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脂砚斋评石头记(全集)

 广州玉 2023-02-02 发布于广东

红楼一梦丨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1.千人千面

轻掩书卷,叹若细丝,浩浩汤汤,经久不息,终于在无尽的感慨中读完了《红楼梦》。请了年假,所以,也终于有时间停下来写一写,这一个月的阅读,宛若一梦。

在这本号称“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鸿篇巨著里,有的人看到了黛玉的叹息、宝玉的疯癫、宝钗的圆润和一幅幅立体丰满的画卷,也有人看到了贾琏的淫乱、凤姐的算计、雨村的奸猾和一幕幕大厦将倾的掠影,想来大家都是没错的,只是我们看惯了美好的结局,所以才如鸵鸟一般不愿意去正视那些藏污纳垢之事。

但是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红楼梦,如果有人愿意用一辈子去研究这本书,那么我们也得接受有人对它大放厥词,比如,薛之谦就称之为淫书。彼时,刚看了前四十回,完全沉浸在宝黛的美好爱情里,因此对这种炒作行为嗤之以鼻,但待读完八十回,才觉,称《红楼梦》为淫书,也无甚大错,脂砚斋也屡屡批其为淫,焦大在醉骂时也曾说过:

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冷郎君在评论荣府时更是不留情面:

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况还有贾琏等一众淫邪小人,且文中凡列“淫”字九十六,由此看来,称荣府为淫府,《红楼梦》为淫书,也并不为过。

但就像金瓶梅一样,普通人看到的是淫,是否作者本意就是写一本淫书?肯定不是。东吴弄珠客在《金瓶梅序》里的评论可以用来解释,他说:“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也”。故而,抛去那些淫邪腌臜之事,我们来谈一谈在《红楼梦》里我所印象深刻的美好和伤心。

2.那些美好和伤心

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最知己的一双璧人。历来对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前些日,几个无聊之人为宝玉票选佳偶,结果,宝钗、湘云居首,黛玉落选,落选的理由是不敢娶。想来这是投票的诸位把自己代入了宝玉,未读红楼之前,我也觉得宝钗会比较符合大众的口味,能识大体、精明强干,而黛玉则爱使小性、病病殃殃,但读了红楼之后,才觉,这些投宝钗的人,要么是根本没读过红楼梦,要么自己太没有安全感,就像那句矫情的话:“因为害怕伤害,所以一开始就选择不爱”。

凡读过红楼的人都会知道,宝玉其实没有对宝钗产生过哪怕一丝的感情。在第二十八回里,宝玉要瞧一下宝钗的红麝串子,在宝钗褪串子时,曹公这么描写:

宝钗原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的动了羡慕之心,暗暗的想道:这个膀子若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

可发一叹,看着肌肤丰泽的宝钗,心心念念的还是他的林妹妹。

在三十二回,宝钗、湘云、袭人劝诫宝玉,宝玉急了,便说:

林妹妹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说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可见,宝玉始终把黛玉当成唯一的知己。

在五十七回里,紫娟胡诌骗宝玉说黛玉要回故里,宝玉便发了业障,大病一场,看到格子上陈设的一只金西洋自行船,便指着乱叫到:

那不是接他们来的船来了?湾在那里呢!

后,此事经常被湘云拿来取笑,虽可发一笑,但亦心领其对黛玉之情。

每每看官总会提醒我,不能超脱时代的局限性去看待小说的人物,在封建社会的大格局下,宝钗应该是宝玉完美的伴侣。如果宝玉是一个大家族的正经公子哥儿,我深以为然,但曹公所书的宝玉,岂是那些只谙八股之道的呆头雁?黛玉醋意十足、尖酸刻薄、爱使小性子,但却能给宝玉别人给不了的温柔,对宝玉来说,能够让他无法忘怀的,原本就不该是那如四书五经般的人生导师,而该是像《西厢记》一般的温润如玉,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还有那些瞬间穿过灵魂的眼神。就像老舍说的,这世上真话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

发自祖宗祠堂的悲音:最吊诡的一声叹息。有时候会觉得,红楼梦是一本很诡异的书,有人觉得它是在写可怜可叹的爱情,实际上它是在写大厦将倾的命运,而在悲伤的命运之河流淌未尽之前,还夹杂着许多无可奈何的诡异。

第一个诡异之事是秦可卿对凤姐之托。可卿将死,因托梦于凤姐:

你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

果真让人无可奈何,这可卿本是托付贾府命运的大事,梦中所指教育、祭祀、经济之举实是大有见识,可叹贾府无人,只能对一个女子托付。

凤姐还欲问时,只听得二门上传事云板连叩四下,因将凤姐惊醒,人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凤姐闻听,吓了一身冷汗。

彼时,我在晚间读此段文字,不禁也感觉背脊发凉,如临其境,也吓出一身冷汗。

第二个诡异之事是晴雯对宝玉的托梦一笑。文中述:

宝玉又翻转了一个更次,至五更方睡去时,只见晴雯从外头走来,仍是往日形景,进来笑向宝玉道:“你们好生过罢,我从此就别过了。”说毕,翻身便走。宝玉忙叫时,又将袭人叫醒。袭人还只当他惯了口乱叫,却见宝玉哭了,说道:“晴雯死了!”

晴雯在梦中对宝玉这一笑,真是既让人头皮发麻,又让人扼腕叹息。

第三个诡异之事是中秋前夜,来自于贾府祖宗祠堂里的一声悲音。

将有三更时分,贾珍酒已八分,大家正添衣饮茶,换盏更酌之际,忽听那边墙下有人长叹之声。大家明明听见,都悚然疑畏起来。恍惚闻得祠堂内槅扇开阖之声。只觉得风气森森,比先更觉凉飒起来。月色惨淡,也不似先明朗,众人都觉毛发倒竖。

脂批:盖宁乃家宅,凡有关于吉凶者故必先示之。用一声叹息来表示宗祖对这历经四五代繁华的家族即将没落的不安,诚不欺吾。

无辜的受害者:最可怜的香消玉殒。曹公写红楼,讲得就是一个“因果”,后人评红楼,用得最多的词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比如”开夜宴异兆发悲音“之前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都透着因果的味道:晴雯为不让宝玉被贾政考问,出主意谎称夜内有人进入吓坏了宝玉,造成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更让王善保家的有机会在王夫人面前进晴雯的谗言,造成后来王夫人将晴雯逐出贾府,落的一个香消玉殒。王善保家的献媚捡抄大观园,结果抄到自己外孙女的丑事,自打脸面。尤夫人路遇傻丫头捡到个春宫香囊,想来是抱着只许自己家龌龊,不能让其他人独自清白之心,将事情搞大,最后被惜春一顿抢白,四个字”清清白白“真是句句诛心。

虽是因果循环,但我却对晴雯的死,无论如何也不能泰然处之,晴雯真正的悲哀在于她的与众不同,在于她处于万马齐暗的阶级观念下依然生机勃勃,曹公给她的批语是“勇”,何为勇?至死不易是为勇。晴雯在最后见宝玉时说:

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

晴雯真是不甘心于这件事吗?我看未必,只是这临死前,还能顾得上抢白别人,实在是至死不易,可堪称之为勇。

3.原知万事皆空

五十个小时,一个月的时间,读完这鸿篇巨著,虽不至掩面而泣,也原要一声叹息。兜兜转转,繁华落尽,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因果循环,世事落寞。

初读红楼,满眼尽是七情六欲、楼台亭阁、人间繁华,但细细品来,这些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都逃不过一个“空“字。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是空,空空道人、警幻仙子是空,假语村言、真事隐去是空,贾府是空,甄府是空,历经红尘,回到青峰山下石头也是空。只是,不知这顽石,痴痴地回味着这空等一世的情缘的时候,是否会想起那时颦儿的笑

谁家仙雪落红尘,偏识得人间滋味

常说,世间之书,大都评得,唯有两本书评不得,一本《传习录》,一本《石头记》。前者太小,但见天地;后者太大,却如暗夜穿针,反需要十分的精细力气。

三纲一目之下,关于红楼梦各种解读早已珠玉成帘,我也不太敢多呈砖瓦,鱼目萤火。红颜胜人多薄命,花落无语怨东风。且暂另辟它径,看看万艳同悲下的谜题——薛宝琴与大观园的点滴滋味。

才貌双绝的薛宝琴并没有入十二钗,更无判词,是《石头记》的一大伏线,引人遐思。

为何宝琴急于出嫁到京待婚呢?是什么原因让薛家如此“掉价”,竟要送女儿上门? 宝琴上京的目的是与梅家完婚,这在红楼女儿中绝无仅有—— 如黛玉、如熙凤、如宝钗,她们的出场都和贾家有关,这是否意味著宝琴将不是大观园中人物?“不在梅边在柳边”,宝琴的结局,是否和柳湘莲大有关系?

看遍大观园的千红万艳丽,再来看薛宝琴,恰有一种“谁家香雪落红尘,偏识得人间滋味”之感觉。对于曹公而言,不太可能花费那么多笔墨去渲染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物,既然浓墨重彩地写了宝琴的出场,则其必大有深意。博学广闻、雍容华贵,她有着媲美林黛玉的才情,却不似黛玉的清峻狷介;她同薛宝钗一样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却更多了一种无为而治的大气凛然;甚至薛宝钗处心积虑想得到的与宝玉的姻缘,在她面前也是唾手可得;高傲如探春者,都会说“据我看来,连他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她”;虽然宝琴在第四十九回才偏偏来迟,但她的出场是大有文章的:

  • 探究:宝琴是贾王史薛败落的见证者

宝琴的经历和阅历使她的诗词充满了钗黛所无法比拟的磅礴的气势与浓重的历史感。假使我们对于它们进行一定的联想,我们便不难发现其中的谶言意味。

宝琴填过一阕《西江月》柳絮词: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三春事业付东风”“偏是离人恨重”,简直就是自我命运的认领。“三春”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意象,也代表了四大家族整体的兴衰荣辱。这一事业的“付东风”,点明了红楼梦最终的结局。而作为“离人”的宝琴,也只能是“含恨而离”了。

相比宝钗的渐入佳境、黛玉的缠绵凄婉、湘云的乐观洒脱(——当局者迷),对于个人和家族的不幸,宝琴却只是几笔轻描淡写,旁观者清地预兆了贾家的衰亡景象,为四大家族的衰败献上挽歌。

四大家族同气连枝,贾家和薛家可谓唇亡齿寒,“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也是宝琴人在局中身不由己的哀鸣。

再看“芦雪亭争联即景诗”:“绮袖笼金貂,光夺窗前镜,吟鞭指灞桥,赐裘怜抚戍”(富贵不可一世);烹茶水渐沸”,“月窟翻银浪,”(危机重重);“不雨亦潇潇。”(尘归尘,土归土了)。

只可惜,一出场便先声夺人、大放光彩的宝琴,后面却渐尔渺渺,我们能知道的只是她被父亲许配给了梅翰林的儿子,似乎结局最为圆满。实际上,从书中的蛛丝马迹,我们可以探究出宝琴的另一个结局。

  • 先扬后抑——宝琴命运的前后反差

从书中可见,后来薛家的人都避讳讲宝琴的婚事。字里行间,其婚事也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迟,为何?

第一种可能是梅家毁亲,贾薛两家一损俱损,当薛家家道中落,陷入政治漩涡,薛家的女儿自然也就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第二种原因则是梅家遭到贬斥,所以婚事才会一拖再拖——当然,这只是猜测。

也许,不得判词的宝琴,将会成为元春的继任者,连她的名字宝琴——抱琴(元春的侍女)都命定了是元春的影子。

  • 一览众山小——暗香夜行的独行者

以花喻女儿,是曹公惯用手法。宝钗是牡丹,黛玉和晴雯为芙蓉,海棠暗合湘云等。如宝琴,则必然是“凌寒独自开“的梅花了。(出场处,雪中与梅同行,便可见端倪)

《石头记》中,宝琴是比较有独立个体的特色的,这是她与灵魂高洁的黛玉的共通之处,以及与媚俗的宝钗的本质区别。在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将这种独立的个体意识,抒发的酣畅淋漓。

《赤壁怀古》悲天悯人,笑看凡尘;《交趾怀古》上善若水,与世无争;《钟山怀古》讽刺了沉迷功名利禄的万千书生;《广陵怀古》则对帝王将相冷眼旁观。最后的五首,更是充满了对女儿的赞叹,以及对世俗伦理的不屑一顾。这种超脱于世的格局与气场,整部书中绝无仅有,更不是宝黛钗可与之比拟的。

只可惜,一个在精神上如此崇尚自然和唾弃男性政治的女性,囿于时代,始终难以释放其独特的济世抱负,终归还是土归土,尘归尘。这既是宝琴个人的生不逢时,也是整部《石头记》的一个缩影。

可以说,宝琴的精神层次超越了十二钗,冠绝大观园,但终归是敌不住命运的戏弄。千娇百媚清香来,绿黛红颜两相合。终落得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再温《红楼梦》,每每皆有新得。甚喜微信读书的书友们在书中交流各自的想法,更觉获益良多。

书中人物语言动作服饰的描写都令人回味无穷。其贵族表面上的大家风范,暗地里的淫乱下作;下人的见风使舵,趋炎附势。错综复杂的贾府,“个个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生命是一种轮回,阳极则阴始,阴极则阳来。

富贵时留余庆、得意时积阴功。

路径窄处,留一步让人走;

滋味浓时,减三分请人尝。

为他,更为己。

此次只拜读了前八十回,此书不全实乃可惜可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