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太宗为何为“廉州”命名?

 狐眼碌碌 2023-02-02 发布于广西

李世民像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刚登基不久的李世民被一件事弄得恼火极了。

担任“皇家卫戍部队副司令”(左骁卫大将军)、受封薛国公,也是文德皇后叔父的长孙顺德竟然收受贿赂,私放罪犯。

长孙顺德跟着李渊出生入死,在“玄武门事变”中坚定地站在李世民一边,追杀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的余党,成为扶持李世民登基的有功之臣。

李世民对他可谓十分信任,十二分器重,还让他晚上住在皇宫里。

有一天夜里,长孙顺德发现几名皇宫工作人员鬼鬼祟祟搬运东西。逮住一审,原来是合伙偷盗宫中的金银财物。

那些人一把鼻涕一把泪求饶,请他放自己一马。他们送了几匹绢给他。

长孙顺德饶过了他们,但收下的绢没有上交国库。这件事“忘了”的可能性很大。不管怎么贵重,他也不缺几匹绢,高官加国戚,家里什么东西没有?

也许是不以为意,也许是造化弄人。

李世民得悉长孙顺德受贿,气得差点没中风,上朝后当着满朝大臣把这事抖搂出来。

随后叫人搬来一大捆绢布,宣称赏给长孙顺德,要他扛回家去。

抱起皇上赏赐的绢布,长孙顺德在同僚们鄙夷的目光下,狼狈地走出殿门。

他想死的心都有,这还不如皇上把自己杀了呢。

李世民对大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赐他绢布,比处死他还管用。要是不觉得惭愧,跟禽兽也没有区别,杀了他也没用。”

(唐太宗于殿廷赐绢数十匹,以愧其心。云:“得绢甚于刑戮,如不知愧,一禽兽尔,杀之何益”!)

“人皆有羞耻心”,这是明朝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主张。李世民惩贪的“出糗大法”,在五年后还做过一次:

这一回撞板的也是“皇家卫戍部队”一位将军(右卫将军),姓陈名万福。他从宝鸡的九成宫入京时,在驿站拿了几石喂马的麸皮。

太宗同样在朝堂上当众如数“赐”给他,让他自己在众目睽睽之下把麸皮背出去。

估计他一辈子都没背过这么重的东西。

被惩戒的长孙顺德发落到泽州任“军政一把手”(刺史)。人生栽的这一跤成了他惨痛的教训,他在泽州严于律己,惩治收受贿赂的下属,毫无留情,政声斐然,成为公认的廉能之官。

(顺德后为泽州刺史,折节为政,号为“明肃”。先是,长吏多受馈饷,顺德纠挝,一无所容,称为良牧焉。)

大廉山

长孙顺德的事触动了唐太宗,他想到了1300年后一位开国领袖同样想到的问题:这些出生入死、位高权重的英雄,怎样抵御糖衣炮弹的攻击?

教育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李世民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要大臣们小心奉法,千万别“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纲”,不仅自己性命不保,“子孙每怀愧耻耶”。

登基第一年,太宗对身边大臣说:人人喜爱珠子,用珠子来打鸟,谁都觉得可惜。人的性命就像珠子,见金银钱帛而不惧法网,就像用珠子射鸟。收受贿赂败露后被处死,实在愚得可笑。

登基第二年,太宗又对大臣说:那些贪渎的官员说是爱财,其实不是“真”爱财。

他给他们算了一笔账:一个五品以上的京官或地方官,俸禄优厚,收受别人的财物也不过几万块,一旦败露,丢官除俸,因小失大,这算是爱财吗?

他还举了春秋时公仪休和汉代田延年的例子。公仪休喜欢吃鱼,但从不接受别人送的鱼,认为这样才一直有鱼吃。而大司农(“财政部长”)田延年征用牛车租赁获利,贪污了3000万,在牢里没脸见人羞愧而死。

他谆谆教诲你们要做公仪休,要把田延年当作前车之鉴。

登基第四年,太宗对大臣说:我每天忙忙碌碌,不但忧念爱惜百姓,也希望你们能够长守富贵……徇私贪渎,即使没有败露,每日担惊受怕,恐惧一多,就会导致死亡。

“大丈夫怎么能苟且贪财,害及性命,让子孙们为之惭愧羞耻?”他说。

到了登基的第八年(公元634年),李世民做了一个动作:下诏把岭南的“越州”改为“廉州”。

当时已经有一个廉州,是前朝隋文帝在开皇十年(590年)所设,位于现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

顺便说一句:《旧唐书》中记载、收入《廉州府志》,被顺口溜传唱“廉州颜有道,性行同庄老,爱人如赤子,不杀非时草”的清官颜游泰,被搞错了,他并非在岭南廉州,而是在河北廉州为官,唐朝之初岭南廉州还没改名。

岭南廉州的前身是越州,越州的前身是合浦郡。从隋朝起,越州虽然纳入了版图,但由于远离中原,朝廷鞭长莫及,王化不至,不少官员十分贪鄙。

李世民了解到,合浦郡当地有座大廉山,因东汉第一个太守费贻得名。他因为清廉自守,勤政为民,离任时民众遮道拦车,一直送到了大廉山脚下。

(费贻仕合浦太守,政轻简,民怀其德,或曰合浦江山皆有名“廉”者,以贻故也。——《廉州府志》)

除了费贻,合浦在东汉还出过一个更有名的太守孟尝,廉能有为,兴利除弊,不堪搜刮逃到与交趾交界海域的珍珠也受感召去而复归,留下了“珠还合浦”的传说。

为了弘扬廉政文化,号召官员以费贻、孟尝为榜样,李世民于是下诏,将越州改称“廉州”。

(唐改郡为廉州,何哉?盖谓汉有孟尝太守,政善革弊,珠徙复还,因易廉名,以取律贪之义焉。——同上)

忽然想到,在中国能找到皇帝亲自命名的地方恐怕不多,更何况唐太宗还是一位普遍认知的“千古明君”。

要是把唐太宗为廉州命名的故事,包括他那些“戒贪语录”,用绘画、雕塑、文学作品、戏曲、电影、短视频等方式,通过各种新媒体传播出来,岂不是最好的“让历史活起来”?

如果能把这一历史文化元素融进景区景点和城市建设中,自然更是值得额手的一件事(完)

其他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