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对待父母是一面镜子——舒生读《论语》第78

 liuhuirong 2023-02-04 发布于湖北

在《后汉书》里中就记载着这样的一篇故事:战国时的乐羊外出求学,有好几年都没有回家,家里的日子过得相当清苦。有一天,乐羊的母亲嘴馋,就把邻家的鸡偷来宰杀了。乐羊的妻子看到这种情况后很不满意,不过,她却没有正面提出批评。当婆婆把鸡肉端上桌的时候,她却伤心地哭了起来。婆婆很奇怪,就问她为什么哭,她答道:“因为家里面穷,我又没侍奉好您,才让别人家的肉上了咱们家的桌,我是为此而伤心啊!”婆婆听后,觉得十分惭愧,就将那鸡肉给倒掉了。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这四句讲的都是对待父母的方式,一个是关于怎么给父母提意见,二是出远门怎么办,三是怎么传承父母的价值观,四是怎么对待父母的年龄。是对父母孝的具体化,也是孝敬父母的四个关键要点。孝敬父母在前面的《学而》《为政》两篇都讲过,特别是在《为政》里面对孝敬父母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前面由仁讲到孝,这里要由孝重返于仁。

第一条,“事父母几谏”。这里的“几”应该是“幾”,是微的意思。父母也是人,而人无完人,看到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子女应该劝谏他们。但是劝有劝的方法,含蓄地、和颜悦色地劝。“见志不从”,如果他们不听我的,不听也就算了,不要跟父母计较。“又敬不违”,还是对父母恭恭敬敬,不去冒犯他们。“劳而不怨”,虽然忧愁,但不怨恨。这几句话非常简单,但知易行难。尤其是今天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知识和科技的更替非常快,“年老”成了落伍的代名词,而年轻一代代表了社会前进的方向,知识和科技赋予了年轻人更重的话语权。在这样的语境中,要对父母不怨不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难。但越是难,越显得珍贵,越是难,越需要坚守。

第二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在世,不要出远门,如果需要出,也必须让父母明确知道你去哪儿,怎么去。总之就是让父母能随时找到你,想你的时候知道你的大致方位。这句话经常被断章取义的使用,大家都知道前面两句,对“游必有方”说的不多。但不要后面这句,显得孔子的古板,孩子也有不得已的到时候,也有自己的梦想,有时候不得不远游,那怎么办呢?“游必有方”,你可以离家万里,但是你要让父母安心。这里还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要让父母知道你去哪?怎么去?另一种是要把父母安顿好,出远门,必须有安顿父母的方法。其实,两种结合起来挺好,出远门了,既要高度父母去哪,同时又把父母安顿好。

这句话的理解重点还是在体察心境,在对父母的“用心”。有人说在现代社会,交通和通讯十分发达,这个问题不存在了。其实,对待父母恐怕更加不重视了。因为心里总是想,反正回家也就一张火车票、飞机票,反正联系父母也就一个电话。实际情况变成了忙起来一两个月也没有一个电话,一年也回不了一次家,父母给自己的孩子打电话还要小心翼翼,生怕耽误了孩子的时间。其实,随着父母年纪的增大,对子女的依恋会不断增强,不说出来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孩子分心。

在这一条,张居正讲解时还补充了一点:古之孝子,不登高、不临深,出必告,反必面。“不登高、不临深”,就是不去危险的地方,因为父母在,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丢下父母怎么办?“出必告,反必面”,这两句现在孩子们都能背下来,不能一转眼不见了,让父母担心。其实在孔子看来,孝敬父母,首先不是你能为父母做什么,而是你不要让父母替你操太多心。

走到现代,这样的操心却有增无减。

“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在《学而》里面差不多原文出现过。为什么在这里又要讲呢。有不少老师认为这里是“重出”,像杨伯峻、李泽厚、李零等在说到“三年无改于父道”时,直接解释“重出,见《学而》”。但南怀瑾先生怎认为这一章《里仁》,重在讲孝道之中仁的范围,对于“三年无改于父道”,他认为是接着前面一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说的。意思是:离开了父母,不在父母身边多年,对父母的爱心、孝心深系于怀,对父母的教导,时刻铭记于心。不要出去久了,就把父母为人处世之道抛到了九霄云外。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的年纪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其高寿而欣喜,一方面也因为父母的衰老而担心,生怕“子欲养而亲不待”。其实这句话不用作任何解释,慢慢地读几遍,静静地想一想,自然会体悟到对父母的孝敬之心。“子能以父母之心为心”是孝的关键。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是否记得父母的生日,记得父母的年龄,记得父母结婚纪念日等等,而我们的这些重要的日子都在他们的脑海里,提前很多天就在口中念叨。

更进一步说,对待父母的态度也可以推而广之,对待家庭的态度。有多少成功人士,每天上班围着领导转、围着项目转,下班围着酒桌转、留在办公室围着电脑转,却忘了家里还有等你的父母妻儿。夫子重仁爱,而仁爱自亲始,虽然也会有更崇高的使命会让人抛家舍业,但毕竟是少而又少。

正常状态下,如果一个领导让你不顾家庭去干事业,毫不客气地讲,非蠢即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