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的,所以它是可期的!‖文/李查拉

 522小窝 2023-02-03 发布于河北

未来的,所以它是可期的!

自杀,早已悄无声息地占据着全球死亡原因“老二”的位置。
这个话题既恐惧敏感、又普遍无奇。
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几乎每年开学都有那么几个学生选择跳楼。
走上社会之后,又发现很多工厂也会周期性的出现自杀现象。
在狱内服刑期间,每年也会有自杀的罪犯。也许大部分人认为,被剥夺自由的罪犯们以自杀的方式寻求解脱,多少可以理解。
但我虽没做过具体的统计,估计监狱的自杀率应该没有学校和工厂高。因为,狱内有一套比较完整和严格的管控机制。
其实,我们每个人自小都会产生无数次自杀的念头。但绝大多数的时候是一种因悲痛产生的心理现象,一般都会一闪而过,不会真的造成悲剧。
但那些真正把自杀行为付诸现实的人们,是真的遇到了问题、碰到了难处。
归根结底,其实以自杀行为寻求解脱不外乎两种。
一为,无法正确面对现实;二是,对未来感到绝望;
除上述两种普遍现象外,还有一些抑郁症患者因无法有效治愈而选择自杀的情况,或极个别极端思想也会导致让一部分人选择以自杀的形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它们应该都属于心理疾病的范畴,都需要专业医疗的介入和治愈。
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存本能都是与生俱来的。
所以那些“逆天而行”,违反本能去做极端选择的行为,都让我们感到非常惋惜。
按照我们通常说的:“连死都不怕了,还怕什么呢?为什么不好好活着?”
古今中外,有很多人对“自杀”做过各种解读和解释,甚至曾一度出现过自杀盛行的时代。
觉醒看透是一码事儿,扭曲误解又是另外一码子事儿。
某位哲人说过:“自杀,是我们人类能够做出的最自由的选择。”
古希腊的席勒努斯也曾慨叹过:“人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如果不幸降临了,就应该尽快死去。”
尼采也说:“人生就是一个慢慢死亡的过程。”
曾征服欧洲的拿破仑的处女作,也是《自杀论》。
我们不可否认,死亡是我们每个人的最终归宿,也是所有生命体的最终归宿。
但一定要指定一个时间点,来亲自结束自己的生命吗?
让可爱的生命再延续一段时间、再存活一段时间,有那么难吗?
从古至今,无论任何想要长命百岁,或永生的人也依旧要面对生命之火燃尽的那一刻。
那么,既然我们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一直在“奔”向死亡。
为什么不能痛快的选择自杀呢?
因为,生命的可贵和人生的精彩,就在于它的有限性上。
如果我们的生命可以永生,可以无限期的存活下去,我们的地球早就成为真正的地狱了。
有了不死之身的我们,还会寻找人生意义,还会去追求美好的人生嘛?
不可能的!
之所以我们争分夺秒地去做事情,给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其根本就是因为:我们非常清楚“生命有限性”这个真理。
所以,我们的生命才会足够可敬、我们的人生才会绽放光芒!
最让人啼笑皆非的现实是,越是发达的国家,其自杀率越高,且幸福指数也较低。
一心向往美好生活的我们,总认为拥有足够的财富,就会非常幸福。可现实情况和数据,却冷冰冰地告诫我们:“不要一味地只追求物质财富,更应该重视构建精神财富。”
那我们要构建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即价值体系呢?
答案只有一个:我们要构建一个多元价值社会!
也即,搭建好一个平稳健康的社会结构,尊重和鼓励多元价值的培养和发展,让每一个生命都拥有选择人生方向的权力。
每一个自由的灵魂,都不甘于成为一个“螺丝钉”、“垫脚石”,所以它才会痛苦、才会选择逃离,甚至结束生命。
那么到底是什么,给我们的灵魂戴上“紧箍咒”,让我们无法自由翱翔呢?
是他人?是父母?是老师?是社会?是国家?还是自己?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份,我们即是“受害者”,又是“施暴者”;即是“旁观者”,又是“当局者”;
但最最关键的问题是;“谁是造局者?”
如果能够按照这个思路继续思考下去,我相信任何人的任何“当下”都可接受、任何人的任何“未来”都是可期的!

李查拉

2022年1月27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