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我、自我和超我式的人格结构,是不是本身就定义成了分裂

 徙竹散人 2023-02-03 发布于安徽
佛洛依德把人格结构分成了三个部分“自我”、“本我”和“超我”,并指出“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按照现实原则起作用的是“自我”;道德良心部分的是“超我”。三我之间的力量一定要维持平衡,人才会平稳,否则会心理失常。
也就是说他把“三我”看做是矛盾的,好像是三个结构拼成了一个人格,只是某个东西在维系着这种临时的完整性,就像潘金莲手里那根支着窗户的木棍,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刮掉了就砸住西门庆。


这种观念似乎已经深入人心,感受一下周围和网络,有多少人在嚷嚷着自己苦苦支撑,又有多少人辩称自己捅娄子是出于无奈。

这种分法是不是先入为主的就把人格给分裂了呢?
从表现形式上来定义功能是否有些片面?比如夏天很热,就认定热就是夏天?说准确些应该是夏天到了,天热,看不到雪,穿半截袖,开冷气……

太多的形式了。
所以,有人用“超我”体现道德并非是为了道德,而是以此为切入点来实现其它目的,同样,有人装疯卖傻也不是他的“本我”不起作用,也是为了某种目的。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所以,人格的表现形式是依照动机而根据环境的不同随时变化的,环境是“外圆”,动机则是“内方”。
人格就是那一个不变的东西。所以,三我也是同一个东西,只是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变化形态。

水是最容易让人理解的比喻,水槽修成什么样,水就流成什么形状,但无论怎么样都是水。
所以,人格应该像水一样,遇到某种情况就化作适应它的形态,而不能像拼接的三块那样,一旦和外界匹配不上就是人格障碍。
心理学在仅仅触及到佛法唯识宗八识的第六意识,第八阿赖耶识和传递种子的第七末那识是无法涉及到的。

曾经和一个网上的朋友谈到集体潜意识是否就是阿赖耶识。我谈到了“狗对人忠诚”的这个狗的集体潜意识问题,在没有人类之前,狗是没有这个集体潜意识的,这是人类对其不断驯化而使狗所具备的,所以,集体潜意识仍是“依他而起”,是第六意识层面的妄念。
那么心理学如果只到达第六意识的话就解释了佛洛依德为什么会“拿表现形式去定义功能”——冬天很冷,不错!冷就是冬天,那就慢慢争吧:穿棉袄也是冬天,开暖气也是冬天,水结冰也是冬天……
于是,心理学的门派越来越多,书越来越厚,因为现象太多,看到一种就整出来一本。后人推翻前人,因为大家讲的都是现象,前人根本立不住。
当你已经被定义成分裂了你能怎么破呢?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