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素依赖性皮炎久不愈,应该想到这张金匮名方

 昵称65820384 2023-02-02 发布于河南

胡希恕经方医学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
【组成】茯苓四两,甘草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细辛三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大黄三两。

【煎服法】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参考处方】茯苓12g,甘草9g,细辛9g,干姜9g,五味子15g,半夏15g,杏仁15g,大黄6g

【条文】《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逐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方证)。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

解读:本条是接前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方证而说,若兼见面色如醉状,这是因为里有寒饮又见胃热上冲熏蒸颜面的原因,故治疗在前方中加大黄以下其热。本方证为太阴阳明合病,慢性支气管炎出现本方证的机会颇多,尤以老年患者更多见,也见于青壮年。

本方即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再加大黄而成,大黄苦寒清热、泻下攻实,有通便作用。这里主要用其通便作用,来治疗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证兼见大便难者。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皮肤病应用
【欧阳卫权教授应用心得】
金匮之苓桂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等一系列方,均是因治痰饮,以“小青龙汤下已”后诸变证而来。若水饮上逆,小便难而时复冒,即与苓桂五味甘草汤治其冲逆;若寒饮复甚,更咳胸满者,予苓甘五味姜辛汤驱其寒饮;若兼呕,加半夏;兼浮肿,加杏仁;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此寒饮内停,郁而化热,夹胃热上冲而呈面赤如醉之状,故增大黄苦寒以下其热。故本方为治太阴阳明合病之寒饮咳喘、呕逆、浮肿而又胃热上冲面赤、便难者。

辨证要点:本方证属太阴、阳明合病方证。以太阴里虚寒证为本,阳明热证为标,无表证。症见咳而胸满、咳痰清稀,伴呕逆、浮肿、面赤、大便难;舌体胖大、舌质淡,或舌边齿印,舌苔白、白润,或白厚,脉沉弦

各种面部皮炎,久经各种不恰当之治疗而毫无效果,反而皮肤越来越敏感、越来越干燥、灼热,给予任何外用药物均抵抗、加重。尤其是长期使用激素药膏外擦导致的激素依赖性皮炎,医生治疗极为棘手。此类皮炎,面部常常出现明显发红,灼热或烘热、干燥、脱屑、刺痛或刺痒。但若兼见舌体胖大、舌苔白滑,或白润、白厚等,此方有捷效

【欧阳卫权教医案】
余某,女性,48岁,20093月初诊。
面部发红斑瘙痒多年,曾长期外用激素药膏治疗,近1年多来又在门诊连续诊治已易数医,先后予西药抗生素、抗过敏、维生素、激素药,以及中药,并配合强脉冲激光等多种治疗,皮疹越治越甚,未能明显改善。曾怀疑红斑狼疮,经相关检查后排除。后遵医生建议住院进行全面调理,住院治疗20余天,亦未效,经介绍来诊。

面部红斑,伴明显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菲薄,呈火烧样灼热感,非常干燥,伴细小脱屑,自觉瘙痒刺痛。形体中等,长期失眠,梦多易醒,易紧张,怕冷,疲劳,时胃胀不适。舌体稍胖大,舌质偏暗,略有齿痕,苔白,脉沉细略弦。
正诊其舌象时,恰有进修、实习生及研究生围观,问此为何舌象?答曰:舌红,舌体瘦小。笔者要病人把伸出之舌放松,再问:此何舌象?答日:好像舌头大了些,舌尖又不怎么红了。笔者见病历亦描述为瘦小舌,辨证为阴虚血燥,肌肤失养,故面红、干燥、脱屑,治以滋阴养血润燥云云。问:为何病历上写瘦小舌?答曰:当时进来是瘦小舌,现在变大了。

查舌时必嘱病人舌体舌头放松,不然很容易误诊。此人舌体胖大,苔白,是有水饮也。又“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金匮要略》条文明确提示了证治方药,只是吾人不识而已。

遂处方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茯苓15g,五味子10g,干姜6g,细辛3g,法半夏10g,杏仁10g,酒大黄3g,炙甘草6g4剂。

二诊:药后面部火烧样灼热感明显减轻,面部红斑稍减,毛细血管扩张仍存,皮肤仍菲薄、干燥,已不痒,胃胀消失。前方加生薏苡仁30g5剂。

三诊:面部红斑明显消退,灼热感已消失,干燥减,然瘙痒又较甚,仍疲劳甚,睡眠多梦,口淡,舌体胖大,苔白,脉沉细略弦。右眼结膜充血怕光疼痛已2周,既往偶有类似发作。眼科给予利巴韦林,地红霉素等治疗10余天未效。嘱停眼科药。改以温潜之法,真武汤加减:熟附子30g,龙骨30g,牡蛎30g,磁石30g,茯苓15g,苍术10g,赤芍10g,茯神20g,酸枣仁20g,白鲜皮30g,羌活5g,白芷5g7剂。

四诊:面部红斑稍反复,无灼热感,瘙痒基本消失,稍干燥脱屑,疲劳及睡眠均好转,眼结膜充血疼痛已消。

以此方加减服至430日,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明显减轻晨起面部微热,傍晚手心热,右眼结膜再发充血,舌暗红,舌体稍胖大,苔白,脉沉细。此仍虚阳上扰,改予封髓丹:黄柏15g,砂仁12g,甘草9g4剂。

药后好很多,眼结膜充血消失,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基本消失,手心热减。再予封髓丹合潜阳丹加减:熟附子20g,干姜10g,生龟板10g,黄柏15g,砂仁12g,甘草12g,玄参10g,知母10g7剂。

结果:诸症均消,仅时有睡眠欠佳,稍梦多易醒,舌体稍大,舌质显淡红,苔白,脉沉细。其后数年,曾来诊治过失眠、咳嗽、胃病等诸内科不适,而面部皮炎至今一直未再发作。

欧阳卫权教授按:以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移治皮肤病为笔者独创,缘于2004年诊治一患者,视其面部红斑疹日久,干燥、灼热瘙痒,始亦因循旧例考虑阴虚血燥而施以养血润燥之法未效,二诊视其舌体胖大,舌苔白润,左右思之,此水饮之舌,但当温中化饮;而面部干燥、灼热,宜当滋养阴血。然化饮则伤阴,滋阴则助饮,岂不两难哉?正思之,突然灵光一闪,忆及《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条文: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条文明示,若寒饮内甚,更咳胸满者予苓甘五味姜辛汤驱其寒饮;若兼呕,加半夏降逆止呕;兼浮肿加杏仁利水消肿;若面热面赤如醉状,乃胃热上冲熏其面也,当加大黄以下其热。究其病机,不外乎太阴寒饮内停,郁而化热或兼来阳明胃热上冲,使呈面热面赤如醉状,本方主之。思及此,心甚欢喜,遂原方照录,病人服数剂后果见大效。

或问,然面部之干燥如此,难道无阴伤乎?此仅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其一,若果真有阴伤,则不当见胖大舌、滑润苔;其二,即使有阴伤,然于胖大舌、滑润苔见症中,当考虑乃水饮之邪阻滞三焦通道,津液不能上行濡于面,而使面部因阴伤而干燥如此。故正确之法在于发散水邪,使三焦通畅,津液畅行无阻,不滋阴而面得滋润矣!

【欧柏生教授应用心得】

另一中医皮肤专家欧柏生教授认为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面部弥漫性潮红,灼热瘙痒难耐,干燥紧绷脱屑,散在或密集丘疹和脓疱,舌胖大嫩,有齿痕,苔白润,脉浮,可投本方合五苓散的加白芷、薏苡仁、白鲜皮、地骨皮、地肤子、荆芥、防风等中药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