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阴病伤寒,临床表现都什么样?举个栗子……

 百草堂图书馆 2023-02-04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1. 少阴伤寒——脉微细,但欲寐

病毒性心肌炎 

某 男,30 岁。1989 年 5 月 30 日 晚 感 周 身 不 适, 乏 力, 发 热, 体 温 38. 9℃,自服对乙酰氨基酚后体温稍降。次日来 医院就医时晕厥数次,血压:(71~90)/(49~60) mmHg。脉 搏:38 次 / 分。白 细 胞:5. 3×109/L。心电图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为“急性病毒 性心肌炎(暴发型)”,急诊收住院。入院后,给予能量合剂、大剂量青霉素和激素治疗,地塞米松 日用量达 20mg。经治数日,病情无明显改善。6 月 5 日邀中医会诊,见患者精神萎靡,面色晦暗, 但欲寐,现无发热,但觉周身酸重乏力,夜间盗 汗,脉细而迟(脉搏 46 次 / 分),舌暗苔白。


辨为外邪直中少阴。因病已数日,故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之烈,而取麻黄附子甘草汤之缓:麻黄 6g,附子 10g,甘草 10g。2 剂。服药后周身潮润微汗, 体畅安眠,惟觉乏力气短,嗜眠,脉细而缓(脉搏 50 次 / 分);尽剂后精神好转,盗汗已除,嗜卧,心 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已无房室传导阻滞,脉搏 恢复至 60 次 / 分,苔白厚。考虑外邪已去,正气未复,改用苓桂术甘汤合附子汤加减,以温复心阳。

处方:茯苓 30g,桂枝 10g,白术 10g,炙甘 草 6g,附子 10g,黄芪 20g,白芍 12g,白蔻 6g。6 剂。药后精神转佳,症状若失,脉搏 70 余次 / 分, 予健脾益气类善后,又服 12 剂后出院。出院时体 力完全恢复,能登至 16 层楼顶。随访 1 年无复发。(高飞 .《国医论坛》1996,6∶19)

图片

2. 少阴伤寒——盛夏畏冷

唐君春舲,盛夏 畏冷,以麻黄三分,附子三分,甘草一分。强之 服,一服解一裘,两服而重裘皆驰(按:解除也, 此指脱去)矣。(《世补斋医书》)

图片

3. 少阴伤寒——空调病

如果老年人患了 “空调病”,因其抵抗力下降,“老怕伤寒”,虽然 出现发热,而脉来不浮反沉,浮为阳,沉为阴, 阳证见阴脉者为逆,此证危机四伏,死人最速。此证往往伴见痰鸣气喘,指凉不温,精神不振, 侧头欲睡,这些证候,叫做“少阴伤寒”。必须当机立断,而急用温经补阳之法:附子 12g,炙 甘草 10g,麻黄 3g。急煎与服。此方名叫麻黄附子甘草汤,使其外散太阳之寒,内温少阴之阳。方中附子力大气雄,助正匡邪,两治表里,既监麻黄之迅,又增甘草之补,服后多可转危为安。(《伤寒论通释》第 333 页)

图片

4. 少阴伤寒——感冒

张某,男,1975 年 4 月就诊。感冒 1 多星期,仍恶寒发热,全身酸痛, 鼻塞声重,舌淡苔薄白润,脉沉细,两尺尤弱。且平素易患感冒,按气虚外感风寒论治,服玉屏 风散、参苏饮等方加减无效。遂再审其证,呵欠 频频,精神萎靡,面色灰白不华,手足不温,显 系少阴阳虚之象。与“少阴病……反发热,脉沉 者”病机相同,虽病经时日,无下利清谷,四肢 厥逆等里阳虚见症,则与“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 证”更相吻合,故处方:麻黄 4. 5g,熟附子 6g (先煎),炙甘草 9g。次日复诊,云诸症若失,改投玉屏风散加熟附片、炙甘草甘温益气助阳以善 后。(《伤寒论通释》第 334 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