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流涎中医外治良法一则

 遣草堂医馆 2023-02-03 发布于河北

小儿流涎

辩证分析:流涎中医又叫做“滞颐”,俗称流口水。主要病因是心脾两热、脾胃虚弱、脾气虚弱、肾阳虚。

心脾热蕴证:口腔黏膜及舌部糜烂或溃疡,舌尖红、厌食、流涎、烦躁、颜面发红、尿量少偏黄、大便干燥。

脾胃虚寒证:起病缓慢且病程相对较长,偶尔伴有腹痛或吐乳或是不消化的食物,流涎清长,面色苍白。

脾气不足:食少纳呆、流涎、腹胀、乏力懒动、面色青瘦、大便不成型、舌体淡苔白。

小儿流涎是婴幼儿常见现象,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 中药汤液口味复杂,小儿难以配合。借鉴古人外治之法,用中药神阙穴贴,取得满意疗效。

用法:益智仁9,车前子6甘草3克。共研细末,用适量透皮液或生理盐水调成糊状敷于神阙穴,用胶布或止痛膏覆盖固定,局部间断热敷,24 小时换药1次。

: 用此方法治疗小儿流涎35,用药3日痊愈15,用药4日痊愈18,用药5日痊愈2例。其中2例患儿脐部周围出现小丘疹,停药后自行消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