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内的英华殿等处的故事

 新用户8926AVU2 2023-02-04 发布于北京

寿安宫之北为英华门,门内有碑亭,亭北正中朝南的是英华殿,殿西北有城隍庙,庙东为祀马神之所。

英华殿,是供佛像的地方。明代这里是奉佛所,有九莲菩萨御容,画的是明神宗生母慈圣李太后的像。

文章图片1

英华殿

文章图片2

英华殿院内的菩提树

清代在英华殿供佛,每月献上大白乳饼。在此殿念经的,是太监道士,四月至八月,每月供上果子十次,九至次年三月,每月供上水果六次。每次各用苹果106年,葡萄8斤,核桃、黑枣各四升。

英华殿院内方亭内有乾隆御制的诗碑,殿门东西翼有琉璃鹤壁,意态生动,是明代的旧物。

英华殿在民国时期有故宫博物院时,为佛经陈列室。

英华殿西北的城隍庙,是雍正四年修建的,供奉紫禁城的城隍神,每年在皇帝生日时及季秋时派内务府总管来祭祀。此外每年三、九、十、十二月也供上玉堂春富贵花一对。

内务府庆丰司也要在一定的时间供上一只羊。

从故宫的北门神武门进来,向西走,就能到城隍庙,正殿五间,东西配殿六间,周围又有墙垣。

道光时,每年皇帝生日,在宫内城隍庙和宫外的城隍庙,都要举办道场三天,由大光明殿的道士唪经举办。

供奉城隍的起源,最早是《周易》中有城隍的名称,而举行祭祀的开始,则不见记载。《礼记》中说: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有蜡。注:伊耆,即尧。所谓蜡祭八神,有水有庸,水就是隍,庸就是城,合起来就是城隍。这可看作祭祀城隍的开始。

文章图片3

城隍庙的南院

城隍庙之东为祀马神之所。乾隆二十六年谕旨中说:朕所乘的马匹,祭祀甚属紧要,每逢致祭,必须有承祭之人,以后每季祭祀,派内务府大臣一员致祭,上驷院亦派一员前往。

可见皇帝非常重视祭祀他所乘的马。祭马是在春秋二季,为马祭祀马神,祭毕,将祀神红绸系于皇帝所乘的马身上。祀马时,要派宫中的萨满每天到祀马神所念经,并派内务府总管大臣前往听萨满念经。

文章图片4

祀马神所的院子

在慈宁宫的东北处,为启祥门夹道,其北有朝南的春华门,门内就是雨华阁。阁有三层,上盖金瓦,柱上盘有彩龙,阁内供奉西天梵像,供有欢喜佛。清宫中的宝相楼、养心殿、养性殿的佛堂中,也都供有欢喜佛。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在雨华阁,每年的二月、三月、四月、六月、八月的初八,九月及十二月的十五,都要派若干名喇嘛到阁内的无上层、智行层、德行层分别念经。

《十朝诗乘》中有描写雨华阁唪经的诗:

雨华峻阁插青冥,法鼓金铙震百灵。

佛意去邪期务尽,鸳鸯桥畔撂巴苓。

鸳鸯桥,在紫禁城外的北面。撂巴苓,是宫中的年例,腊八日在中正殿送鬼,召来喇嘛做道场,铙鼓并作。用面做成鬼神的样子,送到神武门之西扔掉,表示驱鬼之意。撂,就是扔掉。

雨华阁后是昭福门,阁西北是梵宗楼。昭福门内是宝华殿,殿后是香云亭、中正殿。

梵宗楼下间,供奉文殊菩萨,每月初一与十五,供上松子、白果、榛子、龙眼、荔枝各一碗。

文章图片8

梵宗楼供的文殊菩萨

文章图片9

梵宗楼

宝华殿也供奉佛像,每年十二月初七到初九,派三百名喇嘛在宝华殿东西配殿念诵救度佛母经,初十派喇嘛一百名,在中正殿内宝华殿念诵财宝天王经等。每月初二,也在宝华殿念经。

文章图片10

宝华殿内

文章图片11

宝华殿前的铜香炉

宝华殿后为香云亭,其北为中正殿,匾额“然无尽灯”,左右对联:

妙谛六如超众有,善根三藐福群生。

匾额与对联,都是乾隆所书。

宫中习惯,在腊八日,于中正殿前设小金殿(即一座黄毡圆帐房),有御前大臣、众喇嘛等在殿下念经,皇帝也来参拜,西藏的喇嘛达赖等人到皇帝跟前,为他佛衣冠,表示祓除灾异之意。这个仪式称为洞黎,意为吉祥,老百姓称之为送岁。

清代习惯,在腊八日前三天,在雍和宫熬腊八粥,用宫中大号粥锅两个,每个可下二三十石米(每石一百斤),费用由宫中出,每年费银十万两。

熬粥的人是宫中专门练习的十几个人,又有数十个喇嘛围着锅念经,另外派满蒙王公贝勒到场监督。

到了腊八这天,由监视大员率人将粥进奉内廷。皇帝则下谕旨,送腊八粥到太庙、寿皇殿、内廷西苑各庙,然后分赏内廷各宫,再分赏外廷王公大臣。赏给外廷大臣时,派太监一名押送,用黄食盒一架,两个人抬着,内装黄盒子一个,盒中放一碗粥。受赏的大臣,跪接、跪送,赠给押送的太监银子二十四两,多的赠银一百二十四两。

文章图片12

雍和堂煮粥的锅

文章图片13

现在北京过年雍和宫也煮腊八粥施舍给民众

中正殿,是每年过年时皇帝前来拜神送鬼的地方,届时有众多喇嘛念经,念经时手执五色纸旗旋转。还有一些喇嘛扮演二十八宿和十二生肖,仪式毕,把所用的各种法物全都拿到神武门之西扔掉,这是古代大傩逐厉之意,即古代驱鬼仪式。

文章图片14

中正殿

文章图片15

中正殿修复前

文章图片16

中正殿内部

重建的中正殿

总之英华殿一带,是宫中由喇嘛念经以拜佛驱鬼的地方,过年时皇帝也要来此地送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