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家具研讨之三

 芝润斋 2023-02-03 发布于江苏

文 / 戴连库

(三)各类家具采用螺片嵌饰的普遍性,是清代家具明显的特点之一。

螺钿家具在清代无论内廷、仕宦之家制做都具有时代意义,笔者认为它代表了清代家具的时代风格和特点。

就此而论清代的螺钿家具,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看,都足清以前任何朝代无以伦比的。

酸枝木嵌螺钿“粤东省城”款石面长几

螺钿又曰螺填、罗甸、钿螺等等,叫法较多,但无论名称有多少,其实质不外乎采用螺蚌之贝壳,雕切研磨成规则的小块小片按着预定图案拼凑起来,漆贴、镶嵌于器物之上者为螺钿。伊始于漆器之上。

黑漆嵌螺钿花卉纹方角柜

就其螺钿工艺而言,创于我国可谓渊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但宋朝方勺所著《泊宅篇》竟自相菲薄,声称“螺填器本出倭国,物象百态,颇极工巧, 非若今市人所售者。”认为螺钿源出日本进而传入中国。

一些辞书也武断地记述螺钿源出印度,并声称印度靠海,盛产螺、蚌…… 。其实是古人无据可考的片面之论,诺大个中国何以不靠海?产不得螺蚌?

鲍鱼壳

夜光螺

笔者通过对部分考古资料的查阅推敲,就现存的材料、左证而论,可以得出肯定性结论,螺钿产生于我国。它凝聚了我们祖先的勤劳与智慧。

这从《考古》和《文物》等杂志刊登的建国后考古工作的收获,出土文物的发掘之物证外,王世襄先生在《中国古代漆工杂述》一文中,较系统地揭示了四次西周墓的发掘工作,把我国应用嵌螺工艺之起源,毫无争议地上朔至西周。

这足令国内外文物工作者非常信服的发现,由此可见《泊宅篇》方勺之说,实涉嫌 “数典忘祖”了。尽管印度是佛教古国,仰这方面尚无文献记载。至于日本,中国采用螺蚌嵌饰工艺之西周时, 日本尚无史。

黑漆花卉架子床

以上这些阐述,实为题外音,意在探求螺钿发展之渊源,既知“源头”就该了解古代族螺蚌工艺之一二 。

西周幕的出土,证明当时足把蚌壳研磨成圆形“蚪泡”“蚌豆“而漆着于有木、织品底胎的漆器之上。

待发展到唐宋,已开始厚螺钿的镶嵌,现有此时出土漆器为证,明代产生了薄螺钿工艺已相当精良,并有这方面的著树传世。

明人黄成所著《髹饰录》正是较详细地总结明以前历代漆工技巧之专著,其中关于螺钿的记述也不少,从原料、工具到工艺过程,如“霞锦,即钿螺、老蚌、车鳌、玉跳之类。有片有沙。天机织贝,冰蚕失文。”

杨明在注释中提到 “天真光彩,如霞如锦;以之饰器则华妍…… ”把光闪发亮的螺钿形容为“霞锦”而巧夺天工,使五色缤纷的小虫“冰蚕”也显黯然失色。

《髹饰录》对于螺钿镶嵌工具也有记述:“河出,即模凿并斜头刀、判刀。 五十有五,生成千图。”

杨明检注中则说:“……言甸 片之点、抹、钩、条,总五十有五式,皆刀凿刻成之,以比之河出图也。”

清 嵌螺钿小圆桌

《髹饰录》关于螺钿的嵌饰方法记述得更为清楚:“螺钿,一名甸嵌、一名陷蚌、一名坎螺,即螺填也。

百般文图、点、抹、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又分截壳色,随彩而施缀者,光华可赏。又有片嵌者,界郭理皴皆以划文,又近有加沙者,沙有细粗。”

杨注更进一步指出:“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也。“但把螺蚌壳研磨成粗细砂粒状,饰于家具的例子古今尚未发现。

从上面援引《髹饰录》的例子可得出结论,螺钿镶嵌技艺发展至明代已相当高超,就漆器而论既有实物传世,又有专著记载,甚是详尽。

至于螺钿始施于家具装饰何年何代,史料尚无明断,这有赖于文物和考古界断代,不过明代螺钿漆器传世较多,家具并不多见。

螺钿发展到清代,由于清代华丽堂皇的家具风格所决定,笔者认为这种风格促使了清代螺钿家具的问世,并成为我国螺钿家具的鼎盛、丰产的时代,这将从大量的传世家具中得到证明。

酸枝镶螺钿花卉人物三镶石面西餐台椅

清代之螺钿家具,由于螺钿镶嵌方式、色彩等不同,种类也很繁多,分为软螺钿即“薄螺铷“和硬螺钿即“厚螺钿”,还分为白色与五色螺钿、薄螺钿是把蚌壳抛磨切割成薄片,镶嵌也较浅,更有薄者仅借助漆质粘着在家具表面,经过多次鞣漆螺蚌薄片与家具表面呈平面状。

薄螺钿嵌漆器始于明代,清后期薄螺钿已濒临失传,就是解放后全国各地也没几处恢复薄螺钿工艺。

而清代螺钿家具大多为硬螺钿,螺蚌切片较厚,因此“陷蚌“也较深,就要求在家具的硬质木材上雕凿较深的窝。

由于清代螺钿家具的收藏,截至目前为止,也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从苏州园林到沈阳故宫皆可看到蚌片脱落的螺钿家具,这为我们勘测螺蚌嵌入深度提供了可能性。

清 黑漆嵌螺钿诗意图盖盒 千里款 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藏

苏州园林的家具大体是“苏做”,其嵌片深度为2mm,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之螺钿家具,皆为“京做”,镶嵌深度为3~4mm。

有些残片脱落处内有残漆痕迹,由此可以断定,家具艺匠在镶嵌贝壳时是蘸漆或窝中事先点漆尔后嵌贝的,可见匠师必须工精艺熟方能得心应手。

上面提及的螺钿皆指贝壳与家具表面一致平整的,除此而外,清代也有少部分与家具表面不平整的螺钿镶嵌家具,按着嵌饰图案的要求,镶嵌有起伏的层次变化,有些部分高出家具表面呈浮雕状。

图6

如图6螺钿半圆桌,桌面边框上嵌“条”蚌片, 拼成香草纹样,正面等距嵌小圆形螺片。腿上部嵌香草图案,下部用小菱形贝壳嵌成菱花。花牙板透雕后嵌“喜鹊登梅”有层次高浮雕状螺壳,梅花瓣五片各有起伏变化梅蕊突出甚高,详见细部照(图34)。

花牙板外围由半圆贝壳镶嵌,犹如现代“链条”,再 配以螺片自身的五光十色,正如《髹饰录》所记“分 截壳色,随彩而施缀”,别增几分华贵意。

图34

图35

螺钿太师椅(沈阳故宫展品,图35)

该椅下半部嵌螺细部(见图36),靠背部分(见图37)。坐面束腰下部枨只在正面嵌两种樱草图案,三个单元布局。

靠背先施高浮雕,两旁是两支如意,嵌大小不同的圆贝片,中央雕松竹与梅花鹿、蝙蝠,纹样最上端雕刻灵芝捧托一朵葵花,花心嵌半纹的变形,灵芝头与梅花鹿全身嵌四片瓣的小花。

这组雕嵌并用的图案,正是清代“吉祥图案”的典型,况雕嵌工艺极为精致,说其是一具完美的工艺美术品也并不为过。

图36

图37

以上所述各例皆为清代中、早期的镶嵌家具,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所嵌螺钿尽为局部小面积的,和清代后期之制迥然不同。

图38

螺钿梳妆桌(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图38)

这是一件较小巧新颖的宫廷内室家具,尤其X形腿的造型,具有独特的曲律,从中可以看到家具匠师创造性的才能,这种曲线的腿脚运用勿说清代,就是明代也无独有偶。

镶嵌螺贝方面,侧重腿的易于见到的三面,嵌纤细的花草纹,桌下托板采用传统的 “连环古钱”图案,攒接成类似“透棂”,功能上既加 强了腿的牢度,也起到了托脚代替脚踏的作用。

古钱正面嵌贝。桌面镶大理石,采用三个小单元大理石,中间镶椭圆形,两边是对称的“海棠”形,桌子围板四面全封闭,用细贝条圈框里边嵌卷草花纹。

整个桌子的造型秀丽优美,加之贝壳不同截面的不同颜色,更显得斑驳奇丽,给娇小玲珑的制品增加了光怪陆离的效果。

图39

图40

两种尺度不同的螺钿榻(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图39,40)

这是清代晚期的皇榻。从家具分类学的角度看,对于床与榻从已公开发表的学术文章来剖析,尚有两种分歧。

一九八三年《家具与生活》第一期王世襄先生“浅谈明式家具”一文曾提“只有床身, 上面没有任何装置的叫榻。论尺寸,它比坑桌大得多(笔者注:可能王世襄先生笔误,在好几处都把炕桌写成坑桌),若论形式和结构,它和坑桌十分接近,可以说坑桌有的,榻也有。” 笔者不同意这样的 结论。

一九八二年《家具》第四期,陈增弼同志“明 代家具类型及其特征(二)”,关于床、榻之分类是正确的。“……榻以坐为主,兼可睡卧。供人们短时躺卧或午睡、小憩之用。多布置于客厅、书房、画室、 禅堂等处。” 和卧室的床绝不一样,更不能用榻上有无围屏来做标准,笔者就不在此文多述。

本文所提图39螺钿榻,尺寸较大,榻上置对称布局,高低错落的五扇屏,屏心嵌大理石,其它部分满嵌花草纹螺壳。腿上部雕衔环“螭首”,下部是兽爪脚。花牙板透雕后镶嵌如意、花篮、“喜鹊登梅”等“吉祥图 案”。和图47尺寸较小的皇榻造型、镶嵌风格基本相似。

图41

清代 螺钿大穿衣镜(苏州园林陈列品,图41)

图为衣镜的下部绦环板,嵌螺钿的内容是人物故事,螺片壳色有青、黄、赤、白也,采用分截壳色,随彩而施,这即所谓五色螺钿。由于镶嵌内容是以人物为主,贝壳拼合面积较大,“界郭理皱皆以划文”,要求边界、轮廓、纹理、须筋、皱摺加以线刻细纹, 以期较全面地表现形象。

图42

图42是穿衣镜的边框立柱和加宽的站牙,可以看到镶嵌内容很丰富,上图人物故事是“八仙过海”是“明八仙”,镜口条外边框上嵌花篮、葫芦、笛子……,为“暗八仙"”,其它还有花草纹等嵌饰, 一贝之上竞汇聚了如此众多的贝嵌题材,宛如一件嵌螺钿艺术的“百科全书”。

图43

螺钿太师椅、花几(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图43)

在镶嵌风格上和上面介绍之螺钿榻有相同之处,乃清后期同时代制品,腿嵌四片瓣小花,腿上部嵌花草图案,椅面与儿面向下嵌小圆点、花草纹样、透雕花牙板嵌喜鹊梅花、如意,靠背也尽嵌梅花。几面、椅面、椅背镶嵌“白质青章”大理石,呈现山石云气之状,实为大理石之佳品。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