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徽因山西考察途中偶闻皇家秘史——朱元璋儿孙们在汾州的那些事

 花小鼠 2023-02-04 发布于广东

转载;

【一】引子

1934年8月,林徽因、梁思成同费正清夫妇、汉莫去山西汾阳、洪洞等地考察古建筑。

文章图片1

费正清夫人费慰梅与林薇因在汾阳峪道河

9月5日林徽因在《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散文《窗子以外》,文章排解的是个人心绪,话题却是散落汾阳民间的皇族后裔。文章写到:

“就是那一天早上你无意中出去探古寻胜,这一省山明水秀,古刹寺院动不动就是宋辽的原物。走到山上一个小村的关帝庙里,看到一个铁铎,刻着万历年号,原来是万历赐这村里庆成王的后人的,不知怎样流落到卖古董的手里。七年前让这牧师买去,晚上打着玩,嘹亮的钟声被村人听到,急忙赶来打听,要凑原价买回,情辞恳切。说起这是他们吕姓的祖传宝物,决不能让它流落出境,这牧师于是真个把铁铎还了他们,从此便在关帝庙神前供着。这样一来你的窗子前面便展开了一张浪漫的图画,打动了你的好奇,管它是隔一层或两层窗子,你也忍不住要打听点底细,怎么明庆成王的后人会姓吕?这下子文章便长了。如果你的祖宗是皇帝的嫡亲弟弟,你是不会,也不愿忘掉的。据说庆成王是永乐的弟弟,这赵庄村里的人都是他的后代。不过就是因为他们记得太清楚了,另一朝的皇帝都有些老大不放心,雍正间诏命他们改姓,由姓朱改为姓吕,但是他们还有用二十字排行的方法,使得他们不会弄错他们是这一脉子孙。这样一来你就有点心跳了,昨天你雇来那打水洗衣服的不也是赵庄村来的,并且还姓吕!果然那土头土脑圆脸大眼的少年是个皇裔贵族,真是有失尊敬了。……”

其实,关于大明皇族后裔和山西汾阳的故事原来是这样的……

【二】缘起

文章图片2

朱元璋

朱元璋:大明天下我做主,26个儿子都是王,年薪五万石,是最高官员工资的七倍哦!当然,特权和高福利更是必须的!

文章图片3

朱棡[gāng]

朱棡[gāng] :我是晋王朱老三,娘是马皇后,明成祖朱棣得喊我三哥!洪武三年(1370年)我就是晋王了,太原的事咱说了算!膝下7个儿子,两个住汾阳了。老皇帝说我的后辈就按“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起名字好了,是不是比较有文化!

文章图片4

朱济炫

朱济炫:我是第一代庆成王,有一百个儿子的就是我这一脉!爹是晋恭王朱棡,母妃樊氏,排行老四。洪武十七年(1384年)我出生了,当时我爷爷正举办庆成宴,听说后高兴坏了,就以殿名庆成给我当封号了,不以地名封王的我是唯一哦!我四叔朱棣刚当皇帝不久(1403年)就把我的封地定在潞州,后来(1412年)因为咱打仗有功就改到汾州(今山西省汾阳市)了……

文章图片5

朱济烺[lǎng]

朱济烺[lǎng]:我是第一代永和王,永和豆浆和我没关系!爹也是晋恭王朱棡,不过母妃姓刘,排行老六。我于洪武廿一年(1388年)出生,四叔朱棣在永乐九年(1411年)封我为永和王。可说真的,永和那地方人少地偏的,去了就不能早晚孝顺俺娘了,所以奏请改封孝义了。为了热闹,我又请准建府于汾州,虽说按照大明“二王不相见”的规矩这么做也是比较那个,可我还就跟四哥一起了,他东府我西府呗。

【三】建府

文章图片6

(顺治十四年1657 《汾阳县志》(非刻本)汾州府城图)

庆成王府设于古汾阳城内东北隅(旧址在今汾阳市太和桥街北山西省汾阳监狱),由明代汾州署改建,占地3.3万平方米。民间传说内有“太和殿”、“承恩 殿”、“千寿宫”等,外有汉白玉石“太和桥”,以及三座南北向的过街牌坊, 并立有御赐下马碑。

永和王府设于汾阳城西南隅(今汾阳市西府街、三皇庙街、城隍庙巷以及十八眼窑街一带,其建筑在明代汾州卫署基础上扩建,规模大致等同于“庆成王府”,府门大致位于今西府街原外贸公司。

【四】繁衍

“庆成”、“永和”两座郡王府,在汾阳城存在了二百多年,子孙繁衍共十一代。庆成王共封十代十王(实为九王,第七代庆成王朱新堤早卒,是第八代庆成王朱慎钟继祖位后追封其父),永和王共封九王。

明朝宗藩制度,置诸家藩王无所事事,既不可朝觐参与朝政,亦不能参与地方事务,他们活动在被划定在一定的生活空间内。他们增加收入只有一个渠道,那就是多生孩子。因为多生一个孩子,国家就按等级多发放一份俸禄。所谓“宗室年生十岁,即受封支禄。如生一镇国将军,即得禄千石。生十将军,即得禄万石矣……利禄之厚如此,于是莫不广收妾媵,以图则百斯男。”

明·王世贞著《皇明盛事述》载 “第一代庆成王朱济炫生子一百,俱成长,其中长子朱美埥袭封庆成王,余九十九人都封镇国将军,每次聚会,同父兄弟间竟不相识”。

明正德初年,庆成王府终于弄不清自己家的人口了,焦虑地向皇帝上奏:“本府宗支数多,各将军所生子女或冒报岁数,无凭查考,乞令各将军府查报。”

明嘉靖年间,汾阳籍榜眼孔天胤(庆成王为孔的外祖父)撰《东关建城记》时惊叹:“夫汾编氓十万,城中居者不及什一,而占东郭外者,殆十之三焉。”

当时汾州城几乎成为除官府、寺庙之外,一座堂而煌之的庞大皇城。与皇室无关的黎庶百姓,只能挤住东关。

文章图片7

汾阳圣母庙又名后土庙,明代嘉靖二十八年 (1549)重建

(汾阳圣母庙又名后土庙,明代嘉靖二十八年 (1549)重建,原有正殿三间,殿内梁坊上有明代“庆成王府扶枋梁功德至芦大富”字样。 此庙圣母殿东壁有圣母送子的图像,车中童子的数量与庆成王府的端顺王奇浈'生子七十人'的记载基本一致,庙内壁画有齿状西瓜,特征喻人丁兴旺,子孙昌盛。)

【五】梦断

历史陷入轮回,百万皇族的特权被一个驿站的邮差中断了,李自成来了……

文章图片8

明崇祯17年(1644年)李自成义军攻破汾州

明崇祯17年(1644年)李自成义军攻破汾州后,遭屠杀达1500人之众。汾阳籍进士朱之俊(曾任大明国子监司业,古代最高公办学府的副校长)诗云:“二月二日贼西来,秋风刮地起黄埃。衢路纵横填马甲, 王孙帝胄郯成灰。家家骨肉不相保,衣冠半罹桁杨灾……,不见太原两虎虣,一日屠宗一千五……”。

最后一代庆成王朱求棆,在汾州城破后不知所终……

【六】劫难

平遥宁固镇王智村及汾阳朱姓人相传:康熙初年皇帝梦见猪吃糠,经圆梦系不祥之兆,意为前明朱家要兴,欲夺江山,于是下令捕杀明裔。汾州府乃其集中之地,“庆成王”、“永和王”两大支族的裔人们,被兵勇们长绳捆绑押解,走到小南关拐角街口时被赶进狭窄巷内,露头即杀,杀朱巷的名字,就这样在汾阳小南关街上传了下来……

劫难中有族人得以逃散各地,隐名埋姓…… 而林徽因文中却提到:雍正间诏命他们改姓,由姓朱改为姓吕……

【七】遗存

文章图片9

汾阳城墙铁双雁

庆成王府,清初改建汾州府文庙时,太和桥被毁,府内增设泮池,其余主体结构大致未变,建国后曾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 代中期扩建汾阳监狱时拆毁。

永和王府,街中原先也有过三座大牌坊,明末时李自成的义军进入府城后放火焚毁,部分遗址清初改建为庞大的三皇庙。据说,今“十八眼窑”街就是其府残存的后围窑。

文章图片10

(庆成庄惠王墓,位于孝义市崇源头村)

文章图片11

(永和昭定王墓,位于孝义市圪卓头村)

文章图片12

(明“庆成王宗川、永和王恒南”为汾州关帝庙捐资铁碑)

文章图片13

(汾阳杏花村发现的明汾州永和靖惠王郡马墓志铭)

文章图片14

(明庆成王朱济炫七代孙朱慎钟供奉于武当山的真武铜像)

【八】余响

据了解,当代汾阳城内还有部分李、赵二姓,宏寺村的吕姓,田屯村的秦姓,西南、西北乡的 张姓等等,均由朱姓改易。这些人姓氏虽改,但名字的中间一字,仍以原晋府字辈排列,今已传至第十九代“前”字辈和第二十代的“修”字辈。平遥除宁固镇王智村外,还有香乐乡中官地、西羌、薛贤、宁固镇岳封、营里等村也有朱明后裔,人数不多,但辈份依旧是“继、前、修”等,姓未更改。

庆成、永和二府及其朱姓在古汾州的繁衍壮大,客观上带来了京城文明,有力地促进了汾阳经济的发展、民俗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后来数百年文化的崛起。

文章图片15

汾阳的三八八席

汾阳人过年必定的“盅盅肉”,便是王府宴席中传至民间的。传统的王府宴席城里人叫“三番桌”,也就是桌上的宴席是要摆三次,撤三次的,这三番从水果西点开始,然后是八盘八碗,最后是海味。八盘八碗在山西很多地方都有流传,是王府宴席中的一部分,盅盅肉便是这八盘八碗的一部分。

文章图片16

汾阳人过说是岁生日的风俗

汾孝一带男人隆重过四十岁生日的习俗,传因朱姓王侯寿命普遍不长,于是就想出个提前过寿的法子,过40岁寿辰就成了王府里男人们婚礼之后最隆重的人生礼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