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古盐井系列(四)——阿陋井 草溪井 只旧井

 新用户8329f2cc 2023-02-03 发布于云南
图片

云南古盐井(四)

阿陋井 草溪井 只旧井

图文/  大狗熊  

图片

为什么把这三个井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滇中盐区,历史上属于黑井提举司管辖的盐井。但这三个井的古代遗迹保存较少,整体风貌一般,因此就把它们放在一篇图文中加以介绍。

阿陋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阿陋井如今是楚雄州禄丰市一平浪镇的阿井村。阿陋井从唐宋时期就开始采盐,明洪武年间正式设井,历代政府分别置盐课司、盐大使、督煎督销委员、场务分局、场务分署等管理场务。民国初年产地分为十一区,共有大锅79口、筒锅98口、灶19座,年产盐1700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盐矿储量衰减,含硝量较高,开采技术落后,加之沿海地区、其它地区产盐量高,交通的逐步改善等因素存在,阿井盐场开始迅速滑落且停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阿井村委会四方街西侧,完整的保留着一条长约600米的古街道(当地称之三街),街道全部是用红砂石板铺筑而成,宽约2.4米,街道两旁分布着传统民居,民居均为红砂石基,土筑墙体,青瓦屋面,店铺柜台时有分布,过街楼,四合院沿街两旁零散分布。阿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曾有文庙、魁阁楼、大龙祠、戏台、盐务公署等标志性建筑,现除了古三街,还有四方街、古井、古桥、古院落、古城门等遗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阿井觉性庵,这里青山环抱、树林茂密,来往烧香许愿的香客络绎不绝。觉性庵占地1200余平方米。庵始建于明正德二年 (1507年),现存铁铸大钟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遗物,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重建。

草溪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草溪井现为禄丰市一平浪镇中兴井村。中兴井村是历史上曾经盛产食盐(明朝 1368年始)的地方。现存古井、古桥、古寺庙庵、古戏台等遗址30余处;留存并传承着传统的耍龙灯、唱花灯和演洞经等3种极具地方民俗特色的文化活动。可以想像,当时经济、文化之繁荣盛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明朝洪武年间,草溪井开出卤泉,煮以为盐。盐业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因盐兴盛的中兴井传入龙灯会,由当地盐商和灶户出资筹办,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每年春节,一平浪镇中兴井村的村民们都会自发地组织龙灯盛会,时间持续10余天,整个龙灯会分为议灯、出灯、送灯和交灯四个仪式,是值得体验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近几年因疫情,龙灯会停办,所以没拍到舞龙的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只旧井

只旧井现为武定县白路镇小井村。这里曾今设置只旧镇,也就是白路镇的前身。康熙《武定府志·物产》记载:“盐, 一出和曲州境内草溪井,一出元谋县境内只旧井。旧系百姓自备工本,煎销额盐四万九千九百九十二斤,缴纳课银二百六十二两四钱六分。”小井的隶属关系,虽经武定府和曲州元谋县两次变易,但从“乾隆十六年,定只旧煎盐五万二千一百斤”看,当时小井的盐业生产规模十分可观,是当时武定府“两州一县”食盐的重要生产基地和财富来源。民国《武定县地志·十五·政治》记载:“武定枳旧井水淡味劣,产额无多,因此未设盐场官吏管理,由灶民自煎自卖,每年仅纳课而已。”从以上记载中可以看出,民国时期的只旧井取卤制盐已形成相当规模,但“盐泉”却渐衰,且“水淡味劣,产额无多”,仅是“灶民自煎自卖,每年仅纳课”、“无田耕种,藉以谋生”而已。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上为上井图片

只旧井分为上井和下井,由于地质灾害和交通等原因,如今上井已是人去楼空,只留下一片废墟;而下井随着小井村委会的搬迁,也逐步走向荒废,村里还有5位老人居住,其他人大多随着村委会搬迁到了武定到元谋的公路边。在下井还能看到当年的岩洞遗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上为下井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