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说《论语》:八佾篇(二十四)

 素說 2022-06-10 发布于江苏
  一、原 文  

八佾第三

03.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注释】

①语(yù):告诉人曰语,告知。

①仪封人:仪:地名。卫国之邑。封人:春秋时镇守边疆的官员。

②请见(xiàn):见,引见、会见。请求会见。

③从(zòng)者见(xiàn)之:随从孔子的弟子,见之,使之见。

④丧(sàng):丧失,失去。这里指礼崩乐坏,礼乐仁德文明的丧失。

⑤木铎(duó):木舌的铜铃。古时摇木铎宣布政教时用于警醒大众。金铎舌以金,木铎舌以木。金铎振武事,木铎振文事。

  二、释 字  

【丧(喪)】

《说文》:喪:亡也。从哭从亡。会意。亡亦声。息郎切,《广韵》苏浪切。段注:亡部曰:“亡,逃也。”亡非死之谓,故《中庸》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尚书大传》曰:“王之于仁人也,死者封其墓,况于生者乎?王之于贤人也,亡者表其闾,况于在者乎?”皆存亡与生死分别言之。凶礼谓之丧者,郑《礼经目录》云:“不忍言死而言丧,丧者,弃亡之辞。若全居于彼焉,己失之耳。”是则死曰丧之义也。公子重耳自称身丧,鲁昭公自称丧人,此丧字之本义也。凡丧失字,本皆平声,俗读去声,以别于死丧平声,非古也。

《约注》:喪:段玉裁曰:“亡部云:'亡,逃也。’亡非死之谓。”又曰:“凡丧失字,本皆平声。俗读去声,以别于死丧平声,非古也。”舜徽按:丧字从哭从亡,其本义即为罪囚越狱出逃也。古之罪囚,囹圄为满。有桎梏以禁制之,所以防逃逸也。然无辜之民,坠斯陷阱,犹百计以全其生,故有行险犯难而逃亡者。丧字从哭从亡,即此意也。因引申为一切亡失之称。

《广韵》:喪:亡也,苏浪切,又音桑。喪,上同()。亡也,死也。又姓。又息浪切。

汉字“丧(喪)”从哭从亡。甲骨文字形由桑树之形和众口组成。有人认为,古代以桑榆喻日落,故丧指人的晚年末日;也有人认为众口为人死后亲人好友的暄器于桑林之下。闻一多在《释桑》中说:“(丧)金文从桑从亡,乃桑之孳乳字。丧字从桑而读与桑同。古礼复以桑象征丧事,此亦卜辞众口丛聚木间之文即桑字之左证。”本义为丧亡、亡失,引申为忘记、逃亡、灭亡、死亡、失败、灾祸、灾难等义。

【铎(鐸)】

《说文》:鐸:大铃也。军法: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两司马执铎。从金睪声。徒洛切。段注:《鼓人》:“以金铎通鼓。”注:“铎,大铃也。”谓铃之大者。说者谓军法所用金铃金舌谓之金铎,施令时所用,金铃木舌则谓之木铎。按,《大司马》职曰:“振铎“,又曰“摝铎”。郑谓摝、掩上振之。铎之制同铃。

《玉篇》:鐸:达洛切。所以宣教令也。文事木铎,武事金铎。

汉字“铎(鐸)”从金睪声。铎是一种有舌的撞击乐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用于军旅和田猎。舌有木制和铜制两种,木舌的叫做木铎,铜舌的叫做金铎。古代宣教政令时,用铎来警众。文事用木铎,武事用金铎。佛教传到我国以后,取铎的警众之意,于是将风铃做成古铎形,悬挂殿檐等处,风一吹,叮当鸣响,用以警觉僧众。

  三、释 解  

先师来到卫国仪邑边城,掌管仪邑的官员得知后,立即动身前往先师的住地。对先师身边的弟子们说:“凡是有道德的君子,来到我们这里,我从来没有不能和他们见面的。听说你们的老师驾到,我特来求见。”随行先师的弟子请求先师接见了他。他见过先师辞别出门时,对弟子们说:“你们能跟随这样的大德君子,真是幸运啊!何必忧愁礼乐仁德一时的丧失呢?天下失去了礼乐的仁德之道,礼崩乐坏而衰乱,这已有很长时间了。上天将会以你们老师作为警醒世人的木铎,让仁德礼乐的秩序文明重回世间的。”

  四、素 说  

【章旨】

前一章通过先师对大师乐的指点教导,让人们从乐理、乐律的易于感知之中,体悟礼乐人文的相辅相成,把握乐对礼呼应于情感而化于仁德和谐的升华功效;从乐曲的自然谐和的节律绵延流淌中,体悟把握乐的振作无杂、肃穆明快、连绵不绝的情感陶冶,从而实现礼乐仁德文明的化民以德的谐和完美。本章通过仪人“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的评说,让人们体悟在圣人的礼乐仁德渐渐丧失的时代,礼乐崩坏,先师却承继着“郁郁乎文哉”的周礼,这犹如木铎鸣响之声一样,警示提醒着迷茫的人们,礼乐仁德文明有着顺天、应地、人和的至善完美。从而让人们把握礼乐仁德文明的治邦安民的谐和不息之道。

【析辨】

本章需要注意辨析把握的是:天下无道衰乱虽然很长时间了,但是礼乐仁德文明谐和之道还广泛地存在于人的内心信实之中。仪封人认为,上天将降大任于孔子,郁郁乎文哉的周礼将继续承载着醒民导民安民的重任,天下将会重归于礼乐文明的秩序。准确理解本章需要注意的有二点:一是“二三子,何患于丧乎?”的“丧”。“丧”不是指孔子失位去国,出游在外,而是指礼乐仁德文明的丧失,是“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的周礼的隐失抛弃。本章是对前面“八佾舞于庭”、“雍彻于三家之堂”、“禘自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的礼乐崩坏的概说。因此,将其释解为孔子丧失鲁国司寇的官位而开始周游列国之患与前后文不相合,与八佾篇的篇章旨意也不契合。高尚举《论语误解勘正》中勘正:“丧,指丧失。至于丧失的什么,下句'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已限定清楚:丧失的是'道’。'道’的涵义很丰富,而此处主要是指先王圣贤之道。又言'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即孔子振摇木铎宣传圣贤之道,教化世人也。此语是说,仪封人见到孔子,通过与孔子长时间的交谈,了解了孔子的道德为人以及迫切的传道救世之心,很受感动,所以刚出来就对孔子弟子们讲:你们几位何必担心道的丧失?上天将以孔老先生为木铎,承担起宣传圣贤之道的大任。”崔栢滔《论语大义》阐解:“孔子的时代,王道已经衰落,教化职能已经丧失了,所以这里仪封人提到了“何患于丧”,所患为何?正是此教化职能的丧失。当见过孔子之后,封人预见到了这种社会分工的趋势,即师道从王权中分离出来。孔子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师道精神,为新时代的到来确立了标准,故仪封人以木铎来喻孔子。”二是“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不是说“天将命夫子号令天下”,而是指孔子承载着礼乐仁德文明的大道,将以言垂教,犹如天之木铎,其声必将振响天下,引领人们回归礼乐仁德大道。黄瑞云《论语本原》中评说:“原文明明是说天将以夫子本人为木铎。这是比喻性的说法,并非说天将命夫子振木铎,两者语意与修辞都相差甚远。先秦儒家著作中赞扬孔子的话多不胜举,仪封人短短的两句话颇有独到的修辞特色。”王向荣《论语二十讲》讲:“'天将’句,兼乱极当治,盛德又在'夫子’两意。《集注》:不曰得位行道,而曰得位设教,切'木铎’字言。即'觉后知,觉后觉’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