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供水信息化行业发展背景分析 多因驱动供水信息化迈入智慧化阶段

 观研天下 2023-02-02 发布于湖南

、管理压力增大,信息化成为供水行业必然发展趋势

在中国城镇人口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城镇水务建设不断加快,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但另一方面,当前我国供水管网迅速扩张导致管理压力加大,同时叠加供水管网漏损率较高,污水排放量持续增多等因素,供水信息化需求快速提升,信息化成为供水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供水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3-2029年)》显示,据数据,2021年我国城市供水管道长度达105.99万公里,较上年同比增长5.3%,我国城市公共供水官网漏损率达12.68%,我国污水年排放量达589.64亿立方米,较上年同比增长3.2%。

据数据,2021年我国城市供水管道长度达105.99万公里,较上年同比增长5.3%,我国城市公共供水官网漏损率达12.68%,我国污水年排放量达589.64亿立方米,较上年同比增长3.2%。

数据来源:中国供水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3-2029年)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供水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3-2029年)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供水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3-2029年)

政策对智慧水务提出要求,助力供水信息化发展

供水管网漏损是水务行业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管网漏损不仅浪费水资源、增加供水企业成本,而且影响供水水质,给饮水安全带来隐患。与国际先进地区相比,我国公共供水管网的漏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提高管网控制能力、降低漏损率是我国水务企业的当务之急。

水务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在供水管网漏损压力持续增大背景下,政策对智慧水务、信息水务提出要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国家节水行动方案》《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行业政策的发布推进水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升级,也为我国供水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水务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在供水管网漏损压力持续增大背景下,政策对智慧水务、信息水务提出要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国家节水行动方案》《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行业政策的发布推进水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升级,也为我国供水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数据来源:中国供水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3-2029年)

我国供水信息化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政策部门主要内容
2021.12《"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加强智慧水利建设,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按照"强感知,增智慧、促应用“的思路,加强水安全感知能力建设,畅遇水利信息网,强化水利网络安全保障,推进水利工程智能化改造,加快水利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水利体系。
2021.10《“十四五"智慧水利建设规划》水利部坚持“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总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以网络安全为底线,通过建设数字李生流域、“2+N"水利智 能业务应用体系。水利网络安全体系,智慧水利保障体系,推进水利工程智能化改造,建成七大江河数字李生流域,在重点防洪地区实现“四预",在跨流域重大引调水工程,跨省重点河湖基本实现水资源管理与调配"四预”,提升N项业务应用水平,建成智慧水利体系1.0版,水利数字化、网络化和重点领城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力驱动。
2021.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开展污水处理差别化精准提标,推广污泥集中焚烧无害化处理,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宰达到90%,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超过25%。储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创新完善自然资源。污水垃圾处理.用水用能等领城价格形成机制。以乡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为重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鼓励再生水利用,单位GDP用水量下降16%左右。
2019.04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国家发改委、水利部提出加强公共供水系统运行监督管理,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建立精细化管理平台和漏损管控体系,协同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专业化管理。重点推动东 北等管网高漏损地区的节水改造。
2017.05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住建部、国家发改委提出扩大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有序关停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提高公共供水有效供给开展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加强供水管网漏损检查和改造,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
2017.01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住建部提出要推进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到2020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要完善供水管网检漏制度,通过供水管网独立分区计量和水平衡测试等方式,加强漏损控制管理,在漏损严重或缺水城市开展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示范工程。
2016.10全民节水行动计划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住建部等9部委科学制定和实施供水管网改造技术方案,完善供水管网检漏制度,加强公共供水系统运行的监督管理。对受损失修、材质落后和使用年限超过50年的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到2020年, 在100个城市开展分区计量、漏损节水改造,完成供水管网改造工程规模约7万公里,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
2015.04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务院提出对使用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到2017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0%以内; ..... 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
2014.08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提出电力、燃气、交通、水务、物流等公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运行管理实现精准化、协同化、一体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
2014.03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提出要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加强城镇水源地保护与建设和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确保城镇供水安全;提出发展智能水务,构建覆盖供水全过程、保障供水质量安全的智能供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发展智能管网,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管网的信息化管理和运行监控智能化。
2013.08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务院提出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支持公备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快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水务、智能国土、智慧物流等工程

资料来源:中国供水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3-2029年)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下,供水信息化迈入智慧化阶段

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和带动水务现代化、提升水务行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保障水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水务信息化在过去多年的不断发展,智慧化运行的目标已经成为水务行业发展的共识。随着物联网、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我国供水信息化迈入智慧化阶段。

智慧供水通过智慧水务系统可加强行业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统一、协调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开发推广信息化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促进供水信息资源共享。供水企业实现远程控制管理,对水务行业升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供水信息化成为大势所趋。

智慧供水通过智慧水务系统可加强行业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统一、协调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开发推广信息化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促进供水信息资源共享。供水企业实现远程控制管理,对水务行业升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供水信息化成为大势所趋。

资料来源:中国供水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3-2029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