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过眼的是信息,要建立的是模型

 碧海蓝天kx32di 2023-02-03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今天公众号后台有一个提问,关于信息内容太多要如何处理的。

先说明一点,我本人的金融投资理念很朴素,不看财报不看研报,只是看好一个趋势做做研究以后就定投了,所以没有过要看很多新闻和研报的经验

但,我有过这种日常要处理很多信息的经历,所以斗胆写一写我已经做了的以及我想做的处理方式。

用一个我看书的故事来讲讲吧:

在一开始看书的时候我想要学习学习的理论,想着一个会学习的人肯定能够事半功倍呀,岂不是就像阿拉丁神灯问你有什么愿望,你说再来3个。

而高超的学习能力就是这个无限续航的阿拉丁神灯

怎么学呢?我一开始去读了东尼博赞的系列书籍,《启动大脑》《超级记忆》《思维导图》那一套。然后使劲总结他的内容,想要记住他的要点。

可是每当我去实践的时候,发现我压根记不起来几个,也用不好几个,可是!我明明已经记了很多了呀!

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加大,知道了刻意练习、福格行为模型、认知天性、元学习、心流模型,等等一系列学习领域的基本观点以后,才发觉我以前的信息量太少了,导致我做出的总结和归纳其实是无效的。

打个比方的话,就像------在不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时,总结了很多天圆地方的方法论。

说回来,我那时其实不是要把一些理论做好笔记且记住,而是要:

在纷繁的信息里,提炼出来可靠的判断依据

怎么提炼的呢?大量的信息输入,并且,把前期大量的信息输入当作日常。且,要知晓目的,目的不是要总结这些信息,而是要通过这些信息,找到以后可以一直用的:

判断依据

当你有了一些判断依据以后,你便知道哪些信息是你要的,哪些是不需要关注的,只需要一个时间的沉淀。

那,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更快速的方法呢?

如果是我,我已经做到的,有两点:

1,回忆,寻找重复次数更多的行动

2,让信息和自己,建立链接

我在做老师的时候,一开始总想总结一些方法论,可是后来发现,方法论不是实现总结的,而是用着用着发现有些方法就是比另一些方法用的多,因为更有效,所以用得多。

因此,我建议你如果没开始记录多长时间,先去看,然后用回忆的方法来总结更有效的依据。

再说第二点,和信息建立链接,如果要让学习的效率提高,可以参照一张图

图片

叫做学习金字塔。

很多时候我们见过这个图,但是基本没有用过下面的几种学习方式。我之所以会每天写东西,正是因为写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法,能够把我听到的变成我自己的。

我不知道你是否有写作总结的习惯,没有的话推荐,有的话我们可以继续说说怎么写

怎么写呢?

我目前探索到的有两个阶段:

1,不去想体系,只积累数量

2,有了认知,再做归纳

原理很简单,一开始我们对一个领域没什么理解的时候,是没办法做出一个体系的,最好的办法反倒是不断地用一个个小点去积累,填充自己的知识库。

比如我自己,我知道自己知道的少,所以就不停的先一小点一小点的写,先把底子打好。

然后呢?

要知道一个领域核心知识,只要你花时间,不会一直是新鲜东西的,如果一直是新鲜东西,要么是没认真学,要么是学得还不够多。

等我们学到一定地步,肯定会重复,我有亲身实践,我就只看了两年学习领域的书,再买一本学习领域的书回来,就已经感觉其中50%的理论我都知道。

最后,正面回答你的问题:

1,记忆可能不靠谱,应该整理决策依据,用他们来过滤信息。

2,笔记要与自己联系,才能更快找到核心决策依据。

3,前期本是自下而上总结的时候。

我的回答也很有局限性,选取对你有帮助的即可,如果都不符合你的情况。就把这些当作胡说八道,不干扰你自己的决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