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冼太夫人家族与海外贸易

 哈哈狮的信箱 2023-02-03 发布于广东
图片

舍小成大

名无实存

冼太夫人家族与海外贸易

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茂名市冼夫人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冼夫人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交流会”在冼太夫人诞生1500周年纪念日后一天的农历二十五日里召开,也很有历史意义。根据主题,我讲下个人的见解,请大家批评指正。
图片

冼夫人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展

一、冼太夫人家族

首先谈下冼太夫人的家族问题。根据《隋书·谯国夫人传》所载,她的家族世为南越大首领,她幼年就世袭南越大首领,得到岭南人民的爱戴,被尊为岭南圣母。由于她对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先后被梁朝简文帝册封保护侯夫人,陈朝宣帝册封石龙郡夫人,隋文帝册封宋康郡夫人、谯国夫人,逝世后被隋文帝谥封诚敬夫人。作为岭南和南海的保护神,唐朝(南汉)谥封清福夫人,宋朝谥封柔惠夫人、显应夫人、护国夫人,明朝谥封高凉郡太夫人,清同治帝谥封慈佑太夫人。她取得的一切成就,除了是个人的努力外,还有她家族世为南越大首领的原因。从冼太故里电白山兜丁村考古出土的文物来看,她的家族在商周时期已经居住在这里,而且唐代广州司马刘恂记载了她的祖先女性冼氏在秦汉时期作为南越大首领统治岭南,得到了南越国国王赵佗的肯定和支持。冼太夫人家族是女性世袭首领制度,同时也实现男嫁女的婚姻制度,以保证女性世袭制度的延续,这种男嫁女的风俗延续至今,在广西壮族地区称为“欧贵”或“欧贵恒兰”,即娶丈夫、要丈夫上门的意思。在海南岛,人们把找对象称为“啦贵”。
图片

冼夫人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展:第一部分

二、、冼太夫人故里山兜丁村

再来谈谈关于冼太夫人的故里位置。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壬寅(公元522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冼太夫人出生在南朝宋时期从高凉郡西部分出来的宋康郡,该地隋朝入高凉郡连江县,唐改高州保宁县,宋元明清时期为电白县保宁乡,即今电白山兜丁村。冼太夫人的故里本是秦温水郡的核心位置,今人画的秦桂林郡地图把这块土地包括进去,是误解。温水郡是岭南西部沿海独立的秦郡,东部自郁水(今西江)入海处起,自东向西一直到吴川水(今鉴江),这沿海一带即高凉部族地,是连接东南亚海外的重要通道,与桂林郡远隔一座古代人无法逾越的云开大山,中间还隔有千山万水的南海郡和象郡地。清康熙《广东通志》载:“电白县,热水山在城(今电白区电城镇)西三十里,秦始皇置为温水郡,后废之。山下有泉涌出如沸鼎。”这段话在吴震方著的《岭南杂记》也有记载。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南澳志序》的作者电白人招成万这样写:“乾隆四十八年秋八月,钦命镇守福建、闽粤、漳潮、南澳等处地方总兵官,加三级,温水招成万顿首拜撰”。乾隆《南澳志·卷四·职官》载:“招成万,广东电白人。”陈光烈《南澳县志·武职表五·总兵》也说 :“招成万,电白行伍”。光绪《高州府志·卷二十四·职官七》载:“招成万,电白人”。这些都是史料证明了招成万是电白人,他自称温水郡人。
丁村背山面海,在温水郡时期,就是重要的港口。到了汉代,丁村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又是粮食、淡水补给和避风的最佳选择。唐宋以前,沿海港口未冲积成陆,一直发挥作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冼夫人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展:第二部分

三、冼太夫人家族参与海外贸易

由于冼太夫人故里山兜丁村处在特殊的地理位置,作为贸易的重要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经之处,她的家族自然利用诸多有利条件参与海外贸易。这个家族以冼作为姓氏,意味着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江河大海都是他们经营的领域。他们与以水为马的舟船技术部族岭南冯氏,在海外贸易中有合作的关系。她家族非常富强,《隋书·谯国夫人传》也有所载。她送给陈霸先的犀杖,是她的家族在海外贸易中从扶南买来。在她世袭南越大首领后,与朝廷密切合作,公元540年在儋耳部族地及涨海(今南海)设置了崖州,为海外贸易打通最佳的路径,并积极经营。在她的管理之下,海外各国与梁朝的关系及海外贸易更加活跃。《梁书·南海诸国传》(卷五十四)有这样的记载:“梁时,林邑曾九次派使节入梁,扶南也曾八次遗使入梁,其他东南亚各国以及天竺国和狮子国(印度)等也分别遣使与梁朝往来”。成画于梁武帝时《职贡图》原图共绘有35个国家的使者,很多使者是经过海上丝绸之路入朝的。南朝齐梁时期的吴春俚郡地,今遂溪县的边湾村出土有南朝海外贸易留下的窖藏金银器,成为了这一时期的重要文物。这些金银器中有伊兰式银器及20枚萨珊波斯银币,铸造时间为距今1500年左右,与中国南朝年代相符。
不但冼太夫人家族参与海外贸易,其他部族首领也积极参加海外贸易,以积聚财富。《隋书·食货志》载:“岭外酋帅,因生口、翡翠、明珠、犀象之饶,雄于乡曲者,朝廷多因而署之,以收其利,历宋、齐、梁、陈,皆因而不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冼夫人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展:第三部分

四、历史对冼太夫人家族参与海外贸易

的记载

梁、陈、隋朝时期,冼夫人已是岭南和南海的主政者。她不断开放南海,通过自己的部族移民到珠崖岛进行管控。其家族的冼氏主要控制珠崖岛北部、西部及今北部湾海域,冯氏主要控制珠崖岛东部、南部及南海。朝廷把崖州临振县赐给冼夫人作为汤沐邑,更加稳固冼太夫人家族加强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管控,这是《隋书·谯国夫人传》所记载的。对于朝廷赐封汤沐邑临振县一事,中山大学黎国器教授的专著《南海传》认为:“其意在于鼓励冼夫人动员家属及岭南越族群众继续移民海南岛,开拓南海,管辖南海及其海域”。她的家族经营海外贸易,都成为了巨富之人。如唐代的潘州刺史顺政公冯子游、振州别驾冯崇债、万安州大首领冯若芳者。振州是今海南岛南部地三亚市等及南海海域,万安州是今海南岛东部地,这一带是海外贸易的重要通道。冯子游多富?作为冯氏的犹子,载有一船的金银财富到京城,得到唐朝宰相许敬宗的青睐,将十四岁的女儿下嫁他。犹子制度,唐以后被日本所采用,将军家族政治地位的继承人称犹子,似皇室立太子之例。唐玄宗天宝七年(即公元748年),鉴真和尚年届61岁,在东渡日本的行程中,遇到台风在海上漂流到振州,在此住了一年有余,得到冯崇债的最高级最奢华礼遇。离开时,冯崇债还派了甲兵八百多人沿途护送他到万安州,并在万安州大首领冯若芳家中“三日供养”。冯若芳有多富?客来时,就焚烧价值不菲的“乳头香”,一烧上百斤。这些资料在唐代《唐大和尚东征传》上有所记载。
图片

冼夫人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展:第四部分

图片
图片

冼夫人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展:第五部分

五、结语

岭南之海外贸易自何时始?明黄佐《广东通志》引《竹书纪年》说:“使公师隅来献舟三百,箭五百万及犀角、象牙”。公师禺是岭南越人,还是南武城(今广州城)的建造者。《广东通志·舆地志》卷三第十五城池坊都条称:“广州城始筑自越人公师隅,号曰南武。后任嚣、赵佗增筑之。在郡东,周十里。汉改筑番禺城于郡南六十里,西接牂牁江,为刺史治。号佗故城曰越城。”文献记载是在周赧王时期的。冼太夫人家族何时开始参与海外贸易?从她的故里电白山兜丁村考古出土文物来看,应该是在商周时期,所以比公师隅在番禺的活动要早,这里是海洋文明的一部分。如果深入考查冼氏、冯氏家族及疍家在海外贸易中的活动,无疑是对华夏海洋文明发祥地是最恰当的致敬。若果要讨论“冼夫人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话题,我们不应忘记冼太夫人家族在海外贸易中所做的杰出贡献。
图片

冼夫人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展:结束语

作者简介:

郭安胤,男,汉族,广东吴川人,海南师范大学涉外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茂名市俚人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湛江市哲学政治经济学学会常务理事,岭南师范学院吴川文化研究所成员,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员,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吴川市诗词楹联学会(原吴川诗社)理事,吴川市足球协会理事,吴川市振文文学社社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越族系文化、南方少数民族文化、南方各地方文化、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舍小成大,名无实存

以冼夫人为代表的俚人,曾经雄踞南越一千多年。然而,在今天中华56个民族中,已没有了俚人之名。综观俚人的历史,就是一部民族融合史。俚人由原南越最大的本土族系,最终逐渐融和于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中,推动了岭南乃至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这种开放、和合、互爱、共生的精神,正是海洋文明的核心,俚人犹如盐、中华民族犹如海,盐溶于大海而无形。
    俚人看似消失了,而实质尚在,在哪里?她隐藏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她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中。
    这正是俚人“舍小成大、名无实存”的智慧,如何“消弥人类文明冲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俚人这种“明识远图、舍小成大、名无实存”的智慧与精神,值得世界各民族深入研究和思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总策划:郑华星

顾问:王鲁湘  黄伟宗

编委:刘长 郭安胤 戴国伟 李爱芳 冯明华 黄峥

责任编辑:郭安胤  戴国伟 李爱芳 

作者:郭安胤

编辑:黄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