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个妈妈不发疯?

 李清浅呀 2023-02-03 发布于陕西
即使生活给了我一地鸡毛
我也要把它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

这是一个超级接地气的公号

 文|李清浅

情绪稳定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评价一个中年人是否优秀的标签。

作为一个有着“暴脾气”的中年妇女,几乎每次情绪失控,我都会产生一系列挫败感:内疚、自责。羞愧于自己年龄徒长,情绪管理方面却始终不得要领。

不好意思地告诉大家,我情绪失控的对象主要是配偶和小孩儿,在闺蜜和朋友面前倒发挥正常。

所以说把好的情绪留给外人,把坏情绪留给家人并非虚言。

闺蜜和我一样,也经常无法牵制情绪这头怪兽。

某天她计划带孩子参加同学生日会,原定晚上七点出门,她知道会回来很晚,和小朋友交待了好几次要早早写完作业。结果六点半发现孩子虽然坐在书桌前却一直玩乐高,她一怒之下将孩子拼的乐高摔了个稀巴烂。

孩子并没有因为她的盛怒迅速写完作业,反而一直委屈地抽噎。

事后小朋友搂着她的脖子说,妈妈我最爱你,我以后一定不再惹你发脾气,你能不能温柔一点儿?

本来就已经在偷偷自责的她,马上给孩子道歉,恨不得断十天晚餐以明志,然而,依然时不时炸个毛。

我们曾一起分析过,有时发火仅仅是因为我们自身状态很糟,比如疲惫、压力大、一大堆工作等着却无法进行。

愤怒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已经达成共识。

但是孩子的一些行为,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接纳的也是普遍现象。

比方,看电视开很大声,长时间地玩电脑游戏,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遇到不接纳的行为,家长表达不满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在我们心平气和地提出要求以后,孩子却听而不闻,我们难免会觉得不爽。

毕竟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对父母的建议言听计从,马上行动起来,即使他们知道父母的要求并不过分。

如果孩子在我们善意提醒依然无动于衷,你会怎么办?继续温柔而坚定提要求、他们不听就算了还是让内心深处的熊熊怒火燃烧?

一个朋友说她会发脾气,她达到自洽的方式是平静下来后再和孩子好好沟通,告诉孩子,我发脾气是因为只有我发火你才会将我的意见听进去。

另一个朋友的办法是告诉孩子自己的底线,她家小朋友九点半不上床她就会无比焦虑,哪怕孩子没写完作业,她也希望孩子准时上床。

必然声明的是,其实每个家长对孩子行为的接纳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九点半不上床就焦虑,有的十点半没上床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

这其实也从侧面证明,很多事情并没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比方,孩子晚睡一点,家里弄乱了,天真的不会塌。

能优雅地控制情绪当然最好,但是爆炸了也别总用自责这把利刃反复地刺自己,以至于陷入“怎么又发火了——自责——下次还是发火”的循环。

心理学家埃利斯·塔夫瑞特曾指出,要学会接受有弱点的自己,包括会愤怒的自己。

我们会愤怒,仅仅因为我们是人类。人是情绪动物,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一直长期共存。

情绪管理也是需要天赋的,喜怒不形于色,真的需要极高的修为。优等生拿捏到位,我们这些差生,除了好好修炼,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另辟捷径。

一个妈妈为了保持心情好,每天在进行陪写作业这项高难度的任务前,犒劳自己一小块点心。

还有个妈妈则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二十四点游戏来调整情绪。

我自己在状态很糟糕时,提前告诉孩子,我今天有点烦,如果我表现得很没耐心,请提醒我。

首先不要乱发脾气,真的发脾气了,也不要一直自我折磨。如果你读完这篇文章能少一些情绪稳定方面的焦虑,那真的就太好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