断有一定价值。 125碘-纤维蛋白原 试验 对近期发生的血栓准确性、灵敏度较高。 遗传学检测 有助于评估是否有凝血因子变异,例如活化蛋白C抵抗症(凝血因子V基因Leiden突变等)、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等。 第一节:概述 血栓是指血管内由血液或成分凝集成的固体质块位于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循环系统部位 可见于手术恢复期、创伤或长期卧床人群 静脉血栓以药物治疗为主 血栓是什么? 血栓是指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红细胞 组成。正常情况下,血液本身具有可凝固性,帮助人体在外伤、流血情况下发挥局部凝固、止血等作用,但凝血过程中若凝血-抗凝机制平衡被破坏,便可导致血栓形成。 血栓可发生于动静脉、毛细血管等整个循环系统部位,患有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糖尿病、血管炎等疾病可增加血栓发生风险,应积极治疗,预防血栓发生。 血栓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 血栓目前无权威流行病学统计数据,但近年来我国深静脉血栓总体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是诊断意识和诊治水平的提高,导致漏诊率和误诊率下降引起。 深静脉血栓多发于肿瘤、创伤 、手术恢复期、长期卧床、分娩患者;脑血栓 多发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 血栓有哪些类型? 血栓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前者又包括深静脉血栓、肺血栓栓塞 、血栓性浅静脉炎,后者包括心房血栓、外周动脉血栓和脑血栓。另外,血栓根据其形态不同还可分为以下几类: 白色血栓 常发生于血流较快的部位,如心脏瓣膜、心房内和动脉内,属陈旧性血栓,镜下显示是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肉眼观察其呈灰白色小结节或赘生物状,表面粗糙、质实,又称为血小板血栓或析出性血栓。 混合血栓 往往是血栓由新鲜向陈旧的延续,见于血栓的体部,其呈现为网状结构,由一层血小板、纤维素和一层纤维素网络大量红细胞交替排列而成。 红色血栓 主要见于静脉内,大都为新鲜血栓。镜下可见纤维蛋白网眼内充满大量红细胞,肉眼呈暗红色,经过一段时间后因血栓内水分被吸收而变得干燥、无弹性、质脆易碎,容易脱落成栓塞。 透明血栓 又称为微血栓,是指发生于微循环的血管内,主要在毛细血管,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由于其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蛋白构成,故又称为纤维素性血栓。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问 脑血栓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答 脑血栓 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 、高血脂 等自身病变使管腔狭窄、闭塞而形成,该病可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缺血、缺氧、软化、坏死,进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 、失语。常见高危诱因主要包括肥胖 、过量吸烟饮酒、药物滥用、有心血管疾病史或家族史等。 问 水蛭素真的能溶解血栓吗? 答 水蛭素可以治疗血栓,但其作用机制并非溶解血栓,而是抑制血栓形成。血栓的形成主要是凝血酶水解蛋白后引起一系列复杂变化,最终引起凝血,出现血栓。 而水蛭素是从中药水蛭中提出来的有效抗凝成分,能够灭活凝血酶的活性,因此具有很强的抗凝血作用,从而抑制血栓形成。该药属于临床用于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的辅助药,也可用于动、静脉血栓性疾病的防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液透析中的抗凝等,通常以静脉注射为主,而且临床上目前较多使用基因重组水蛭素。 问 脑血栓和脑梗的区别? 答 脑梗死和脑血栓 没有明显的差异,脑梗死是正规的医学名词,脑血栓是老百姓的俗称,很多时候两者等同。若从严格程度上讲,脑梗死范围更广,包含脑血栓和脑栓塞。 脑梗死的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临床表现,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血流动力学机制所致的脑梗死三种类型。其中脑血栓多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病,临床症状在发病后数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以偏瘫、偏身麻木、言语含糊、行走不稳为常见表现,也可出现头晕、头痛、呕吐甚至昏迷等症状,严重时导致死亡。 脑栓塞主要指心源性脑栓塞,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多在活动中急骤发病,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症状同脑血栓。 第二节病因 参考资料 [1] 弓文清,魏汝峰,马慧等.青少年静脉血栓的超声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29(3):275-276,283. [2]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护理专业委员会.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与管理专家共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6):17-21. |
|
来自: 新用户8819Qt8G > 《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