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科精读 | 手术技巧: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百度见贤思齐 2023-02-03 发布于河南

股前外侧皮瓣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前外侧皮瓣,1984年徐达传首次报道股前外侧皮瓣解剖学研究,随后罗立生、宋业光分别介绍皮瓣的临床应用。

该皮瓣应用广泛,应用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岛状股前外侧皮瓣,股前外侧肌皮瓣,逆行股前外侧皮瓣或筋膜瓣,股前外侧超薄皮瓣,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等,可带蒂转移,也可游离移植。

优点

1、供皮隐蔽,皮瓣面积大。

2、皮瓣血管蒂较恒定,血管蒂长,管径粗。

3、皮瓣切取后,不影响肢体功能。

4、可根据需要可制成筋膜瓣、肌皮瓣或岛状瓣。

5、若包含股外侧皮神经可制成感觉皮瓣。

6、仰卧位可取。

应用解剖

旋股外侧动脉自股深动脉发出后很快分为升支、横支、降支。其中降支最粗,行程最长。降支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行向外下方,其体表投影为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髂髌线)连线中点与腹股韧带中点做一连线,这连线的下2/3段即为降支的体表投影。

股神经的股外侧肌支伴行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外上方。降支大约在髂髌线中点上方,于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内侧支继续下行滋养邻近肌肉。外侧支向外下行滋养股外侧肌和股前外侧部皮肤。降支在肌间隙中可作为皮瓣血管蒂长度为8-12cm,在发出第一个股外侧肌皮动脉穿支上方约10cm处,是血管截断和吻接的常用部位。此处降支的外径平均2.1mm(1.1~2.8mm)。从降支再发出若干肌皮动脉,这些肌皮动脉穿出深筋膜后,分为升支和降支,走行于深筋膜浅面,然后再发出分支至皮肤。

图片

适应症

该皮瓣被广泛应用于全身各部位的修复,适应症非常宽广,被称为之“万能皮瓣”。

1、大面积皮肤组织缺损,因创伤,肿瘤切除,瘢痕松解等所致大面积皮肤组织缺损均可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

2、深层组织缺损和洞穿性缺损,股前外侧皮瓣皮下脂肪厚,又可携带阔筋膜及部分股外侧肌,皮瓣厚度有事可达1.5cm~2cm。颌面部洞穿性缺损也常采用。

3、感染性皮肤软组织缺损,股前侧外侧皮瓣血供丰富,皮瓣面积大,组织量充足,适用于感染创面,尤其是慢性、大面积感染创面的修复。

4、组织器官再造,如阴茎再造,阴道再造,眼窝再造和舌再造,颌面部等部位再造重建。

5、超薄移植修复组织缺损,股前外侧皮瓣也可修剪皮下组织而制成超薄皮瓣,以穿支为中心,把直径3cm以外的皮下脂肪和深筋膜修除,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即制成带轴心血管的超薄皮瓣,可用于颈、肩、手掌、足背等部位缺损的修复,皮瓣移植后外形和功能恢复较为满意。

6、负重及感觉要求部位组织缺损,可以修复足底,足跟,手掌等负重或感觉恢复要求较高部位的缺损,使皮瓣耐磨。

7、特殊部位的皮肤组织缺损,如头部缺损的修复,可利用阔筋膜修复帽状腱膜等。

8、联合应用,股前外侧皮瓣和髂骨瓣或腓骨瓣联合移植可用于下颌、颊部全层缺损的修复等。

皮瓣设计

患者取平卧位,自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上缘做一连线(髂髌线),在连线中点附近使用多普勒先测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的第一肌皮动脉浅出皮肤点的位置,多数在以髂髌线中点为圆点,3cm为半径的范围内,外下象限居多。设计皮瓣时使此点落于皮瓣的上1/3部中央附近,再以髂髌线为轴根据缺损部分的形状和面积,标出皮瓣边界:上界可达阔筋膜张肌的远端,下界至髌骨上7cm,内侧达股直肌内侧缘,外侧至股外侧肌间隔或者稍大。

图片

逆行岛状皮瓣:用多普勒现测出第一肌皮动脉浅出点和膝上外侧动脉的起始点,皮瓣尽可能向下设计,并使第一肌皮动脉穿支点设计在皮瓣中央,皮瓣的旋转点位于髌骨外上缘上5-6cm,皮瓣逆行反转可达膝下10cm。

病例一

温某某,男,15岁,车祸致右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并软组织缺损。

图片

图片

图片

病例二 

赵某某,男,52岁,机器绞伤致右手皮肤缺损

入院时外形照片

图片

术前照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病例三

张某某,男,48岁,喷漆伤致左手感染术后虎口挛缩畸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病例四
谢某某,男,52岁,砸伤致右膝关节开放性脱位,右膝关节外侧软组织缺失,瘢痕形成。

图片

图片

图片

病例五
李某某,男,44岁,右小腿开放性损伤皮瓣修复术后骨外露。
患者于2010年因摔伤至右小腿开放性骨折,在我院住院治疗,曾行骨皮瓣修复,2014年开始右小腿下段出现窦道渗出,保守治疗至今,于2017年9月5日行手术治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病例六
赵某某,男,42岁,车祸致左小腿开放性骨折。
2017年11月20日因车祸致左小腿开放性骨折,多次手术治疗,左小腿大面积皮肤及肌肉坏死、缺损,左胫骨上段骨质坏死,行清创术后,左小腿上段前侧大面积骨质肌肉皮肤缺损,于2018年1月16日行皮瓣手术治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注意事项
1、解剖肌皮穿支是切取股前外侧皮瓣的关键。
2、皮瓣的血供来源除降支外,还有横支、股深动脉、股动脉等,而皮瓣的血供形成有3种,直接皮肤动脉和肌间隙皮肤动脉均易于解剖,但所占比例较小,大多为肌皮动脉,可达80%,因此一旦出现少见类型,即应考虑其他血供来源和血供形成。
3、术前多普勒超声测定的皮支位置并非与实际完全一致,也非均恒定出现于髂髌线中点附近。术中应注意分离。
4、在解剖血供蒂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好伴随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走行的股神经及其肌支。
5、如所需皮瓣较厚,可携带部分股外侧肌制成肌皮瓣。
6、静脉选择,一般应保留两条伴行静脉作为回流,除非特殊情况,股外侧浅静脉多不必吻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