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渊潭琐记

 北京的骑士 2023-02-04 发布于北京

玉渊潭公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南部阜成门外,园内湖水荡漾,绿树成荫,风景优美。玉渊潭的历史悠久。据《日下旧闻考》记载;“钓鱼台在三里河西北里许,乃大金时旧迹也”,“台下有泉涌出汇为池,其水至冬不竭”,“凡西山麓之支流悉灌注于此”。

图片
玉渊潭公园

玉渊潭钓鱼台本是金代旧运粮河(辽代称萧太后运粮河)边的一座花园。风景秀丽,多有达官显贵的花园别墅坐落期间。金代著名才子王郁(字飞伯)曾在此隐居,静心著述,并在池上筑台,钓鱼为乐,钓鱼台因此而得名。后来,金代帝王把这里圈为禁地,改建为“同乐园”行宫,诗曰:“金主銮舆几度来,钓鱼高欲比金台。可怜台下王飞伯,不及鯈鱼得奋腮。”元代,同乐园一部分为成为丁氏园地。宰相廉希宪也曾在这里修建过别墅,名“万柳堂”,成为大都西郊盛极一时的游览胜地。元朝皇帝来此游幸,将其改名为“玉渊潭”。

明初,《明统一制》记载:“玉渊潭在府西,元时郡人丁氏故池,柳堤环抱,景气萧爽,沙禽水鸟,多翔集其间,为游客佳丽之所。”明诗人王嘉谟见此情景,心潮澎湃,兴而诗曰:“玉渊潭上草萋萋,百尺泉声散远溪。垂柳满堤山气暗,桃花流水夕阳低。”明万历年间,皇亲武清侯李伟在此建别墅。尔后,随着明王朝的兴替盛衰,钓鱼台也几经沧桑。明末战事频繁,玉渊潭钓鱼台被夷为平地。

图片
钓鱼台

清乾隆年间,西郊玉泉山、香山一带的泉流疏泄不畅,每逢夏伏季节,大雨成灾,危及京师。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决定挖掘玉渊潭,扩大湖面,使之成为受纳西郊诸水的大水库。改造香山“旱河”,旱河的上游,从香山静宜园前的买卖街起,下经东宫村,向南经小屯村、梆子井、双槐树、五孔桥,从朱各庄折向东经罗道庄,流入玉渊潭钓鱼台。下游经玉渊潭南宫门前至圆通观分两支入护城河,一支向东经三里河村往东流入西护城河;一支向南经五统碑村,白云观后身,至甘雨桥入南护城河。经过整治,玉渊潭原只有天然泉水自涌自溢的浅水池变成一座水面广阔的湖泊。在湖周堆山石,栽花木,立宫门,筑围墙,建亭阁殿堂,垒起一座青灰色长条城砖砌就的高台,坐东朝西,西面大门上方镌刻有“钓鱼台”三个大字,字体潇洒、苍劲。旁边一门有石梯,可拾级而上。台上四周垒砌雉堞,俨然一座小城堡。站在台上西眺,玉渊潭一览无余。湖水荡漾,微波涟涟,清风扑面,舒心爽目。山光水色,交相辉映,连成一片,成为一个“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风景区。

钓鱼台左建有“养源斋”、“潇碧轩”等建筑,养源斋是清代风景胜地之一,历史时期不少京郊民俗活动如放河灯、登高、封台等常在这里举行。辛亥革命后,溥仪把“养源斋”作为私产曾赐给他的太傅(业师)陈宝琛。解放初,钓鱼台附近已相当荒凉,除旧有的“养源斋”作过傅作义将军的消夏别墅外,四周已荒芜冷落,杂草丛生。1950年代,为配合永定河引水工程,在旧湖南边挖了一个约10公顷的新湖,状如葫芦,名八一湖。下游建有实验水电站一座。新旧二湖东西两端相联,既可引水,又能蓄水.1960年密云水库修建后,引水工程南端,由昆明湖到玉渊潭的引水渠,在罗道庄与永定河引水渠相汇,同经玉渊潭流入护城河。1960年定名玉渊潭公园。

图片
玉渊潭实验水电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