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念|《丹棱到雅安的盐铁古道行》

 北京墨真书画院 2023-02-02 发布于天津

【个人简介】

曹念,1956年生,197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1981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94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级美术理论研究班。现为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 、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家、成都画院特聘画师。

曹念扎根在盐都自贡,长期研究井盐古道,近十年在川渝滇黔井盐古道上写生创作,创作了大量的井盐古道专题作品,成为有影响力的盐文化主题画家。



川盐古道

——文化血脉赓续之路

   巴蜀之路,是一条险峻与奇美交织之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ji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奇难奇险,是蜀道的标签。蜀道由北向南,穿梭在秦岭与大巴山连绵不绝的山脉中,湍流争豗、万壑惊雷。狭义的蜀道,指古代从八百里秦川翻越秦岭和大巴山通向巴蜀的若干道路。广义的蜀道,则指由四面八方通往巴蜀地区的陆路及水路。蜀道以成渝为中心,延伸到四面八方:北通秦川之地、南连南方丝绸之路、西接茶马古道、东入长江水道。蜀道通过一条条陆路和水路,将巴蜀乐土与整个世界连接到一起。

《夕阳下静屹在龙鹄山谷中的盐铁古道32x32cm

人类什么时候开始食用盐,可能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谜。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有恐龙分布的地方,往往有盐泉的分布。比如,自贡号称盐都,也是恐龙之城。这种看似偶然的空间对应,也许有着必然的渊源。地质年代的沧海桑田,连接着盐文明的沧海桑“盐”。

丹棱到雅安的盐铁古道32x32cm

四川盆地盐矿的形成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时间集中在侏罗纪、三叠纪岩层中。以自贡为中心的凹陷盆地范围大,地形沉降幅度大,封闭性好,沉积稳定,咸化时间长,储量最丰富,但是盐层埋藏深,不容易开采。龙门山前的川西沉积地带,成盐条件次于川南,但是开采条件好一些。川东地区盐层,由于长江水系的侵蚀下切,埋藏最浅甚至形成天然盐泉。

龙鹄山中的丹马盐铁古道32x32cm

四川文明的起源,也与盐密切相关。四川盐业史,也是由古盐道串联起来形成文明通道。贯穿四川盆地中部的川盐古道向西,进入眉山丹棱的盐铁古道,进入到雅安地区,再以茶马古道重叠,发展更大范围的民族文化交流。由此可见,在中华民族的融合过程中,盐,功不可没。根据这条的道路沿路写生创作,就是想找到先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力,用作品表达对古文明的尊重与传承。

丹棱赵桥盐铁古道老鹰嘴32x32cm

在川盐古道上,保留有大量的盐业城镇,从中可以探究文明的源流,祈福盐神的护佑,体验百工的匠心,欣赏盐城的格局,品味盐味的美食,聆听盐商的故事。“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古老的《南风歌》里,吟唱着古老的盐业——温暖的南风吹来,盐粒蒸发结晶,使得财富源源不断。

鹄山盐铁古道32x32cm

巴蜀盐路是一条文化传承之路。自古以来,这一文化血脉,印刻在成渝之间的驿路上,在北上出川的秦巴山区的古道中;深藏在安岳、大足一脉相承佛像的拈花微笑里,在一种最为普通的调味品“盐”之中……在这条险峻与奇美交织的巴蜀之路上,巴蜀人与自然共同书写了一部史诗。数千年来生活在盆地中的巴蜀人,在蜀道两旁,栽培了中国的第一株茶,编织了中国第一匹锦缎,开采了中国第一口超千米盐井......   自古以来,以自贡为代表的盐产地串起古盐道,从巴蜀地区出发,抵达云贵川藏的诸多城镇村落,串接数千年的文化交流、经济血脉和民族风情,被称为中国井盐的“大运河”。

从丹棱到雅安龙鹄山谷的盐铁古道32x32cm

丹马盐铁古道龙鹄山途中32x32cm

丹棱到雅安途中的盐铁古道32x32cm

黑鱼河的傍晚32x32cm

昔日盐铁古道  今日幸福古村32x32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