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中文大学藏利氏“北山十宝”碑帖珍品(二)

 老庆mqo544fkvp 2023-02-02 发布于广东

图片图片东汉夏承碑

华氏真赏斋本/李氏临川十宝之一

隶书。墨拓纸本。册页。拓本二十一开半。双钩补摹二开。

题签及题跋五开半。墨纸各约26.4×14.6cm。宋拓。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宋拓本《夏承碑》为明代江苏无锡华夏真赏斋中物,至清代由江西临川碑帖收藏家李宗瀚珍藏。《夏承碑》被记录为汉代名家蔡邕所书,明代屠隆《考槃余事》及高濂《遵生八笺》等受欢迎的文人笔记均有著录,更令此碑享负盛名。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夏承碑》立于东汉建宁三年(170),原石明中期已毁。真赏斋本剪装成册,缺字部分由翁方纲补摹于后。《夏承碑》原有“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篆书三行题额。此碑的内容及功能与其他汉碑相若,是藉记述人物生平传扬儒家重品性、尚教化的思想。夏承,字仲兖,历世任官有德政,作事严正,进退以礼,谦让克己,以德改易风俗,尽心为官,因疾患于建宁三年六月卒于任上,享年56岁。北宋赵明诚《金石录》著录此碑,是在洺州(今河北永年县),元祐间治河堤而出土,刻划完好。至明成化十五年(1479),广平知府秦民悦建碑亭保护此碑。嘉靖时此碑因筑城被毁。嘉靖廿四年(1545)知府唐曜取成化拓本重刻于漳川书院,于碑文末加刻“淳于长夏承碑”楷书印章及左侧刻“建宁三年蔡邕伯喈书”,是传世其中一种翻刻本。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在流传的《夏承碑》拓本中,以真赏斋本为最早。翁方纲长跋指出丰坊题跋中的“中父”即华夏,丰氏此跋作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同年他写下《真赏斋赋》,记斋中藏品包括“《夏承》《娄寿》汉碑,《乐毅》《东方(朔画赞)》晋刻”,翁氏因此推论此《夏承碑》拓本即明代著名收藏家华夏真赏斋旧藏,是当时“最为烜赫有名之迹”。

至清初,杨绳祖康熙乙未(1715)以隶书题字,钤“晴霞珍赏”“杨绳祖印”,述及借临一过,可见《夏承碑》是碑学书法萌芽初期较多被选作临习的碑刻范本。册中“绳祖图书”“高平仰山氏”“绳祖书画图章”诸印,可知其后为杨氏收藏。毕弘述亦曾鉴赏,他精篆隶,著《六书通》,拓本上有“毕氏季明”及“公侯子孙”印,均见于后副页丰坊楷书跋后。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清中期,真赏斋本为陆恭收藏,钤有“陆恭私印”“陆氏孟庄”“松下清斋”等印章。他将藏本带给翁方纲临写及题跋,令《夏承碑》备受翁氏为首的学者圈重视,拓本上的题跋、钤印均属于乾隆、嘉庆年间兴起碑学书法及拓本收藏的文人群体。此册《夏承碑》与馆藏翁方纲双钩《夏承碑》,显示了这群体对碑刻拓本的研究、临摹、收藏及刻印等士人文化活动。除了翁氏乾隆四十六年(1781)的题识及甲辰(1784)补摹,封面有“汉淳于长夏君碑,宋拓本钱唐黄易题签”。前副页潘奕隽题引首,后有“夏承碑,松下清斋鉴藏宋本,北平翁覃溪题签”,下钤“彝斋”,旁有张埙“蔡中郎夏承真本宋拓”题签,钤“张埙审定”及“散直怡情”,拓本内有“张埙借看”“记珠□墨妙”、黄易刻“文渊阁检阅张壎私印”,杨绳祖题字旁钤“竹叶葊(庵)中云烟过眼之物”。另外拓本内页有隶书大家“桂馥观”及“桂馥审定”印。张埙、桂馥、黄易与翁氏关系密切。前副页潘奕隽题“宋拓夏承碑”,后钤“潘奕隽”及“三松居士”等,据潘氏乾隆庚戌(1790)两次题识,引首当书于是年。潘氏出身苏州望族,是陆恭的老友。册首另有“陆堇庭审定名迹”等印。此外尚有宋葆淳乾隆戊申(1788)及吴荣光嘉庆庚午(1810)观款,分别钤“宋葆淳印”及“白荣”印。清代后期,真赏斋本由李宗瀚所得,其七言诗题于道光二年(1822),藏印包括“公博图书”“公”“博”“宗瀚”“临川李氏”“李公博私印”“静娱室书画记”等。拓本前有“宝”字朱文圆印,由此可知李氏珍重此本,是为“临川十宝”之一。此后由李氏家族递藏,钤“联琇嗣守”“翊煌嗣守”“翊熉敬观”。

至民国年间,据郑孝胥题“此本今归庄思缄无碍居。宣统甲子(1924)五月十三日,孝胥”,下盖“太夷”印,而册首亦有“无碍居”印,庄氏民国初年活跃于政界。其后,有于右任民国廿一年(1932)十二月三日观款,于氏有“千思”印,此年庄氏已卒,故当时可能已入王伯群收藏,拓本有“伯群读碑记”及“双雨山馆鉴藏”印。后来由丁念先所得并带至台湾,至1981年为北山堂主人利荣森购入,并转赠文物馆,是其收藏最重要的碑帖拓本之一。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真赏斋本为历代收藏家珍重,其结字风格奇古、字画清晰是个中原因。如翁方纲所言,此本风格有蔡邕《隶势》所谓“异体同势,奇姿谲诞,靡有常制”的特色,翁氏长跋表示“是碑体参篆籀而兼开正楷之法,乃古今书道一大关捩”,观拓本中“怛”“惟”的“心”部以篆书结字书写,“子”字结字横向以隶书用笔书之,“约”字“勺”旁的勾画已露楷书端倪,《夏承碑》在书体发展中有承先启后的作用,而且笔法多变,翁氏在《两汉金石记》卷十赞叹“见宋拓本,始知其笔笔变化,左右向背,阳开阴闭之妙。”至于《夏承碑》的书者,元王恽《秋涧集》断定《夏承碑》为蔡中郎书,明代唐曜重刻《夏承碑》末加刻“建宁三年蔡邕伯喈书”,丰坊跋中亦以此本为“伯喈”所书。然而《夏承碑》无书人名字,不过不能否定汉隶大家蔡邕的隶书特色已反映其中,如长捺收笔处微微向上挑起,风格飞动,欧(阳修)、赵(明诚)以来,皆称其奇古。张彦生于民国十年(1921)曾在庄氏家见此本时,指其为现存比较可信的原石拓本,林汉坚亦倾向此意见。

此本结字及部分用笔虽然有近于传世《西岳华山庙碑》者,如“尉”“有”“所”“传”“惟”“佐”等,但“兼”“垂”“爵”等结字及笔法奇特,“异体同势”,集篆隶行书于一身,二碑雕刻相距仅五年,二者的差异很可能是因为现存《夏承碑》是南宋以前据汉代原石重刻所致。《夏承碑》影响明末清初隶书甚大,临习此碑而自成一家的晚明宋珏、清初陈恭尹等,均得个中三昧。
图片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