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利文化丨九州区划与江河命名

 北京的骑士 2023-02-04 发布于北京
图片

九州区划与江河命名①

《尚书·夏书》称禹治水:“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这是先秦时对夏朝疆域的大致划定。夏还以“四渎”为其疆域东南西北的四至,“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②。济水发源河南济源市,其水道后为黄河所夺,流经今河南郑州、封丘,山东定陶、东平、济南,至博兴入海。其时黄河在河北沧州以北入海。这个范围正是分布在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和山东西南即二里头夏文化遗址范围。这一切与治水密切相关。

先秦时期诸子阐释疆域往往以禹治水而后水落州分为起源,遂引申到最早的行政区划──州。以禹为首的华夏部落与不同区域不同氏族治水的行动,加速了各氏族间的融合,各部落认识了部落领地以外更大范围的山川江河,使江河成为政区最早划分的依据,并在后世多有沿袭。《山海经·海内经》:“禹卒布土以定九州”。《禹贡》的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③同时期成书的《周礼·职方氏》则为冀、兖、青、扬、荆、豫、雍、幽、并九州。不同文献表述的九州略有不同。两者的出入是《禹贡》徐梁二州,而《周礼》为幽并二州,这一差异是因为《禹贡》与《周礼》成书时间不同,周天子封地有所不同,或反映了不同区域的开发程度和人口密度。《淮南子·修务训》:“(禹)平治水土,定千八百国。”这是汉代人对治水与政区因果关系的阐释。

图片

▲南宋《九州山川实证总图》中九州与九薮的分布

与九州同时被记载的湖泊和江河,是中国疆域最早获得命名的水体。到战国时人们将诸侯国领地与九州所在一一对应:“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

九州与春秋战国诸侯国的疆界划分成为中国政区划分的基础(表 1-1)

图片

何谓“九河”?自战国时期至西汉著作《尚书》《山海经》《吕氏春秋》《周礼》《淮南子》大同小异,反映了相应时期江河流域的开发程度。西汉《淮南子·地形训》对江河水系的阐释最有代表性:“何谓九薮?曰越之具区,楚之云梦,秦之阳纡,晋之大陆,郑之圃田,宋之孟诸,齐之海隅,赵之巨鹿,燕之昭余。……何谓六水?曰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⑤六水中不含先秦四渎中的济水,西汉末年黄河屡屡决溢夺济水水道,时济水已经为鸿沟水系所取代。此外西汉对江河地理的认知从中原扩展至东北地区。12 世纪时,南宋人将先秦记载的九州、九薮落实到当时的地图上,一千多年的行政区沿革,河流湖泊演变,南宋人已经把握得非常清晰。

图片

▲本文引自谭徐明著《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

注释

①本文为谭徐明著《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水利》节选内容。

②《史记·殷本纪》卷 3,中华书局 1962 年版,第 97 页。

③《九州山川实证总图》,成图于南宋淳熙四年(1177 年),作者依据《禹贡》山、河、湖、海及九州疆域的记载绘制而成。图中的文字标注古今(夏与南宋)的沿革,凡宋代建置用阳文,地名套以黑圈,山河名加方框,河道变迁辅以说明。

④《吕氏春秋·有始览》,《诸子集成》六,中华书局 1957 年版,第 125 页。

⑤《淮南子·地形训》,《诸子集成》七,中华书局 1957 年版,第 56 页。

注:本文刊载于《绍兴禹迹标识导读》“副编·近现代硏究”

图片

▲《绍兴禹迹标识导读》

转载来源:绍兴市鉴湖研究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