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福建省顺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立足顺昌县丰富的林业、农业资源,紧紧抓住推进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南平市创建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顺昌县“共享农庄生态银行”改革契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积极推广福建农信“五福”系列信贷产品,唤醒农村沉睡资产、畅通农产品流通循环、挖掘农村消费市场。 “太好了,2万元立马就到账,购买原材料的资金缺口有着落了。”1月5日,福建省顺昌县双溪街道下沙村村民雷闽荣在家门口的金融服务便民点,查看授信到账后高兴地说。 雷闽荣经营着一家粮油加工厂,由于经营持续向好,经常需要资金周转,往常都是找亲戚朋友这边2万、那里3万地借钱周转,但大家都有手头紧的时候,他常常因为原材料货款筹措问题而烦恼。 新年伊始,顺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城关信用社与下沙村“共享农庄生态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下沙村进行“整村授信”,这对雷闽荣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此次授信是顺昌县农信联社立足顺昌县丰富的林业、农业资源,紧紧抓住推进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南平市创建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顺昌县“共享农庄生态银行”改革契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积极推广福建农信“五福”系列信贷产品,唤醒农村沉睡资产、畅通农产品流通循环、挖掘农村消费市场的一个重要金融支农举措。 ↑图为顺昌联社城关信用社与下沙村股份经济合作联社签约。 据悉,顺昌县正在试行依托村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简称“经联社”)设立村级“共享农庄生态银行”的改革,土地、林地流转纳入经联社统一管理。经联社将林地或土地统一交给专业的林业或农业公司(如县国有林场、农业合作社等)进行经营管理,专业公司将经营收益与经联社、农户进行分成。该模式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通过集中管理、专业运行、品牌经营后,土地、林地等资源的运营效率大大提升,实现促进企业得利、村财壮大、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面对被唤醒的农村土地这一沉睡资产及“共享农庄生态银行”改革契机,顺昌县农信联社积极进行探索并拟全面向试点村授信,打出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金融组合拳”。 全方位服务,由“服务单体经济”向“服务循环经济”转变。延伸信贷服务,做到服务“一、二、三产融合”、服务“产、供、销融合”等,做到服务由“点” 到“面”,由“点”到“链”,由“点” 到“圈”,实现服务循环经济。目前,顺昌农信联社正在积极探索将原有贷款对象局限于个人向支持国有林场、经合社、合作社、村民等村级共享农庄生态银行中多个经济主体提供信贷支持转变。 多要素融资,由“贷款偏重资产抵押”向“激活农村要素市场”转变。该联社重视经确权的村民林地、土地、农房等农村要素的实际价值,使农村资产有“确权”即“确值”,有“确值”即可“融资”,只要农民拥有有经济价值的农村资产即可更方便、更足额的融资。目前,该联社正在对下沙村村民的林地、农田、集体土地等“资产包”进行评估确定价值,而后按资“资产包”价值的一定比例对农户进行重新、全面授信。 多主体融合,由“单兵作战”向“多社融合”转变。构建信息共享、资源互补、风险共担的新型合作机制。该联社在授信过程中要求村经合社对联社摸底的村民包含林地、土地、农房等在内的所有信息进行真实性审核,然后由村干部、村民小组等共同参与进行信用评级、授信,同时要求已受托村民资产的村经合社对未来出现风险的贷款对村民林地、土地、农房采取必要措施用于还贷。 “三优先”服务,由客户“信用光荣”到“信用有价”转变。积极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和信用户评定,对评为信用乡镇、信用村和信用户的客户提供“贷款优先、额度优享、利率优惠”等“三优”服务,推动“信用”价值有效转换。 ↑图为顺昌联社金融助理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 据悉,为助力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共享农庄生态银行”试点工作,畅通农村经济内循环,助力乡村振兴,顺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已对下沙全村218个农户进行了建档,3000万元的授信金额将于近期陆续到村民、专业合作社手中。同时,该联社也正在对元坑镇际下村、大干镇土龙村等“共享农庄生态银行”试点进行授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