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门遁甲自古被称为帝王之学,是因为在古时有关奇门遁甲的书籍是禁止在民间传播的,老百姓学了要被杀头的,这门学问是专为帝王服务的,古时的谋士多数都精通奇门,像刘伯温、诸葛亮、张良、姜子牙等都是一流的奇门高手。大概意思是指,传说古代黄帝与蚩尤在涿鹿大战,双方相持不下,打了好多年战事都没有停止。于是黄帝向天神祈祷,偶然梦见九天玄女授以符诀,即河图、洛书之诀。  黄帝得到符诀后,即命风后(相传为黄帝的宰相)演成三式之文(指太乙、六壬、奇门)用于排兵布阵,让军队出入有门,进退有法,最后大胜蚩尤。 奇者,即乙、丙、丁三奇。门,指的是休门、生门、伤门、杜门、景门、死门、惊门、开门这八门。甲者,即六甲(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隐遁于六仪(戊、己、庚、辛、壬、癸)之下,即甲戌隐于六己,甲申隐于六庚,甲午隐于六辛,甲辰隐于六壬,甲寅隐于六癸,这就是所说的遁甲。奇门遁甲的原理,是以一年三百六十日配合二十四节气(严格来说,是有十二个节和十二个中气),一个节或一个中气又分三元(上中下三元),一元有五日(五日又叫一候,所以一年有72候),一个节或一个中气有十五日,一日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等于两个小时),共计180个时辰,所以二十四节气共计有4320个时辰,每个时辰为一局,即有4320局。在这4320局中,每个局都会有4次重复,所以,实际上只有1080局,又根据阴阳遁的不同,则分阳遁540局,阴遁540局,合计1080局。至周代姜太公根据72候,以一候定一局,五日一变,则有七十二局。至汉初张良(字子房)又分阳遁九局,阴遁九局,共成十八局,自此沿用至今。九宫,即九宫八卦,一白坎,二黑坤,三碧震,四绿巽,五黄中,六白乾,七赤兑,八白艮,九离紫。 九宫八卦排于掌上,任其纵横飞布。十五数,指九宫格中,不论那个方向之数相加,即横向相加、竖向相加、对角线相加,其总数都是十五,故称纵横十五在其中。此九个数纵横配合妙用无穷,所以行兵布阵,逃不出此纵横之法。掌上排九宫,即九宫掌,用左手食、中、无名指的三个指节为用,如下图所示: 乾坤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这是《易经》中的先天八卦。 八节如何配八卦?说白了就是将二十四节气分配到后天八卦中。冬至在坎,立春在艮,春分在震,立夏在巽,夏至在离,立秋在坤,秋分在兑,立冬在乾。一气,指卦气,统三,指一气管三候(五日为一候)。以八宫分布二十四节气,每卦统管三节气,每个节或气统管三候。此为奇门遁甲定局的正宗理论依据。所以说奇门是将天文原理与易理相结合而得的一套数理推算模型,非常严谨有依据,并不是外行人所认为的那样,觉得奇门是迷信忽悠人的东西。当你真正弄懂了之后就不会认为了。 何为候?三候即上中下三元为三候。如冬至一七四,小寒二五八等,一个节或一个中气十五天,奇门将此十五天分为三候,每五日为一候,一候为一元。 如上表所示:以甲己为头,称之为符头。凡甲日、己日即为此候的第一天,又以甲己日的地支作为定元的依据:其日支为子午卯酉者,则为上元;寅申巳亥者为中元;辰戌丑未者为下元。冬至一阳生,为阳遁的开始,故坎、艮、震、巽为阳遁;夏至一阴生,为阴遁的开始,故离、坤、兑、乾为阴遁。坎卦从冬至开始,管小寒、大寒。冬至之起局数上元为一,小寒为二,大寒为三,以顺时针方向排序,分别为一二三,详见上文奇门遁甲起局查询表。艮卦数为八,故立春上元为八,雨水为九,惊蛰为一,分别为八九一。震卦数为三,管春分、清明、谷雨三节,上元分别为三四五。明白了上元的排顺以后,阳遁中元、下元之数为:一配七四,二配八五,三配九六,四配一七,五配二八,六配三九,八配五二,九配六三,于是立即就记下了各节气在何宫,上中下三元各为何数了。离坤兑乾为阴遁,第一个节气仍然是本宫数,但第二、三节气数应逆数。如离宫数为九,则依九八七来论,坤宫数为二,则二一九,兑宫为七,则是七六五,乾宫为六,则为六五四。明白了上元的排顺以后,阴遁中元、下元之数为:一配四七,二配五八,四配七一,五配八二,六配九三,七配一四,八配二五,九配三六,于是立即就记下了各节气在何宫,上中下三元各为何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