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样板儿:阴虚型胃痛,这个方子值得一学!我试着讲一讲

 人老颠东 2023-02-04 发布于安徽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中华脾胃病学》、《中药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中医是怎么应对,胃阴亏虚型胃痛的。

废话不多说。我把一张在业内颇有影响,广为流传的验案,说给你。你一看就清楚了。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50岁。

之前,此人曾确诊患有萎缩性胃炎。

近来,不知什么原因,患者胃里头不断传来痛感,隐痛不已,一天到晚片刻也不消停。

胃疼怎么办?患者发现,吃点口味酸甜的东西,就好一些。但是不大一会儿,就恢复老样子。

图片

患者不耐病痛折磨,费尽周折,终于慕名求治姜春华教授。

姜师1908年生人,1992年离世,是著名的中医学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阅他的生平。

刻诊,见患者脉细濡而数,舌光红而少苔。患者自述,发病以来,经常感觉到心情烦躁,总是无法静下心来,口干便干。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南沙参、石斛、天花粉、玉竹、麦冬、麻仁、佛手、川楝子各9克,白芍15克,甘草、乌梅、白蔻壳各6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你说神奇不神奇,患者用了两剂,诸证悉平,胃痛完全消失。而且从那以后,患者的病情就没再复发。

这是1983年的《浙江中医杂志》,在介绍姜春华教授相关临床经验时,提到的医案。它在业内很有名气。不少内科专著都引用过它。还有很多临床医家,讲这里的配伍抄记于案头,随时拿出来加减运用。

这里的道理,其实也很浅显。

该患者的问题,属于胃阴亏虚。

胃阴不足,胃体失养,患者就胃脘隐痛。阴亏津少,所以口干便干,舌红光而少苔。阴虚生热,所以脉数。胃气失常,脾胃无法生化气血,故而脉道失养,患者脉象就濡细。又因为酸甘化阴,可以是适当改善阴虚状态,故而患者吃点酸甜口味的东西,疼痛就能有所改善。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以补胃阴为主。你来看当时姜师用的方子——

图片

南沙参、石斛、天花粉、玉竹、麦冬、麻仁、佛手、川楝子各9克,白芍15克,甘草、乌梅、白蔻壳各6克。

其中,南沙参、石斛、天花粉、玉竹、麦冬,都是直接滋补胃阴的药材。之所以用南沙参,不用北沙参,可能考虑到南沙参有益气之功。事实上,北沙参滋阴的效果,比南沙参好。

乌梅、白芍配合甘草,就取酸甘化阴的意思。患者不是吃酸甜口味的水果,会好一些吗?那行,咱这药也是酸甜口味的。

妙的是,医家这里用到川楝子、佛手、白蔻壳,以此来行气止痛。川楝子,还有一定的清热之功。

最后,加一个麻仁麻仁不但滋阴,还可以润肠通便。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它非常简洁、清晰。

其实,像这种胃阴虚的胃痛患者,很多见。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容易如此。

文老师以前讲过,胃是喜润恶燥的。它和脾喜燥恶湿的特性,正相反。胃阴匮乏,就意味着患者的胃,太燥了。于是,患者就隐痛、灼痛、口干、便干、心烦,舌苔少而脉数。这时候,中医就讲究补胃阴来止痛。

这胃阴是如何亏少的呢?有的和常年的胃病史有关系。胃炎患病时间长了,容易伤及胃阴。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到一定时候,常常以胃阴不足为主要体现。

图片

其次,就是和患者的饮食习惯有关系。比如说,常年喜欢肉食、辛辣食物、烧烤食物,嗜好烟酒,水果蔬菜吃得少,这就容易逐渐消磨掉我们宝贵的胃阴。

当然,也和患者的先天体质有关系。有些人素体阴虚,肾阴不足。长期影响下,胃阴也容易跟着亏虚。

所以说,这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既然是常见现象,我们就更有必要,对中医行之有效的应对之法,做到心中有数。类似的方药有很多,上文所述姜春华教授的验方,就值得借鉴。非专业读者,尽可将其收藏。将来有必要,可以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适当加减、运用。切记,这是以养津润胃为主的方子。脾胃阳虚的,用起来就不对了。

好了,作为中医业界的优秀经验吧,我就和大家分享这么多。我们都是中医路上的修行者。这样的学习和积累,活一天,就要坚持一天。

全文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