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解《论语》之孔子拍棺系列21患而不患

 liuhuirong 2023-02-03 发布于湖北

【第03篇八佾第24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杨伯峻译文】仪地长官求见孔子,他说:“君子到了这里,我都要求见。”见孔子后,出来说:“诸位,不要在乎官职,天下无道很久了,老天要你们的老师成为号令天下的圣人。”

【钱穆译文】卫国仪邑的封疆官,请见于孔子,他说:“一向有贤人君子过此,我没有不见的。”孔子的弟子们领他去见孔子。他出后,对孔子的弟子们说:“诸位,何必忧虑你们先生的失位呢?天下无道久了,天意将把你们夫子当作木铎,来传道于天下呀!”

【李泽厚译文】开封市的某小官求见孔子,说:“到这里来的君子,我没有不得到接见的。”孔子的学生让他见了。他出来后说:“你们这些人害怕丧失什么呀?中国失去规范已经很久了,老天爷要让你们的老师来作导师啊。”

【注】三大家基本情况:杨伯峻——代表老式的考据,更多文言文解释的传统视角;钱穆——代表台湾最高水平,更多历史学家和宋明理学的视角;李泽厚——代表大陆最高水平,更多哲学家和五四西学的视角。

【游梦僧译】边疆仪地的执掌官请求面见,说:“君子(有德博学的人)来到这个地方(仪),我没试过不去面见的!”(仪地执掌官带着)随从人员面见他。出来说道:“诸位担忧什么呢?!担忧失去吧?天下到达失去道的境地呀,很久了!上天以老师为将,摇响木铎。”

【游梦僧译】边疆仪地的执掌官请求面见孔子,说:“有德博学的君子来到仪这个地方,我没试过不去面见他们的!”仪地执掌官带着随从人员面见孔子。进去与孔子面谈后,为孔子的有德和博学所折服,有感于天下“无道”有望转向“有道”而喜不自胜,出来对他随行的人员说道:“诸位担心什么呢?!诸位担忧的是天下失道吧?天下到达纷乱黑暗的境地呀,很久了!现在上天以老师为将,摇响木铎,警醒世人,然后布教民众而使天下转向有道,未来可期,诸位还担忧什么呢!。”

【详解】此章字句均无比精妙,非细品不得其味!此章之解,得其旨者,少之又少。起码本僧是没见过,三位老先生就没有解对(各位看官看到这,不必嗤之以鼻,还请看完本僧全文。)。不但句意解错,连断句也断错。

问题都出在“从者见之”中的“从”字。有些解论者,为了使自己的解看起来通顺,特意臆想出“边防官要求进见孔,被孔子随行的学生所阻拦”这样的情节。实际上,此章所述,完完整整,直解即可。

一般的断句为: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正确的断句为: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仪”,《论语集注》有“卫邑”之言,“卫”为“卫国”还是“保卫”之意,就得打个问号。咱先搁置。

“卫邑”即为“边疆之地”;“封人”,《论语集注》:“掌封疆之官”。由此,我们可以反推,“卫”为“保卫”之卫,故“仪”为边疆之地,无疑!是不是卫国的城邑,我们无从得知。李先生解为“开封市的某小官”,错离谱,也错得很可爱!

故“仪封人请见”,“边疆之地的执掌官请求面见”是也。

“之”字在古文中,字很简单,意思却是千差万别。此章有三个“之”字,意指不一。必须细心领会。

“君子之至于斯也”中的“之”字为助词,表示领属关系,“的”的意思;“君子”此处为“有德博学的人”;“斯”,“这里(指仪地)”;“也”,无意,表话语停顿;“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即为“有德博学的人到来仪这个地方,我没试过不得以面见的”。

“从者见之”中的“之”字指代“孔子”;“从”字是此章的关键字,错解的根源就出在这里,此处一错(比如把“从者”解释为“孔子的学生”),后面的“出曰”就会解错。

“从”,本义是“随行”“相随”“跟随”。“从者”并不是指“孔子的学生”,否则,仪地执掌官面见完孔子,出来对孔子的学生说那话,感觉就一个傻子,为什么?因为孔子的学生已经认孔子为老师,并死心追随,这个执掌官说孔子的能耐,孔的学生早晓得了,用不着你来向他们宣扬!

这个边疆之地的执掌官带了一帮人(比如他的下官,当然也有随从)去见孔子,执掌官的下属及随从,之前不晓得孔子有德博学与否。执掌官面见之后,喜不自胜,出来对自己的下属发感叹(也是告诉他们面见的结果),这不完全合情合理了嘛!。故“从者见之”,是“仪封人从者见之”的省略,意思是“仪地执掌官与随行人员去面见孔子”。此处杨老直接跳过不解,不知道其对错;而钱李两老解为“孔子的学生”,错!

孔子连童子都接见。见【第07篇述而第29】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以仪地的执掌官是一地之长官的身份求见孔子,孔子不可能拒绝的,孔子的弟子也不可能不通传。故有些解论者说“被孔子随行的学生所阻拦”纯属臆想。

如前面所说的,“出曰”,即是“(仪地执掌官面见孔子后)出来(对自己随行的人)说”。

“二三子”,犹言诸君,即“诸位”之意;“患”,本义:担心,担忧。“二三子何患?!于丧乎”此处应如此断,而不是像通常所断的一样“二三子何患于丧乎?”“二三子何患?!”意思为“各位担心什么呢?!”这里用问号和叹号同用,此章的妙处正在于此!因为“何患”有“担忧什么?”反问意和“担忧什么!”感叹意,表“所担忧的”和“无需担忧”这两层意思。而后面的两个子句,就分别陈述这两个问题。

“于丧乎”是“二三子患于丧乎”的省略,此之谓“因前省略”。“丧”,甲骨文卜辞中的“丧”一般都用作“逃亡、失去”,此处就取“失去”之意,指的是后面的“天下之无道也,久矣”之中“无道”。此处是以“丧”指代,提到句前,以示强调“你们担忧的”内容。为什么这么说?

故“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实为一体,此为需细品之处之一。此用法在《论语》中有06雍也16原文】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无”,通“亡”,《说文解字》:无,亡也。指“失去、丢失”之意,先秦经典中常用之意。“无道”是“失去、丢失道”,即“纷乱黑暗”。“天下之无道也”即“天下到达纷乱黑暗这地步”。此句的中心词为“亡”,所以前面“丧”字,既表“亡”意,也指代全句。此“可大可小”又为需细品之处之一

“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是“二三子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的省略。意思是“(诸位忧心的)不就是丢失吗?即天下到达纷乱黑暗这地步很久了”。这句就是对“担忧什么?”的回答。

“将(繁体)”,从寸,酱省声。由“爿”“月”“寸”组成:“爿”是剖成一半的竹木片,代表古代用于调兵遣将的兵符;“月”为肉,为身体,代指人;“寸”的甲骨文是手的象形,表示与手有关。“将(繁体)”为手持兵符、发号施令、带兵打仗之人。即“将帅”。

在此章,并不是“将要、即将”的意思,因为孔子行道天下,不是“将要”之事,而是“已行”之事。“将”与“以”合以表意,表达的是“以……为将”。

南宋大儒朱熹编的《论语集注》有:木铎,金口木舌,施政教时所振,以警众者也。简单点说,木铎,就是一个外金口、内木舌的铃铛,在需要施政教前,先摇响它,用以提醒众人注意。

“夫子”即“老师”。“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意思为“上天以老师为将用以警醒世人。”即“上天以老师为将”干什么呢?“为木铎”——摇铃引民众注意。引起别人注意后,你要干什么呢?所以它又隐含“布教民众使天下转向有道”的意思,这可谓“点到即止,意趣深远”,正如金庸《射雕英雄传》里,洪七公整天说的“要话头醒尾”方可。这就回答“还担忧什么!”即“无需担忧!”

特别注意,这里仪封人面见完孔子后,已经以“夫子”称之了,可见他已被孔子的有德博学所折服,故以“老师”这个敬词而称之。

“二三子何患?!(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完整的意思是:各位担忧什么呢?!(担忧)于失去吧?天下到达失去道的境地,很久了;(现在)上天以老师为将,摇响木铎,引起民众注意,然后布教民众而使天下转向有道,未来可期。还担忧什么呢!

先示其患,后言何以不患,是故患而不患也。

一次会面交谈,仪封人就有此等感悟,真可谓是孔子的知音。不亚于一千六百年后,朱熹的千年一叹——“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仪封人于孔子,以“高山流水”形容之,也未为过也!

想想,为什么仪封人出来要对他的下属和随从这样说呢?那肯定他们平日里就互叹过“天下之无道,久矣”!从“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这句可知,这个仪地执掌官是喜于请教有德博学之人的,反映出他是上进好学之人。正如《论语集注》有云:君子,谓当时贤者。至此皆得见之,自言其平日不见绝于贤者,而求以自通也。

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仪地执掌官如此,他的下属当然也会有这些人,平时相聚,针砭时弊,感怀身世——如叹“天下之无道也,久矣”。所以,孔子来之,则“从者见之”;如今,仪地执掌官见孔子后,因觉天下“无道”有望转向“有道”而喜不自胜,出来就向这些下属汇报会后感,就理所当然了。

仪封人出来说的话,这样解,可能很多读者一时难以理解。本僧就以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说明之:家里二孩的玩具被大孩抢走了,他就大哭了起来,你为了安慰他,马上拿出一个早就买好且藏着的特好玩的玩具出来给他,他拿到之后,还在哭。于是家长就说了:“你还哭什么呢?!(你哭是)因为被抢了?你哥把你的玩具给抢走了;现在你有更好玩的玩具了,(还哭什么呢!)”

从古至今,什么都在变,就是人心没变,说话方式没变。此家长的话,跟仪封人面见孔子后出来说话,无论是句式还是语气,都完全吻合。请诸位细品之。

整章句意精妙(非单此章如此,整部《论语》皆是),非细嚼不能得其味。所以,即使本僧解释至此,还需读者以身代入现场,细细品味,方得其精髓。

03篇八佾第24原文】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游梦僧译】边疆仪地的执掌官请求面见,说:“君子(有德博学的人)来到这个地方(仪),我没试过不去面见的!”(仪地执掌官带着)随从人员面见他。出来说道:“诸位担忧什么呢?!担忧失去吧?天下到达失去道的境地呀,很久了!上天以老师为将,摇响木铎。”

【游梦僧译】边疆仪地的执掌官请求面见孔子,说:“有德博学的君子来到仪这个地方,我没试过不去面见他们的!”仪地执掌官带着随从人员面见孔子。进去与孔子面谈后,为孔子的有德和博学所折服,有感于天下“无道”有望转向“有道”而喜不自胜,出来对他随行的人员说道:“诸位担心什么呢?!诸位担忧的是天下失道吧?天下到达纷乱黑暗的境地呀,很久了!现在上天以老师为将,摇响木铎,警醒世人,然后布教民众而使天下转向有道,未来可期,诸位还担忧什么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