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再次受邀为地震部门中高层作学术报告

 Loading69 2023-02-04 发布于四川

李尚勇(现实制度问题研究学者、《大地震临震预报的曙光》作者)

据国家地震局官网报道,2022年7月22日,国家地震局召开(全国)地震系统贯彻落实健全完善地方防震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意见工作推进会。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地方防震减灾救灾体制机制的意见》。

我受国家地震局高层领导邀请,为这次全国性地方防震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推进会作了学术报告。

推进会的议程有三个:一是由我作《关于推进重点县市防震自救制度创新研究》的学术报告,二是有6个单位(省局、市州局)作交流发言,三是国家地震局局长作总结讲话,“总结工作成效,分析问题,部署重点任务”……

因为国家地震局官网没有报道我的学术报告的内容,我也就不便细说了。

不过,我过去有关“防震自救制度创新”的一系列文章和视频早已说清楚了报告主题和基本观点,这就是:

一方面,远离地震现场(震中区及其附近地区)的中高级地震专家做不到大地震的临震预测,所以,大地震临震预报的立足点要放在地震重点危险区的县市,由重点县市地方政府组织“防震自救”。

重点县市政府组织“防震自救”需要我称之为“技术+制度”体制机制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去保障。那种以为“弄几台仪器、有几个专家,就可以实现大地震临震预测预报”的观点,不仅幼稚,而且有害。

在另一方面,国家地震局和省级地震部门及其中高级地震专家的基础工作是重点县市地方政府组织“防震自救”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这包括:地震重点危险区的中长期预测,划定年度重点危险区,确认目标孕震区的中短期转折,指导年度重点危险区重点县市政府做好“防震自救”的组织和技术工作,向重点县市地震专家提供所在孕震区的微观异常和宏观异常大数据(震情大背景)。

因此,那种认为“重点县市防震自救”,就“没有地震部门什么事”的曲解,可以休矣。

从根本上说,“重点县市防震自救制度创新”是一个“社会大工程”,没有国家高层从国家层面推动,完全不可能完成。

这既是这个“社会大工程”的荣幸(受国家重视),也是它会“夭折”且有始无终的潜在危险和困难。受大地震现实威胁的千千万万民众当然希望有前者。

无论如何,我会继续深入认真地做相关研究工作,并相信最终会让人类受益。

2022年7月26日 于小书房

附录:

(1)国家地震局官网:《健全体制机制 夯实基层基础 构建防震减灾救灾工作新格局》,2022年7月23日。

文章图片1

国家地震局官网报道配图

(2)我在会前拍摄的照片: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重要参考文献:

1、《大地震能否预报的两个答案及其思路

2、《详解“防震自救”概念及其理论要点

3、《解读海城地震成功预报的真正原因

4、《还原1976年龙陵大地震的“防震自救”真相

5、《大地震临震预报预警的有效途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