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江送别+​送柴侍御——2020·浙江卷赏析

 和马老师共读诗 2023-02-02 发布于四川

仓促成文,思虑不完备的地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轻点“通俗国学”四字,和你一起解读高考诗歌。

2020·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秋江送别 [唐]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9. 这两首送别诗在情感上,《秋江送别》突出离别的不舍与感伤;而《送柴侍御》突出送别的乐观与豁达,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怀类似。

20. 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

【赏析】

这是两首赠友送别的七言绝句。在古代,由于交通与通信的不便利,离别之后再难相见,于是离别总是寄寓着伤感。但并不是所有送别诗都抒发伤感情怀。有的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前行的祝福与勉励;叙写离别时的乐观与豁达;还有的送别诗抒发人生感慨,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秋江送别》主要借友人离别而传达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悲伤;《送柴侍御》写送别的乐观与豁达,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怀类似

秋江送别——从标题中,“送别”二字表明这首诗是赠友送别诗。“江”字点明送别的地点,与下文“归舟”、“江南江北”相呼应。“秋”字点明送别的季节。一到秋天,万物凋零,此时的离别隐隐暗含离别的伤感。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诗人与友人相互道别,眼前的一只只归舟、一行行车马,整肃齐备,四下里都是道别的气氛。最后分别的时刻到了。江南江北的人互相远望,不舍离别。一个“望”字流露出真挚的友情。“望”这个动作为下面两句抒情蓄势。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谁说相隔的江水只是一江水呢?“我”只觉得与友人已身处两乡,相距太远了。作者与友人并没有真正分别,却让读者已经感到离别的痛苦了。再一次证明王勃与友人的深情。
《送柴侍御》——柴侍御是送别的对象。送字点明这首是赠友送别诗。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沅水“武冈”是友人即将远行的地方。沅水的波浪接连着武冈,在这离别之际,不感到有离别的伤感。是否这两人感情不深呢?后两句诗揭示了答案。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虽然你离开了,但是我们享有一样的青山,一样的云雨,连天上的明月都是一轮。既然如此,你的离别也就不应该悲伤了。体现了王昌龄送别友人的乐观与豁达。

【题目分析】

 前人评《送柴侍御》”。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
要解答这道题,需要分析比较这两首绝句后两句的含义。并且要了解的含义。即回答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新在何处,妙在哪里。
首先,从意象的运用上,王勃的诗选用了“山”“水”,但却将“一水”“山川”隐于句中。而王昌龄的诗则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意境开阔,具有鲜明的个性。其次,空间处理上,王勃的诗化近为远。“已觉山川是两乡” 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强调了心理距离之远。而王昌龄的诗则是化远为近。云雨相同,明月共睹,使“两乡”为“一乡”,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语意新颖,出人意料。最后,抒情方式上,“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王勃自问自答,以议论的形式直接表达了别离的感伤。而王昌龄则以景作结,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参考答案】

①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
②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朓诗有“何况隔两乡”);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
③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余韵悠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